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崇祯九年秋天(公元1636年),廣東番禺東二十裡北亭洲,是時,風雨交加,電閃雷鳴。

突然一聲巨響,一座高大的土丘被雷擊中,頓時出現了一個大洞,這一幕恰巧被住在附近的一位農夫看到。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電閃雷鳴的天空

稍稍雨駐,這位農夫近前檢視,隻見黑黝黝的洞口之下似乎深不見底,于是扔了一塊石頭下去。

石頭落地,繼而有空曠之音傳出,下面空間應該很大,農夫判斷這應該是一座古墓,故而心中竊喜,你道為何?因為有古墓就有财寶。

但是他怕墓中有機關或者毒氣,不敢下去,遂扔了一隻雞進去。第二天聽到洞下傳來雞鳴的聲音,雞還活着,證明下面很安全,于是農夫帶着幾個兒子下入墓中。

果然如預料的那樣,下面奇珍異寶無數,簡直讓人眼花缭亂。

不料,就在農夫往家搬運财物的過程中被鄰居發現,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成群結隊的人進入墓中搶奪。

農人見自己不能全部得到,那就誰也别想得到,遂報了官。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影視劇中的墓室

縣令親臨現場,除了沒收了所有人的财寶外,對墓中所餘之物也搜撿一空,甚至連墓主的屍骨也被人拖了出來焚毀。

這件事情完整地記載在明末清初廣東著名學者屈大均的筆記《廣東新語》中。

該墓被洗劫後,沒有人填埋,數百年來一直洞開,中間不知有多少人去其中撿漏,文革時期還一度成了附近村民的牛棚和豬圈。

鬥轉星移,時光如梭,2003年一支考古隊對這座墓葬進行了發掘。

很遺憾,被盜得很徹底,除了一些碎陶片外,已無其它有價值的文物。

不過在墓中發現了一塊石碑,碑文告訴了我們墓主人的身份,他就是南漢開國皇帝--劉䶮(yan)。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劉䶮墓

在曆史上有兩個獨立的政權定都廣州,一個是秦漢時期的趙佗開創的南越國,另一個則是五代十國時期劉䶮開創的南漢國。

對于這兩個國家的開創者,屈大均在日記中這樣評價:

尉佗有功德于民,死葬禺山,人不忍言其故處。

趙佗施行仁政,人們感念他,即使知道他的墳墓在哪裡,但都守口如瓶,故至今無尋。

䶮在位,專以慘毒為事,所誅殺粵人,若刈菅草。死後數百年,粵人始得而甘心之。

劉䶮在位,實施酷政,草菅人命,荼毒廣東人,死後數百年,廣東人讓他屍骨無存才算甘心。

這就是“仁與不仁之報”。

那麼曆史上的劉䶮和他所建立的南漢到底如何,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探尋這段曆史。

《周易.乾卦》中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徐徐漸進的過程。

南漢的建立是一場接力。

劉安仁

劉謙

劉隐三代人打下的基礎,最終才成就了劉䶮。

史書記載,劉䶮的祖父劉安仁是河南上蔡人,以經商為業,先是遷居福建,後又定居南海,南海就指現在的廣州一帶。

古代和現代不一樣,士

商,商為末流,劉安仁為了能有個“讓人看得起”的身份,花錢買了個潮州長史,大約相當于市長的秘書。

史書對于劉安仁的記載很模糊,甚至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叫劉安仁還是劉仁安,甚至是劉安。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南漢二陵墓博物館

劉安仁死時,他的兒子劉謙也隻是個小小的牙将,大約相當于保安團的一個小頭目吧,地位相當卑微。

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人改變命運的方式有六種: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德,五讀書,六婚姻。

