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區自古以來一直都會有一些有趣的考古發現,那些湮沒在曆史長河中的曆史總會不斷重新整理我們對于曆史的認知。
2014年的時候,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釋出了一條資訊,他們通過考古,對于那場決定一個朝代命運的大決戰有了全新的認知。
而這些認知,源于墓群的主人,他便是導緻南宋滅亡的一個關鍵人物:洪起畏。

洪起畏
一個遲來的重大發現
在杭州臨安市錦城街道橫街村郎碧村東側約為300米,有一處大山脈,名為“将軍山”。
将軍山的南部有一處不知名的小山包,早年間已是無人問津,後來漸漸有了居民,在這裡種植起了毛竹,毛竹一多,這裡就被當地人貼切地稱呼為“毛竹山”。
誰能想到,這處不起眼的小山坡山腳處,竟然埋葬着一位宋代曆史的關鍵人物。
山包的正前方是一處農業公司大廠房,東南部開闊地為成片的竹林,據說,當地農民在這裡修房打地基的時候,發現下面有一處黑洞,洞裡面有些青磚,也不像是近些年的建築。
當地村委會得知這一情況後,迅速将消息彙報給了相關部門。
考古隊來了以後,迅速展開了前期勘測,他們發現這裡周圍的風景和風水都很好,裡面也應該是個不小的人物。
挖掘工作從2013年11與月開始,一直挖到了2014年才算完工。
令考古隊非常遺憾的是,他們并不是第一批見到墓穴的現代人,通過現場的痕迹分析,這處墓至少被盜竊過3次,裡面值錢的寶貝早已不知所蹤。
不過,還好盜墓者隻拿走了奇珍異寶,而留下了墓志。
這是一處合葬墓,規模相當宏大,并且結構和布局都非常嚴謹,在整個江浙地區的墓葬之中都是極為少見的現象。
這處墓,不僅為研究宋元墓葬提供了積極意義,更為研究南宋的曆史來說意義非凡。
由于墓穴此前被盜竊過,墓志也風化的比較厲害,很多字型根本無法用肉眼辨識,再加上行文是用草書寫下的,這無疑增加了考古難度。
裡面的資訊很多,很有研究的必要,考古學家們也提出輔助現在的高科技手段,盡可能還原墓志的内容。
洪起畏是杭州人,不過關于他的記載非常少,在别人的傳記中可能才會勉強提到一嘴。
比如,在《宋史·賈似道傳》中就寫過相關内容,最起碼能證明洪起畏擔任過臨安知府,并且在很多問題上面的想法和賈似道一樣。
即使是被盜了3次的墓,考古學家們還依舊把他稱呼為重大發現。
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墓的看頭便是“封土”。
這個封土可不是直接挖個坑給埋掉,裡面還是大有講究的。
古時候,逝者的身份和地位越高,所封的土也越來越厚,可這些東西在宋代其實并不流行,封土這一說都不常見了,可洪知府在去世以前,卻對這方面有過很多想法。
他雖為知府,卻把自己的封土搞的相當厚實。
最有意思的是,他采用的每一種土顔色還都不一樣,經過專家驗證,洪起畏知府光封土這個步驟便搞了31層,高度達到13米,放到現在都是個幾層的樓房。
從這一點便能看出,洪起畏很在乎自己的地位,而且似乎還有一些不知足的味道,這就是他“不要臉”的原因之一。
墓室的前方還有石條防盜,兩側也專門進行了夯土加強,看來洪起畏把身後事都想得很遠。
考古專家考慮到這處墓葬原本就受到過損害,是以也不敢貿然打開,隻能利用盜墓者留下的洞想辦法進入墓室以内。
可剛進去,專家們又傻眼了,這裡面的磚塊更是層層疊疊,還輔助了土和石灰加強,這是該地區墓葬中少見的情況。
人工夯築多為抱手、用很多小型礫石堆砌在墓前建築上,還專門布置了“z”字型的排水溝,非常具有地域特色。
除了他以外,這裡還埋葬着他的老婆。
整個墓室由抱手、封土、墓前建築、墓室以及排水道五部分共同構成,可惜,最值錢的文物早都被盜墓者拿走了,現場隻是出土了少許的錢币和棺木,還有零零星星的遺骸骨。
最有趣的是,他還将自己經曆的一些事情寫入了墓志銘之中,其中就有過一件大事:丁家洲大戰。
一位不要臉的知州
對于洪起畏墓的挖掘和考證,總統持續了近兩年的時間。
