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刀架在脖子上的戰役,淞滬會戰是如何打起來的?

七七事變是中國開始全面抗戰的一個标志,但七七事變爆發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時的日本高層還沒打算與國民政府徹底開戰,是以在七七事變爆發後,中日兩國就開始了談判。

對此日本要求南京方面接受華北自治的方案,但華北可是中國的根啊,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失去中原者也必定是千古罪人。

當年宋高宗放棄北伐與金國議和,被後世罵了上千年,蔣介石可不願意當趙構,是以國民政府不可能答應日本的條件,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如果此時的日本依舊是由犬養毅政府執政,可能事情還有回旋的餘地,但犬養毅早在1932年就被刺殺,日本政府全部被軍方接管,日本的對華戰略徹底失控,對華态度也空前強硬。

尤其是正在中國的日本中下層軍官,他們非常渴望“建功立業”,複制九一八事變的“豐功偉績”,于是沒等着上面下指令,駐守在華北的日軍就向河北和山西發動了進攻。

刀架在脖子上的戰役,淞滬會戰是如何打起來的?

(闆垣征四郎,日軍在華北的最高軍事長官,在七七事變爆發後他就立即率兵南下)

日軍在華北的軍事行動深深刺激到了國民政府,因為就在不遠處的上海,還駐紮這3000日軍,一旦日軍從上海發起進攻,南京将面臨巨大威脅。

于是在七七事變之後,國民政府内部就一直在讨論是否主動攻擊駐滬日軍,先下手為強。

其實蔣介石也知道中國當時的實力遠不及日本,這裡面不僅包括武器裝備的落後,還有兵員素質的落後,倘若在上海開戰失敗,則南京危矣,華東危矣!

但時間不等人,此時駐滬日軍尚少,如果開戰還有勝算,等到日本大肆增兵之後就晚了。

經過百般思慮,萬分焦慮中的蔣介石還是決定先發制人,并下令向上海增兵。

國民政府增兵的行動很快被日軍捕獲,日軍長江艦隊立即撤出長江口,3000日軍也迅速進入戰備狀态,此外日軍還征調了在上海租界内的一些退役士兵,駐滬兵力增加到4000人。

1937年8月13日,也就是在七七事變爆發一個多月後,中國軍隊對駐紮在上海的日軍發起進攻,抗戰時期規模最大的淞滬會戰爆發。

為趕在日本援軍到達之前消滅駐滬日軍,張治中部第9集團軍率先向日軍發動進攻,同時出動空軍,轟炸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彙山碼頭及海面艦艇。

刀架在脖子上的戰役,淞滬會戰是如何打起來的?

(向日軍發起進攻的中國軍人)

此時國軍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占有絕對優勢,但日軍依靠堅固工事頑強抵抗,緻使中國軍隊一直無法完成重大突破,雖然國軍也占領了幾個重要據點,但進展遲緩,試圖圍殲日軍的想法很快就破滅了。

而在得知駐滬日軍遇襲的消息後,日本國内的主戰派徹底瘋狂了,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指令松井石根大将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先行調集了8萬人增援上海。

由于沒有制海權,日軍順利在上海登陸,到八月底已經13日軍參戰,國軍的參戰數量也增加至60萬人。

刀架在脖子上的戰役,淞滬會戰是如何打起來的?

(伴随着援軍的到了,日軍展開反撲)

面對日軍主力的到來,國軍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尤其是制海權和制空權都不在情況下,國軍在火力上很吃虧,而且國軍的諸兵種配合非常落後,許多先進武器的優勢也沒有發揮出來。

但蔣介石并不願意就此放棄上海,畢竟丢掉上海就等于丢掉南京,于是蔣繼續增兵上海,到9月底時國軍共投入兵力80萬人,幾乎所有中央直屬精銳全部扔到了淞滬戰場。

刀架在脖子上的戰役,淞滬會戰是如何打起來的?

(淞滬會戰示意圖)

而眼瞅着國民政府還在增兵,日本也增兵至20萬,同時加速在華北的軍事行動,給國民政府的北方防線造成壓力。

此外,日軍還派兵從杭州灣金山衛附近登陸,迅速向南京方向開進。

當得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的消息後蔣介石大驚,他立即要求陳誠阻擊日軍,但沒能成功,這時如果再不撤退,上海的幾十萬國軍就包被包包子了。

11月8日晚,蔣介石突然下達全面撤出上海的指令,所有部隊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和嘉興以西地區。由于指令倉促,指揮失控,大撤退結果演變成全面大潰退,僅在撤退途中就傷亡10萬人。

在随後的幾天裡,日軍撲滅了國軍在上海城内的零星抵抗,淞滬會戰結束。

淞滬會戰前後曆時整整三個月,标志着中日之間徹底撕破臉,也讓國民政府徹底放棄了與日和談的幻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