劉謙命運的改變始于一場婚姻。

公元862年,宰相韋宙出任嶺南節度使,不料,他一眼相中了劉謙,認為“

此人非常流也,他日吾子孫或可依之”,遂力排衆議,

把自己的侄女韋氏嫁給了他,後來韋氏給他生了給個兒子叫劉隐。

韋氏一族是當時長安有權有勢的世家大族,有唐一代,這個家族先後誕生過17位宰相。

劉謙靠上這顆“大樹”之後,人生可謂扶搖直上,加之在後來對抗黃巢起義中立有功勞,短短十年間,升任

封州刺史,并且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有兵萬人,戰艦百餘艘。

一個男人如果靠妻家人脈成就的事業,女人往往在家庭當中表現得比較強勢,韋氏就是如此。

公元889年,劉謙在外面找了一個小妾段氏,并且還為生了一個兒子。韋氏知道後,提刀打算殺掉這對母子。

然而就要下手之際,被孩子的相貌震住了,韋氏認為他将來一定是個非凡之人,于是殺掉了段氏,把孩子據為己有。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劉䶮,不過此時叫劉岩。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公元894年12月,劉謙因病去世,劉隐繼任封州刺史。劉隐在有生之年裡,做了兩件事情。一、掌握嶺南的軍政大權。

統管嶺南軍事政權的職位叫清海節度使。

公元896年-公元901年的5年間,清海節度使換了三任,有劉崇龜、李知柔、徐彥若,每一任節度使都對劉隐依賴性很重,劉隐幾乎使嶺南二把手,當然,他工作幹的也很出色。

是以每逢節度使更替之際,劉隐都望眼欲穿啊,希望下一任節度使就是自己,很遺憾,朝廷從來就沒那個意思。

徐彥若死後,新的清海節度使是兵部尚書崔遠,劉隐這次坐不住了,馬上派遣使者進入長安,用重賄交結把持唐朝朝政的權臣

朱溫。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朱溫像

當然朱溫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希望在嶺南培養自己的支援者。

于是接受了劉隐的賄賂後,朱溫也滿足了劉隐的願望,矯诏殺掉崔遠,把屍體扔進黃河,繼而封劉隐為同平章事兼清海軍節度使。

爾後,這二人遙相呼應,朱溫早有篡唐之意,劉隐表現得比誰都積極,多次上書勸進,大大滿足了朱溫的虛榮心。

朱溫篡唐之後,封劉隐為大彭郡王,自此,劉隐完成了對嶺南軍政的全面掌控。

二、籠絡人才,建立強大的幕僚。

嶺南在明代以前是一個偏僻的代名詞,唐朝時期,有大臣犯罪,基本上都發配嶺南。

另外就是政權更替之際,中原大亂,有人會專門跑到嶺南避亂。

這類人當中不乏有才能之人,劉隐能禮賢下士,是以很多人都願意成為他的幕僚,如王定保、倪曙、劉濬、周傑、楊洞潛、趙光裔、李殷衡,這些人後來很多都成了南漢初期的骨幹。

經過劉隐15年的經營,劉氏家族實際上已在嶺南建立起獨立政權。

可惜天不假年,38歲的劉隐英年早逝,由于諸子皆年幼,是以遺命由同父異母的弟弟劉岩接班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劉䶮影視形象

當時由于天下大亂,劉氏家族雖然割據嶺南,但境内卻存在着許多割據一方、不服号令的中小軍閥,形式上,劉岩是總管嶺南軍政要務,實際上,這些軍閥并不聽從他的号令。

劉岩軍事才能特别突出,是以在接過哥哥的“衣缽”後,經過數年時間,蕩平境内各路軍閥,基本實作了嶺南領土的統一。

翅膀硬了,做“老大”是劉岩的終極夢想。

公元917年,劉岩正式宣布斷絕對中原的臣屬關系,在廣州稱帝,定國号為大越,建年号為乾亨,并改廣州為興王府。

而後,考慮到天下百姓仍以門閥聲望為重,故以劉氏之名,改國号為漢,史稱南漢,劉岩就是南漢高祖。

南漢政權存在54年,共曆四帝,除了劉岩兩說之外,其它三位都

荒淫暴虐,政治腐敗。

劉岩執政初期,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經濟上,

重視商業,扶持經貿,促進了嶺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外交上,講信修睦,以通鄰好”的外交政策,維護了嶺南的安定局面,使嶺南人民得以休養生息。