曆史上的史料,對他的記載寥寥數語,可就看這個墓室的規模,也不該是這種情況。
先說洪钺,他是洪起畏的曾祖父,當過太子少師;再說他的祖父洪咨夔,也是個端明殿的學士。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已經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了。
是以,洪起畏從小的時候便受到了家庭熏陶,飽讀詩書,一家都是官宦,他自然也不甘落後,僅僅隻有二十多歲的時候,便走上了考試當官這條路。
經曆過如此教育,水準自然很高,進入官場對他來說也并不是什麼難事,是以他剛剛出道的時候,馬光祖、王緻遠等一衆人都覺得此人以後必有一番作為。
可是,他沒有順勢崛起,也跟自己的性格有關。
有一次,他參加過一場談話會,席間吳、王二公讓他談一談自己的立場,年輕的洪起畏完全不考慮任何人情世故方面的東西,他隻說自己的抱負。
他覺得,自己既然已經當官了,也不能因為其他什麼事情去改變自己的性格和道路,根本不用提什麼“變通”了。
這一番話,把二公聽得直搖頭,覺得這孩子不會審時度勢,以後必然沒啥出息。
可以說,二公看人也是看到了一半,他們肯定都想不到,洪起畏竟然在南宋的曆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位“官三代”早年的道路走得也并不通順,不僅沒有機會展現才能,還一直沒有受到什麼重用,前半輩子從家族得到的也隻剩下滿腹經綸了。
結果,就在洪起畏郁郁不得志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賈似道,是權臣。
賈似道
賈似道這個人做事就很有手段了,他不僅以強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積糧食,公然提倡出損害很多人利益的“公田法”,并且還減少紙币的流通,用以穩定物價。
這樣的做法對于朝廷是有好處的,最起碼能夠緩解皇帝面臨的财政危機困難。
可是,這些措施也同樣得罪了不少地主階級,他們也想盡辦法找賈似道的麻煩,還想逼他下台。
想要做出改變是好事,不過賈似道似乎有些急于求成了,一些措施還沒完全搞好,他又開始對其他地方動手了。
那會,朝廷的武将經常虛報開支,順帶着撈一些錢财,賈似道知道以後非常着急,直接推行起了“打算法”,目的就是核實武将的具體開支。
這樣一來,那些習慣了掙快錢的武将自然不願意了,埋下了不穩定的隐患。
總體來說,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好官,隻不過有些急了,再加上當時南宋本就面臨着外患。
洪起畏在這段時間裡則一直追随着賈似道的步伐,成為他的左膀右臂,賈似道提出的很多東西無論有多少人在反對,可洪起畏永遠舉手贊同。
如果南宋能夠穩定很久,或許賈似道和洪起畏的影響還能更大。
可是1275年,南宋終于遇到了勁敵:忽必烈。
這一仗,史稱“丁家洲之戰”,南宋由賈似道親自坐鎮指揮,而洪起畏則擔負起後勤總管的職務,打仗所用的所有東西,全部都由洪起畏負責。
這一仗的結果也不必多說,縱使賈似道再有理想,面對氣勢洶洶的忽必烈大軍還是差距過大,賈似道打了個大敗仗,也讓南宋失去了挽回的餘地。
這麼一來,那些和賈似道不和的人物紛紛站了出來,大家群情激奮,把矛頭對準了他,很快,賈似道便被貶官了。
他在被送往廣東充軍的路上,跟他有仇的鄭虎臣多次提醒勸他自盡,可賈似道覺得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是不願意一死了之,鄭虎臣想盡辦法,最終處死了賈似道。
按照洪起畏在墓志銘中的說法,那會賈似道不是苟且偷生,而是想要集合起潰兵再戰,可是最終沒有實作,步兵指揮是孫虎臣,他剛剛接觸到元軍就直接潰敗了。
而逃跑這件事,各有各的說法。
《元史·伯顔傳》中說,是水軍統領夏貴先先逃跑的,而《宋史·賈似道傳》中說是賈似道和孫虎臣一起逃跑的,最後洪起畏的墓志銘說就是孫虎臣跑的,這點已經無從考證了。
