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與荷蘭有關的新聞,說荷蘭要将國名由“荷蘭”改為“尼德蘭”。各種調侃随之而來,有人說荷蘭改國名,河南人最高興,再不用逢人解釋“我是河南人,不是荷蘭人”了。

實際上,大家叫習慣的“荷蘭”根本就不是這個以低地、風車、橙色聞名的國家的本名。“荷蘭”的正式國名本來就是尼德蘭,國名的英文寫法是“TheKingdomoftheNetherlands。”而荷蘭(Holland)隻是尼德蘭的兩個省: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
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北與西兩面瀕臨北海,東與德國接壤,南與比利時接壤。荷蘭是世界上少有的低地國家,24%土地低于海平面。荷蘭早在八百多年前就開始圍海造田,現在面積4.15萬平方公裡,其中有約0.6萬平方公裡是圍海造田出來的。荷蘭的正式國名“尼德蘭”,意思就是低窪之地。
荷蘭的一級行政區劃是省,全國共有12個省,以及一些海外行政區組成。荷蘭西部沿海地區有兩個省,北邊的是北荷蘭省,南邊的是南荷蘭省,這兩個省在荷蘭的地位非常高。為什麼這麼講呢?荷蘭有三大城市,首都是著名的阿姆斯特丹,但荷蘭管理層的駐地卻在海牙,以及作為世界級大港口的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位于北荷蘭省的東南部,瑟爾湖(須德海)的西南海岸,而海牙和鹿特丹都位于南荷蘭省。西歐有條著名的萊茵河,德國人稱之為“德國的父親河”,萊茵河就在荷蘭的南荷蘭省境内彙入北海。
荷蘭在16世紀(1501-1600年)之前,國内形勢亂七八糟,各方勢力鬥來鬥去,一盤散沙。從這之後,荷蘭被西班牙統治,但從1568年開始,稱為西班牙北方省的荷蘭爆發了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争,西班牙方面稱為低地叛亂。
尼德蘭地區的範圍并不隻包括現在的荷蘭,還包括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北部的部分地區。西班牙的經濟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幾百年前就是這樣。而尼德蘭是當時歐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制造業和商業、金融都強于西班牙。西班牙把尼德蘭當成了提款機,缺錢了就從尼德蘭取錢,西班牙有一半的收入都是從尼德蘭搜刮來的。即使這樣,西班牙依然覺得尼德蘭應該向自己交更多的錢,各種吃拿卡要快把尼德蘭人逼瘋了。
更讓尼德蘭人無法接受的,西班牙還出台各種條令,限制尼德蘭的經濟發展,以免拉大西班牙與尼德蘭的經濟差距。此外,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還加強了對尼德蘭人的精神控制,用各種殘暴手段打壓尼德蘭人的精神世界。尼德蘭人忍無可忍,開始反抗西班牙的殘暴統治。
尼德蘭人的反西鬥争第一戰,一般認為是海利赫萊之戰,地點在現在荷蘭東北部格羅甯根省的海利赫萊。尼德蘭軍隊在早期作戰中被西班牙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但尼德蘭軍隊很快就站穩腳跟,強力反擊西班牙。到了1573年,被西班牙蔑稱為“海上乞丐”的尼德蘭起義軍殲滅了西班牙阿爾瓦公爵的艦隊。
戰争打到公元1609年,西班牙撐不住了,被迫與尼德蘭簽訂了《安貝雷斯條約》。條約規定雙方休戰12年,西班牙解除對尼德蘭各省的貿易禁運,以及各省的獨立地位。
到了1621年,雙方再戰。尼德蘭(荷蘭)海軍發威,多次打敗西班牙的艦隊,但尼德蘭發現法國逐漸崛起,就決定與西班牙休戰,以免讓法國占便宜。在這種背景下,1648年1月和10月,西班牙與尼德蘭簽訂了《明斯特條約》和《威斯特伐利亞條約》,著名的八十年戰争結束,這意味着尼德蘭正式獨立。
其實早在1581年,尼德蘭就成立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在七省聯合共和國時代,荷蘭省是其中實力最強的,比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時間一長,人們就經常用“荷蘭”來取代“尼德蘭”。
荷蘭省的實力确實強,但尼德蘭不止有荷蘭省,荷蘭省之外的尼德蘭人對荷蘭之名取代尼德蘭之名非常不滿,經常抗議。這個應該很好了解,比如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實力最強的州,但不能是以把美國稱為加利福尼亞。荷蘭省後來分為北荷蘭省與南荷蘭省,但這兩個省的實力在荷蘭各省中依然排名在前。
圖-荷蘭人?
荷蘭要改國名的新聞其實是個“烏龍”,荷蘭真正要改的是國家徽标。原來的徽标帶有“Holland”字樣,而新的徽标則帶有“Netherlands”字樣。原因是荷蘭旅遊業發達,但大多數遊客都去了北荷蘭省與南荷蘭省,其他省的遊客少。是以荷蘭希望更多的遊客去其他省份,為避免過于突出“Holland”,是以才想到改名。有些人擔心以後不能叫“荷蘭”了,這種擔心其實沒有必要,在中文世界裡,荷蘭還是那個荷蘭。
更多荷蘭地圖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衆号,地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