政治上,接受兵部侍郎楊洞潛的建議,一改唐末以來以武人為刺史的流弊,主要任用文人為刺史治理州郡,這一做法,使南漢地方吏治比較澄清。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劉䶮時期鑄造錢币

但是随着統治的逐漸穩定,劉岩變态的個性開始暴露,為了震懾朝臣,采用嚴刑峻法,制定了“灌鼻、割舌、支解、跨剔、炮炙、烹蒸”等酷刑。

每次親眼觀看殺人的時候,樂得手舞足蹈,就像享受口福之樂一樣,口水直落。

生活上極盡奢侈,大建宮殿,将南海的珍寶全都搜刮來據為己有,将其建成玉堂珠殿。

他比較相信谶緯學,統治的第九年為了彰顯天命,開始在自己的名字上大做文章

劉岩采《周易》“飛龍在天”之義,創造了一個字:䶮,音“岩”,這個字至今在用。這也是繼武則天之後,第二個造字的皇帝。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劉䶮墓中出土的陶器

劉䶮的生育能力特别強,有幾十個兒子,遺憾的是個個都是草包,劉䶮望着這群草包兒子還是有先見之明的,曾無奈的說道:

“奈何吾子孫不肖,後世如鼠入牛角,勢當漸小爾!”--《新五代史》

劉氏一族,猶如老鼠鑽入牛角裡,空間越來越小,意思是強大的勢力逐漸衰退

臨終前,他盲選了皇三子劉玢繼承皇位。

南漢大有十五年(942年),劉䶮去世,時年五十四歲,谥号

天皇大帝

,廟号高祖,葬于康陵。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南漢疆域圖

劉䶮屍骨未寒,劉玢就大擺宴席,慶祝自己登基。

他的行為也很奇葩,後宮佳麗無數,他不喜歡,偏偏喜歡到青樓找樂子。熱衷于看脫衣舞,不隻看美女脫衣,也喜歡看帥男脫衣。

政務上更是不管不問,民生更加困苦。

幸運的是,僅僅一年後,劉玢就被他的四弟劉弘熙在一次宴會上給殺掉了。

劉弘熙登基後,學他爹,也改了一個好名字叫劉晟。

不幸的是,劉晟比他的父親和兄長還要殘暴。采用酷刑,前朝老臣幾乎被他誅戮殆盡。

他擔心皇位被奪,向自己的兄弟舉起了屠刀,可憐劉䶮留下的幾十個草包兒子,被劉晟短短幾年間全部殺光,而自己的那些侄女,全部收入後宮。

讓宦官和宮女在各個部門擔任要職,在這種體制下,南漢士人幾乎喪失了尊嚴,南漢國力日益衰弱。

而此時,中原在後周周世宗柴榮的勵精圖治下,逐漸實作統一。

害怕柴榮打過來,劉晟開始變得憂慮萬分,但又感到無可奈何,開始沉迷于酒色。

公元958年秋天,一命嗚呼,終年39歲。

他是開國之君,建立的王朝禍害嶺南54年,死後700年墳墓被雷劈

南漢宦官形象

漢後主劉繼興即位,改名劉鋹(chang)。

這劉鋹的思想更加奇葩,他認為群臣都有家室,會為了顧及子孫不肯盡忠,是以隻信任宦官,其他人想當官也可以,必須先自宮。

以至于在他統治時期,宦官高達二萬多人。

他庸懦無能,不會治國,軍務政務完全交給身邊的宦官龔澄樞、陳延壽以及女侍中盧瓊仙等人,自己做個甩手掌櫃,自稱“蕭閑大夫”。

公元971年,

這個奇葩王朝終于迎來了它的末日。這一年

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揮師南下,南漢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