不過,洪起畏還提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
劇照
比如,在丁家洲戰敗後,陳宜中、留夢炎這兩個受到過賈似道提拔的人均在折子上給賈似道捅刀,比如陳宜中直接在奏折上說,賈似道心存二心,故意輸掉了戰争。
當時的朝廷肯定本就在氣頭上,聽到他們這樣說,更是堅定了流放賈似道的想法。
沒有賈似道,就沒有洪起畏,可洪起畏後來做的事情,也讓人想想就生氣。
第二年1月,南京的都城臨安就被占領了,這樣一來,洪起畏肯定沒辦法在臨安待着了,他得找個安全點的地方。
南宋史的研究專家說,丁家洲的失敗,其實就相當于直接把南宋的“大梁”給拆了,後來大家都熟知的英雄文天祥,那會其實上司的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戰争,根本成不了大氣候了。
文天祥
由于賈似道被貶官走了,後面的事自然也就落到了知府頭上。
其實,當初若洪起畏能按照賈似道的方向去走,将殘兵敗将集合在一起保住城池,最起碼南宋還能晚一點滅亡,說不定,還有其他的辦法。
洪起畏口号喊得也很響亮,在城外貼上了“北騎若來,有死不走!”
這八個大字也看得大家群情激憤,想着知府大人要帶着自己好好打一仗了。
結果,元軍的鐵騎剛剛逼近了城門,洪起畏直接棄城而逃,直接表演了一出“不降而走”。
逃跑這種事,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最為丢人的事情,洪起畏還真的幹出來了。
他最後回到了臨安安度晚年,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号,為“拙全”,拆開來看,“拙”字代表着不太聰明的意思,而“全”又有儲存完整之意,他到底是在自嘲或是什麼其他想法,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已經分析不出來了。
或許,洪起畏晚年确實有着後悔的意思在。
洪起畏的人生非常沖突,可是他卻犯了天下大忌,皇帝喊他守城,他卻不戰而逃,直接導緻了南宋最後的滅亡。
就是這樣的人,還給自己的墓封了31層土,确實是有些不要臉了,考古學家看到估計都有點生氣,一個不戰而降的人,為何還有顔面行如此厚禮,怎麼又好意思将自己逃跑和依附權臣的故事寫在墓志銘之上呢?
而在墓中挨着洪起畏的,則是他的夫人郎氏。
郎氏的墓志上刻了13行,字裡行間展現的都是洪起畏對妻子的懷念,看起來,他又好像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兩人的感情還是非常好的,兩家也是門當戶對,郎氏同樣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洪起畏外出當官的時候,她把家裡處理的井井有條。
結果,郎氏坐月子的時候不幸感染了風寒疾病,又在心急中吃錯了藥,年僅38歲就逝世了。
這種喪妻之痛也讓洪起畏無法忍受,他後來一直活在思念之中,并且早已安排好了下人,死後也要相守在一起,最終成就了這個夫妻墓。
他本人的性格就非常複雜,面對妻子的時候他能夠一言九鼎,可面對元軍他又拔腿就跑。
早年的他還是很有氣節的,這也造就他在南宋官場有點爬不上去,可後來他對權臣的依附,也讓人感覺到他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最起碼,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曾經的洪起畏。
最有趣的,莫過于洪起畏用“拙全”二字來概括自己的一生,也實在耐人尋味,不過這一切,還是湮沒在曆史的塵埃之中了。
參考
1 南宋臨安知府洪起畏墓發掘 墓志銘還原宋元決戰 中國新聞網
2一篇墓志銘深度揭秘——“四面知府”洪起畏 杭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