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張修征:城市數字化要聚焦民、企需求,實作能感覺、會思考、有溫度、可進化

作者:紫牛新聞

自“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來,一場遍及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大潮不斷奔湧向前。進入2022年,數字化轉型仍将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命題,但也面臨着諸多難題和挑戰。近日,财新網聯合華為雲推出“桑田島時間”特别節目——尋找2022數字化轉型的十個“真相”,十名來自政務、智庫、企業的專家從不同角度分享了獨到的見解。

華為中國區副總裁、華為雲中國區總裁張修征就宏觀經濟環境下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國企在數字化轉型程序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大家關心的節能減排、資料安全等問題發表了看法。

華為張修征:城市數字化要聚焦民、企需求,實作能感覺、會思考、有溫度、可進化

華為中國區副總裁、華為雲中國區總裁張修征

以下為張修征觀點全文:

觀點1:宏觀經濟面臨三重壓力下,數字化轉型會不會減慢?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正是“解壓”的關鍵,用技術和方法的确定性對沖環境的不确定性,才可能實作更“穩”。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單不會放緩,反而會是以加速。數字化轉型正是“解壓”的關鍵。越是艱難,越有變革的必要性。有遠見的企業負責人,遇到外在環境的壓力時,會反周期投入,主動抓住機遇,引入數字化技術服務于自身業務發展,實作效率倍增、品質提升,建構和放大差異化競争能力,在生存競争中實作脫穎而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核心主線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如何實作?用技術和方法的确定性對沖環境的不确定性,扛住壓力,才可能實作更“穩”。這在全球數字化轉型先行者的身上非常明顯:2018到2021年期間,全球8300家标杆企業中,全面擁抱數字化前10%的企業,比後25%的企業,營收增速快了5倍,這個差距還會持續擴大。

觀點2:在以科研創新促進數字化的道路上,如何兼顧國家戰略支援和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科技創新的深度決定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隻有做深、做厚基礎創新,才能支撐起社會發展的未來。而科技企業是科技強國戰略的關鍵力量,但使用者不斷發展的需求和未來場景,也會促進企業更加關注理論突破,通過合作研究開發新的産品,進而形成産學研用的良好循環,推動産業向前發展,促進社會進步。

華為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挑戰世界級科研難題,加大在基礎學科研究、工程體系、理論體系等方面合作,突破發展瓶頸,提高産業國際競争力,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創新型人才助力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攜手打造一批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2020年,任總曾先後拜訪過國内多所985高校,就是希望搭建更深、更寬領域的合作平台,共同努力造就更多一流領軍人才,針對國家重大需求進行科研布局和聯合攻關,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觀點3:國企如何發揮數字化轉型的主力軍作用?

央企國企的數字化轉型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牽引力。就在上個月,國資委在深圳召開了首屆央企數字化轉型峰會,華為也受邀參會做了轉型經驗的分享。央企國企一般都有較為成熟的管理體系,也采用了數字化的管理手段,除了加快自身轉型步伐外,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拉動所處行業、地域産業鍊上下遊的相關企業,協同推進數字化轉型,通過全要素、全周期、全産業鍊的數字化轉型帶動整個中國的數字化轉型。

同時,許多央企國企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大踏步邁進,比如中國一汽集團,通過數字化轉型不僅實作了産品服務轉型和企業運作轉型,也為汽車工業的數字化轉型樹立了标杆,加速了其關聯的上下遊産業的數字化演進。此外,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等央企的數字化轉型也大大帶動了能源行業的創新發展,浦發銀行的數字創新也在驅動智慧金融服務社會,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正在發揮數字化轉型火車頭效應。

觀點4:上雲、用雲是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每個行業都在做數字化轉型,但由于行業間存在的客觀差異,以及同一行業内不同客戶發展的不一緻性,會導緻行業數字化的内涵和需求的差異化。就華為從為客戶服務的實踐中總結的了解而言,我們認為行業數字化的程度,可由淺入深可分為五個典型的層次,即資訊化增強、場景數字化、業務數字化、資料資産化和數字化變革。第一層是資訊化增強,主要是實作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有效管理,引入ERP、SCM、CRM等IT應用;第二層聚焦局部業務場景的數字化,雲管邊端協同,實作IT和OT局部融合;Level3是業務數字化,建立企業級數字平台,主業務上雲、打通資料孤島,通過流程驅動跨業務領域的咨資源協同;L4是資料資産化,建立資料治理體系,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優化價值業務流,實作業務創新;最高層次我們稱之為數字化變革,即企業确立整體數字化變革戰略,一把手牽頭,從上之下,實作數字化手段驅動業務、組織、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變革,進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通常而言,企業數字化轉型會逐級演進,過程中逐漸提升數字化素養,以確定其業務平滑發展,但也存在跨級演進的可能。

對企業而言,雲的本質仍然是工具和平台,上雲用雲是基礎不是關鍵,企業還是要根據自己所處的階段和需求的不同來考慮如何上雲用雲,不用“人雲亦雲”,找到束縛業務發展的核心問題和最優解決路徑“對症下藥”才是最好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觀點5:2022年,資料安全和隐私保護問題是否會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大挑戰?

