天天看點

口皮複刻滑雪闆 重制滑雪古風情

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高祎男 孟天姣

“我太爺爺的太爺爺剛開皮坊的時候,做皮子的工匠就叫‘毛毛匠’。這把‘鈎子’就是我師爺爺留給我的,看到木頭上的溝了嗎?沒有幾十萬張羊皮的摩擦可出不來這個溝。”張家口市大源永細皮坊的主人趙瑩說起口皮來滔滔不絕。大源永細皮坊從清朝後期建立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曆史,88年出生的趙瑩是這間皮坊的第六代傳人,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張家口口皮博物館的館長。

口皮複刻滑雪闆 重制滑雪古風情

趙瑩話不多,但一說起這些傳承下來的皮革制品和老工具,他就打開了話匣子。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高祎男 攝

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冬奧成功,當時20多歲的趙瑩就萌生一個想法:一定要用這一身做皮子的看家本事為冬奧、為家鄉做點什麼。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瑩看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區出土的漢代毛皮滑雪闆,他當即決定:一定要1:1複刻出一副毛皮雪闆,擺進未來的張家口口皮博物館裡,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滑雪曆史、看到最初的毛皮滑雪闆的樣子。

口皮複刻滑雪闆 重制滑雪古風情

趙瑩手中拿着的就是他親手制作的阿勒泰出土漢代毛皮滑雪闆複刻品。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孟天姣 攝

2021年底,張家口口皮博物館正式開館,館内第一間展室就陳列着這副由馬皮、奶熟皮和桦木闆制作的複刻毛皮滑雪闆。關于這副雪闆的由來,趙瑩也為前來參觀的人講了無數遍。他說:“我是張家口‘毛毛匠’的後人,複刻這副滑雪闆也是為了冰雪文化和張家口皮革文化的交融和傳承,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這一段文化和曆史。”

口皮複刻滑雪闆 重制滑雪古風情

趙瑩重點介紹了奶熟皮工藝,用奶發酵使動物皮由生皮變為熟皮的鞣制工藝便稱作奶熟,其優點是皮子韌性好、拉力強。圖中這種奶熟皮一一根可承重數十斤不斷。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高祎男 攝

口皮複刻滑雪闆 重制滑雪古風情

張家口口皮博物館。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許付磊 攝

背景擴充:

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發現的岩畫記錄着遠古時期的人們使用毛皮滑雪闆遷徙、狩獵的生活日常。直到今日,阿勒泰牧民在冬季多雪時還沿襲使用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