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受劉備器重的小兵,投降曹操後一飛沖天,最終成為曹魏王牌大将

文|格瓦拉同志

漢末三國是一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蕩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他們宛如一顆顆流星,在曆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輝。在這些奇人異士當中,曾在劉邦身邊做小兵,而後又投靠曹操并一飛沖天的名将田豫,堪稱典型代表。

深受劉備器重的小兵,投降曹操後一飛沖天,最終成為曹魏王牌大将

田豫

田豫字國讓,生于漢靈帝建甯四年(171年),漁陽郡雍奴縣人。黃巾軍起事後,年未弱冠的田豫便慨然從軍,在幽州大軍閥公孫瓒的軍中報效,但由于年紀太小,并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漢靈帝中平年間(184-190年),劉備投奔同窗好友公孫瓒,被任命為别部司馬。此時,田豫因為發覺劉備是個人傑,便自請調到他的帳下做事,并得到公孫瓒準許。

田豫雖然很年輕,并且身份隻是個小兵,但經常表現出遠超常人的成熟穩重、遠見果決,經常令劉備贊歎不已,并有心提拔他。興平元年(194年),劉備率軍馳援徐州,幫助州牧陶謙抵禦兖州牧曹操的進攻,并駐軍于小沛。陶謙為了籠絡劉備,便向朝廷上表推薦他為豫州刺史,但就在此時,田豫卻舍劉備而去。

深受劉備器重的小兵,投降曹操後一飛沖天,最終成為曹魏王牌大将

劉備

原來,田豫并非變心、背叛,而是念及母親老邁多病無人照顧,才忍痛與劉備訣别返鄉。離别的那一刻催人淚下,劉備淚流滿面地跟田豫說:“恨不與君共成大事。”田豫聽後,也是嗚咽不止(“劉備之奔公孫瓒也,豫時年少,自托于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别,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見《三國志·卷二十六》)。

田豫拜别劉備後,重新投靠公孫瓒,并出任守東州縣令。不久,公孫瓒的部将王門率軍反叛,并進攻東州,田豫僅憑借一張利口便讓他羞慚而退,端的是精彩萬分。建安四年(199年),公孫瓒屢次大敗于袁紹,在無力回天的情況下舉家自焚。公孫瓒敗死後,田豫不願投降袁紹,便轉依北平太守鮮于輔,被任命為長史。

深受劉備器重的小兵,投降曹操後一飛沖天,最終成為曹魏王牌大将

曹操

當時群雄并起,鮮于輔不知依從誰好,田豫經過深思熟慮後,便勸說他投降此時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并被鮮于輔接受。鮮于輔率衆投降後,被曹操任命為建忠将軍、都督幽州六郡軍務,而田豫也得到提拔。等到曹操擊敗袁紹父子并占據河北後,田豫又被征辟為丞相府軍謀掾,之後又曆任穎陰令、郎陵令、弋陽太守,所到之處成績都斐然可觀。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北烏桓、鮮卑反叛,曹操派次子曹彰前去鎮壓,并命熟悉塞北各族習性的田豫在軍中做參謀。在田豫的運籌帷幄下,曹彰在易水北岸大破烏桓、鮮卑聯軍,迫使烏桓首領轲比能遠遁,此後再不敢犯邊。戰後,田豫因功升任南陽太守,任内因寬釋被冤枉的死囚500餘人,進而得到曹操的嘉獎。

深受劉備器重的小兵,投降曹操後一飛沖天,最終成為曹魏王牌大将

曹丕

魏文帝曹丕即位後,任命田豫為持節、護烏丸校尉,與護鮮卑校尉牽招、解俊一起鎮守北疆,以防禦烏桓、鮮卑。田豫在任9年間,在烏桓内部大搞“分而治之”的政策,扶助幼弱部落、壓制強盛部落,一旦發覺有潛在勁敵出現,必定在第一時間予以鏟除。是以,盡管烏桓内部陰謀入侵的部落很多,但在田豫的計策下,終究沒能付諸實施。

田豫守邊有大功,理應獲得朝廷的嘉獎提拔,然而幽州刺史王雄出于嫉妒,經常诋毀他擾亂邊境、為國家生事。是以,田豫雖然功績赫赫,但隻調任汝南太守、殄夷将軍,級别沒有得到提升。此後,田豫主要活動在東南戰場,多次參與對東吳的作戰,同樣立下不俗戰功。魏帝曹芳在位時,田豫改任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将,領并州刺史,加号振威将軍,在并州防守匈奴,同樣立下大功。

深受劉備器重的小兵,投降曹操後一飛沖天,最終成為曹魏王牌大将

晚年的田豫

田豫為曹魏守衛北疆多年,有力地阻止了烏桓、鮮卑、匈奴等民族對中原的進犯,堪稱國家的棟梁之才。但是,由于田豫生性孤傲、絕少交際,從不巴結上司,是以遲遲得不到升遷,終其一生都不過是刺史、将軍而已。田豫晚年出任太中大夫,與中書令孫資交好,并多次受到後者的照顧。嘉平四年(252年),田豫因老病去世,終年82歲。

回顧田豫極不平凡的一生,不由得讓人猜測:如果田豫始終如一的追随劉備,以他的才能、功績,或許可達到跟“五虎上将”并列的高度,而不止于僅僅做一位刺史、将軍。曆史雖然不能假設,但又總是這樣耐人尋味。

史料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