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中華文明可以說是從三皇五帝開始就存在了,堯舜禹代代相傳。其中經曆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等朝代,在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結束進入現代社會,這寥寥幾句話記錄了這些朝代上下相距有着五千年的曆史文明。在沒有現代科技手段的年代裡,能工巧匠層出不窮,形形色色的物品多到不計其數。

這些文化遺産在經曆歲月滄桑後,保留到現在已經是無價之寶。其中中國儲存的六件寶物,是現在的專家還不能解開當時的能工巧匠是如何在沒有科技的幫助下做出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六件文物。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一、第一件文物是象牙席

中國對象牙商業性加工、銷售的物品都是嚴格管控的,在古時候象牙都是地位尊貴的官宦世家才能擁有的。因為象牙質地的原因,當時的匠人更多的是把象牙進行雕刻做成擺件。但是在近代中國的發掘的象牙席出現後打破了正常的象牙制品。

在象牙席上可以看到的是象牙變成得非常細的絲線,在用特殊的手法進行編制後做成席子。在發現這件文物的時候各大專家就在研究古代的匠人是如何做到把象牙變成象牙絲的,然後用這些象牙絲編成席子。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在曆史記載中在漢武帝時期就出現象牙席記錄,在接近現代的清朝還有制作象牙席的工匠,清朝的象牙席是把象牙處理成2毫米寬,0.5毫米厚的象牙絲進行編織編制。現在這項手藝并沒有被流傳下來。

二、第二件文物是曜變天目茶盞

南宋詩人在交友的時候也有許多閑情别緻的活動,其中的一樣活動便是鬥茶,曜變天目茶碗便是鬥茶時所用的。曜變天目茶碗後來由于種種原因而被傳播到了日本,當時日本人對曜變圖案的神妙莫測感覺十分驚訝,是以當時稱贊曜變天目茶碗為碗中宇宙。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在窯中燒制的時候出現窯變,導緻曜變天目茶碗的紋樣發生特殊的變化,紋樣如同在深夜的大海邊可以看到絢麗璀璨的星空一般,而且這個碗在黑夜裡還會散發光芒,身上的紋樣随着光芒變換。

除去當時已被傳播至日本完好保留的三件曜變天目碗外,在中國僅有殘缺的曜變天目碗。曜變天目茶盞的的制造上,由于窯變的因素很多都是偶然制成,每一種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瓷器上的光澤是因為遵循嚴格的溫度進行燒制而成的,并且在燒制的時候會使用特殊的技巧,讓瓷器表面出現鐵結晶,這就是茶碗顯示光芒的原因。

這些經驗技巧隻有非常成熟的燒窯匠傳人可以學習到,在以前古人沒有溫度計等科技的情況下經驗都是依靠口口相傳。這也就導緻現在的人在樣式上可以仿制,但是鐵結晶發出的光澤,是現在的人還沒有解決的謎題。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三、第三件文物是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出現在戰國時期。1978年湖北省的擂鼓墩曾侯乙墓被人發現,後經考古專家挖掘後出土。被當做中國曆史青銅器代表作品的曾侯乙尊盤,現在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裡面。

這件尊盤之是以驚世,就是在于它巧奪天工的镂空裝飾。這些镂空的裝飾表面上是彼此獨立,互不相幹,在裡面是由銅梗做支撐。銅梗又是不同方向連接配接,錯落有緻,小巧玲珑,讓人驚歎不覺。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這個曾侯乙尊盤中的龍蛇在镂空裝飾下顯得惟妙惟肖,當時的鑄造技術至今沒有辦法進行完全了解,因為曾侯乙尊盤的細節上沒有鍛打和鑄接的痕迹。專家推測使用的是失蠟法鑄造技術,但是這項手藝已經失傳,用現代工藝也是難以做到一模一樣的效果。

四、第四件文物是素紗禅衣

素紗禅衣是1972年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被人發現的,這件文物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頂峰的代表作品。素紗禅衣隻有49g的重量,這個衣服是當時社會的外衣,除去較厚重的衣領、衣袖、衣襟,他隻有20多克的重量,真是說薄如蟬翼。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為了了解這件衣服的如何被古人制作的,湖南博物館委托專家研究雲錦進行素紗禅衣的仿制,但做出的成品重量都是超過80g。有專家提出問題可能出現在蠶絲上,現在的蠶寶寶和以前的蠶寶寶存在差異。

于是專家們開始着手研究養蠶,曆經十三年的時間進行研究蠶寶寶。終于完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素紗禅衣,但是品質還是沒有像文物那樣輕薄。在現代科技的多方面研究下,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完全複制素紗禅衣。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五、第五件文物是蛋殼黑陶杯

在山東日照市東海峪龍山文化遺址中被挖掘到的蛋殼黑陶杯非常有代表性。因為山東陶土材質的特殊讓這個杯子的顔色獨具特色,蛋殼黑陶外杯的圖案顯示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習慣和審美特點。

蛋殼黑陶杯上下分為三部分,最具特色的就是在中間的細柄裡有一個鼓出部位,這個部位是像镂空的籠子一樣,中間有一粒陶珠。在杯子拿在手中被晃動的時候,陶珠碰撞瓷器外壁會發出聲音。在杯子放在桌子上的時候,陶珠落在下面還可以穩定重心,不得不感歎古人設計得十分巧妙。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陶器最早出現在商代,在經曆數千年的發展變化後,出現的陶器數不勝數。但是沒有再出現過類似蛋殼黑陶杯的成品,由此可見當時的工匠對于陶器的制作已經非常熟練。蛋殼黑陶杯中存在的陶珠,利用現代科技都沒有辦法還原。

六、第六件文物是見日之光鏡

見日之光鏡最初是漢代樂府使用的道具,這個鏡子最特别的就是在有光照到的時候,會把銅鏡背面的圖案折射影印到光斑裡。考古學在研究的時候發現,銅鏡有銘文和圖案的地方非常厚,反之沒有的地方是非常薄的。這就造成在不同厚度的地方曲率不同,才會出現光照的特點。這是現在利用科技手段發現的,但是古人是用什麼方法進行判斷的如今還不能得知。

這六件逆天的中國文物,如果技術能傳承下來,曆史又會是不同走向

七、總結

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在見識到中國文物的精美絕倫後開始搶奪,導緻當時中國數不勝數的文物流失海外。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自身,更多的是讓現在的人們可以研究當時的社會情況。現在專家對這些文物進行挖掘探索,發現的文物在曆史的長河裡隻是廖若星辰!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