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幾乎都很短命,甚至有10位沒活過40歲

明朝作為我國最後的漢人王朝,一直受到關注。随着《大明風華》的熱映,這是大女主瑪麗的蘇劇,劇中的朱棣、朱高熱、朱瞻基、朱祁鎮、朱祁玉等角色也有血肉,各有特點。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幾乎都很短命,甚至有10位沒活過40歲

在劇中,明仁宗的朱高熱登場不到一年就崩潰了。明宣宗朱瞻基長期在位,38歲時去世。還沒有閉幕的朱祁鎮、朱祁玉兄弟實際上在曆史上也不例外,分别以37歲、30歲高齡去世。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我們翻開明代的曆史,從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創立大明到明思宗朱由檢1644年,北京城破了隻有10個皇帝不滿40歲的壽元。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幾乎都很短命,甚至有10位沒活過40歲

他們除了上述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璋之外,還有明孝宗朱祁佑的框框,培養了弘治中興,36歲去世。明武宗的朱厚照在31歲時崩潰了。明穆宗朱載明光宗朱常洛在一月以39歲高齡與世長辭。明思宗朱由檢去世時35歲;哥哥明夫宗天啟帝朱由校23歲去世。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幾乎都很短命,甚至有10位沒活過40歲

實際上,這樣計算明的16個皇帝的壽命的話,因為接近帝王的平均水準,是以不算太低,但是和古人的平均壽命相比,短命是理所當然的。有趣的是,明最年長的兩位帝王相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71歲時去世了。朱棣65歲去世。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幾乎都很短命,甚至有10位沒活過40歲

第一個原因是複雜的政治鬥争。明朝朱元璋時,已經廢除了與皇權相争千年的丞相制度,這也大大強化了皇權。之後,又設立了錦衣衛、東工廠、西工廠等機構,内閣制度不斷得到改善,明宣宗朱瞻基的宦官司禮監太監的任用也實作了皇帝的相對解放。但是朱祁鎮土木堡事變後,武将勳貴集團幾乎消亡,可以與文官集團對抗的朝堂天平逐漸傾斜,太祖皇帝朱元璋确立的言官可以直言指出制度,文官集團日盛,皇權隻能依靠宦官與文官集團争鬥。像這樣把心變成鬼在争鬥之下,朝堂之間是黑煙瘴氣,負起責任拉着皮也不稀奇。像明武宗朝那樣,追求個性的朱厚照和文官們的争鬥,明夫宗朱是以學校朝魏忠賢為首的去勢黨和東林黨人的鬥争等。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幾乎都很短命,甚至有10位沒活過40歲

第二個原因是後宮三千佳麗的原因。這個最直接的是明光宗朱常洛,萬曆帝死後,他登上了上位,而紅丸事件中這個皇帝的死因是後宮,太想要放了。

第三個原因是遺傳因素。現代科學知道遺傳、遺傳病等因素對人和子孫的影響。我們在前文提到朱元璋最長,朱棣是次,朱棣靖難成功後,明朝皇帝的血脈在朱标、朱允但朱棣的這脈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它生長力不強這個問題由明宣宗特别明顯,明代宗朱祁璋的一個兒子還英年早逝,明武宗朱厚照甚至絕嗣,叔父興王之子朱厚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