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作者:蕭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在和政,有一種民歌,叫做“花兒”,它的音調時而高昂,時而婉轉,讓你一聽傾心,再聽傾傾心。如果你來到和政,一定要到當地的花兒協會,去聽一下花兒歌手們演唱的正宗“花兒”,領略當地民間文化,感受花兒情深。花兒,是廣泛流傳于我國青海、甘肅、甯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區的一種民歌,被譽為大西北之魂,是國家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其實,花兒最開始還是起源于甘肅南部的臨夏、岷縣等地區,居住在這裡的漢、回、藏、東鄉、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衆,隻要有閑暇的時間,都會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内心感情。“花兒本是心上的話,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子拿來頭割下,不死是就這個唱法”,這首激情澎湃的花兒唱詞,蘊含着的、滿滿的都是人民群衆對花兒藝術的執着和熱愛。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花兒”一詞的出現,最早當屬《玉台新詠》中沈約《十詠.領邊繡》:“萦絲飛鳳子,結伴坐花兒“,由此來看,南北朝時就有人唱花兒了。但那時的花兒是什麼樣子,我們也無法了解,而描寫古河州花兒的詩文最早出現在明代成化年間任職河州的儒學教授高弘詩中:“青柳垂絲夾野塘,農夫婦女鋤田忙。輕鞭一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長。”,說明在明代河州,傳唱花兒已經蔚然成風。20世紀40年代初,張亞雄先生的《花兒集》認為:河州是花兒最興盛之地,是花兒的故鄉”。從保留的音調、早期唱詞及遺留的民俗等分析,河州花兒是秦、南北朝時期羌、漢民歌融合而具有雛形,後經隋、元時期漢族及漢化 羌族、藏族的演唱逐漸形成和完善,明代以後,經漢、回、東鄉、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的演唱和傳播,流傳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民歌并逐漸繁榮起來。而和政,正是河州花兒的南鄉大學營,是河州花兒的發祥地。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花兒”,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唱腔高亢、婉轉,唱詞樸素、自然,曲調豐富多彩,是民間藝術文化的活化石。它取材于各民族平常的生活,都說一首“少年”漫出來,心裡的疙瘩都散了,足以看出花兒已經成為人民群衆表達喜怒哀樂的一種方式。以前,在那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特殊年代,群衆聊以慰藉内心、發洩情感的工具可能隻有花兒了,大家把郁悶的情緒全都發洩在花兒唱詞中,而随着新時代的來臨,人民群衆過上了越來越好的日子,于是,花兒唱詞裡,不再是那些疾惡如仇,更多的都是對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歌頌,以及對共産黨的感恩。比如我縣花兒歌手馬進忠唱的:“臨夏州一市者七個縣,脫貧吧攻堅的領先,車跑了運輸地增了産,尕日子賽過了神仙”。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河州花兒的曲令大概有230多種,其中傳唱流行的就有70多種左右,在和政一帶最具流行的也就30多種:河州大令、河州二令、河州三令、尕馬兒令、三閃令、二梅花令、沙燕兒令、水紅花令、小六蓮令等,每個曲令都有它的風格。花兒在整體上可分為河州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體系,而我縣的松鳴岩則是河州花兒的發祥地和傳承基地。松鳴岩所傳唱的花兒内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基本内容分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情歌是花兒的主體,是花兒中最動人、最精彩的部分。其中有表現贊美、愛慕之情的,有表現試探追求的,也有表現綿長愛情、忠貞不渝的。例如:“白牡丹長着山裡了,紅牡丹長成個樹了尕妹哈記着心裡了,喝油也不長個肉了”。“千萬年黃河的水不幹,萬萬年不塌的青天。千刀萬剮的我情願,舍我的尕妹是萬難”。看似比較俗氣、直白的唱詞裡,表現出的卻是男女間感人的愛情故事。生活歌主要指的是除情歌以外、反映人們社會内容的花兒。人民群衆用花兒的形式,表現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十八大精神是一盞燈,照亮了甯河的古城,各民族團結像一家人,笑臉裡迎來了春風”。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在漫長的花兒發展程序中,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忘記田園的辛勞,丢下家務的拖累,擺脫禮教和思想的束縛,熱熱鬧鬧的聚在一起,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一唱就是幾百年,成就了人們生命旋律中最歡快的樂章,因而民間的花兒會被柯楊先生形象的稱作是詩與歌的“狂歡節”。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解放前,這支由人民群衆自己栽培的民間藝術之花,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唱花兒的人會被衆人唾罵,被淪為不檢點的象征,隻因為花兒唱詞太過明顯和露骨。然而,新中國成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的春風,為花兒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從1979年正式恢複松鳴岩花兒會以來,縣委縣政府對花兒藝術越來越重視,每年花兒會的規模也是搞得越來越大,參與的歌手也越來越多,輻射面也越來越廣,松鳴岩真正成為了各民族花兒歌手以歌會友、以歌抒情、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促進花兒藝術發展的大舞台。松鳴岩是河州花兒的發祥地,而松鳴岩花兒會是河州花兒發展的舞台。人們在這裡漫花兒,唱牡丹,代代相傳,花兒在這裡越唱越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2009年9月,花兒被成功申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花兒藝術從此被越來越多的各級上司所關注,特别是和政被命名為“中國花兒之鄉”,和授予”中國花兒傳承基地之後,花兒藝術更是迎來了新的春天。尤其是松鳴岩花兒會,更是為愛好花兒藝術的人們搭建了一個大大方方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切實成了和政人民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來自青海、積石山、臨夏、東鄉、臨洮、康樂等一帶的花兒唱家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齊聚魅力無限、風情萬種的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松鳴岩,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當中,席地而坐、以歌會友,獨唱、對唱,盡情釋放漫出心中的“少年”。頓時,昔日裡寂靜的松鳴岩,一時間成了花的世界,歌的海洋。還有不少的文人雅士和學者,也是分期分批,慕名而來,親眼目睹這花兒這一真正的民間藝術,領略花兒的無窮魅力。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随着近幾年來政府對花兒藝術事業的不斷重視,花兒這朵曾被人間遺忘的小花,逐漸被搬上舞台,全縣各鄉鎮的花兒愛好者們從此可以光明正大的唱花兒了,個個都成了花兒歌手。還有好多民間花兒唱家們,自己編詞寫詞唱詞,成為傳承花兒的多面手。2013年,和政縣花兒協會正式成立,也可以說,花兒真正有了屬于自己的“家”。2020年12月,國家級非遺花兒傳承人馬金山老人去世,州級非遺花兒傳承人,一生酷愛花兒藝術的陳真接過了馬金山老人的接力棒,換屆成為新一屆花兒協會主席。協會成立後,陳真在全縣範圍内,全力吸收花兒會員,在他的努力下,如今,花兒協會會員達到100多人。平時,他們聚到一起,唱花兒、探讨花兒、研究花兒,交流花兒藝術,并經常各鄉鎮、社群、學校、企業,進行花兒演唱表演。用實際行動為花兒藝術的弘揚和傳承做着他們積極的貢獻。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越來越多的和政花兒歌手們的傳唱下,花兒這朵民間藝術之花一定會走得更遠,開得更旺。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鄉土風情」來和政,與“花兒”來一次美麗邂逅

有花兒的地方才有歌,有歌的地方都是花兒,親愛的朋友們,請您來和政吧,與這裡道地的“花兒”來一場美麗邂逅,領略花兒的博大精深和無限魅力。(圖檔來源:蔔永強)

記者:楊愛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