資料安全問題不一定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大挑戰,但一定是巨大的挑戰。對所有數字轉型而言,資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是基礎和底線,沒有資料安全的數字化轉型就是空中樓閣。對我們而言同樣如此,早在2019年華為就明确強調:“網絡安全和隐私保護是華為的最高綱領”,我們在每一個ICT基礎設施産品和解決方案中,都融入信任、建構高品質,将網絡安全和隐私保護至于商業利益之上。可信,不僅僅是産品外在表現的高品質結果,更是産品内在實作的高品質過程,是結果和過程的雙重可驗證的高品質,而隻有全面提升軟體工程能力和實踐,才有可能打造出可信的高品質産品。而對我們來說,對安全可信的嚴苛要求與标準,永遠建立在商業利益之上。

實際上,隻要我們為客戶提供的資料安全服務,通過溝通、規劃和驗證,在可視、可控、可追溯等安全能力方面得到客戶的認可,在清楚知道準備放在雲上的資料從産生、到采集、傳輸、存儲、使用、交換乃至銷毀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是如何被系統性的保障之後,我們的客戶往往而一改初期疑慮,最後得出“上雲之後資料更安全”的結論。

觀點6:複制網際網路模式和經驗能否加速産業數字化程序?

過去幾年,“網際網路”一度成為高科技的代名詞,也是以衍生出網際網路+、産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等産業發展理念。這些理念的核心是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來改造傳統産業,在媒體、教育、金融、政務等2C為主的産業領域,确實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對于以工業、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企業來說,“網際網路”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數字化”,網際網路在數字化中會發揮作用,但不是全部。

對很多産業而言,數字化的本質是一場變革,是對業務、流程、管理的重塑。在華為看來,“數字化企業”的共同特征,主要是簡單、高效和智能,能為企業内外所有利益相關方提供“ROADS”化(實時、按需、全線上、自助和社交化)的體驗。數字化企業中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都将聯接在一起,企業營運透明可視、風險可控,業務流程高度自動化,實時決策高度智能化。産業數字化程序的加速,必然離不開過去網際網路積累的能力,但也更需要千行百業的轉型經驗,有技術、有工具、有經驗才能真正地加速産業數字化。

觀點7:高科技企業應該在強鍊補鍊、健全産業鍊的關鍵議題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在“十四五”、雙循環等宏觀政策牽引下,聚焦創新驅動、産數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其中,産業鍊供應鍊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是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的迫切需要。而在這樣的趨勢下,高科技企業更需要有所準備、有所擔當,尤其是央企國企,更要發揮創新“領頭羊”的作用,以自身的持續創新激發整個産業鍊的創新、以自身的突破帶動更多科技企業實作突破,以自身的數字轉型經驗加速産業數字轉型。

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正在為産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比如賽意資訊推動工業、制造業企業數字轉型,金蝶的助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重構數字戰鬥力、興海物聯打造的智慧園區、東莞有拓斯達打造以核心技術驅動的智能硬體平台等,這些高科技企業敢于突破、開放創新,為完善、健全産業鍊做出了巨大貢獻。

觀點8:産業數字化轉型能否成為實作2022年節能減排目标的主要手段和推動力?

雙碳目标的“碳”,絕大部分來自于能源、工業和交通行業。近期就有一條産業預測,我們國家原本計劃與2025年實作的新能源車銷量滲透率達20%的目标,将在2022年提前實作。華為過去30年在這些領域内積累了豐富的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将瓦特技術、熱技術、儲能技術、雲與AI技術等技術創新融合,協助上述行業客戶通過數字化轉型實作産品創新和效率提升,為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實作貢獻力量。從目前所處的階段來看,企業實作節能減排主要還是依靠自身所處産業的更新和相關技術創新,數字化會發揮一定作用,但還不是主要推動力。相信未來随着儲能技術、可再生能源等技術的更新、突破,節能減排工作将會提速。

觀點9:城市數字化會不會在2022年迎來發展理念上的大變化?

城市數字化的理念一直在發展,伴随技術的進步而越來越健全,并不會迎來大變化。但我們也看到,目前城市的數字化轉型還需要思考和解決機制與模式的挑戰:如果資訊化的過程忽視了智慧城市中涉及到的人文内涵和治理理念的更新,會導緻思想與實踐無法比對。因頂層設計的缺失而造成局部發展不均衡;因資料協同弱而導緻業務協同困難;因體系化不強、機制保守而難以對業務進行整合和創新。

城市數字化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回歸到真正聚焦居民和企業的需求上來,讓城市能感覺、會思考、有溫度、可進化,讓市民和企業享受無所不在、智能高效的貼心服務。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比如上海建設的城市數字治理最小管理單元,就是一條圍繞精細化、從城市末梢出發的發展之路,這也是上海城市智能體建設的成果之一。再比如長沙 “政務一朵雲”的建設 ,以“一主多輔”“多雲融合”“自主創新”的新模式,實作了智慧治理、惠民服務、産業經濟、生态宜居的多項最佳實踐。

觀點10:2022年,哪些新技術将對數字化轉型産生深遠影響?

技術會對數字化轉型産生深遠影響,但“人”的因素更加重要。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目标是助力企業實作業務發展,技術是實作高品質發展的必要手段,但更為關鍵的還是城市、企業的管理者們該如何思考、設計群組織落地頂層業務戰略。“實幹出真章”,創新的技術能夠加速數字化轉型的程序,隻有真正“實幹”才能真正走上高品質發展的道路。

在華為協助客戶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中,企業一把手往往關注數字化轉型“轉什麼”?華為的答案是:轉意識、轉組織、轉文化、轉方法、轉模式。業務與技術雙輪驅動,由業務與IT組成一體化團隊開展工作,在企業上下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平台文化,建構大平台支撐精兵作戰,不斷豐富數字化場景、推進對象數字化、流程數字化和規則數字化。“五轉”之中,“技術”所被強調的比例其實是有限的,技術不是決定數字化轉型成敗的唯一要素,“人”才是。

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雲服務提供商,華為雲已在政府、網際網路、制造、汽車等多個領域實作突破,助力政務和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更新。未來,華為雲依托雲邊端協同的全棧能力和技術創新優勢,攜手生态夥伴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共創雲上新價值。

校對 盛媛媛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