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苦尋14年,為何日軍沒能找到東北油田?日本專家一語揭開了謎底

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已經過去了75年,但是至今都仿佛曆曆在目。不僅造成了數以千萬人的傷亡,更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流失,至少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其中有一項資源更是涉及到各國的軍事命脈,那就是石油了。沒有石油簡直比缺糧還要難受,日本在當時便飽受凄苦。

苦尋14年,為何日軍沒能找到東北油田?日本專家一語揭開了謎底

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極小。盡管經過了明治維新之後,綜合國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本土的資源卻已經匮乏。是以才向中國發動了侵略戰争。

日本早已經對中國的資源垂涎三尺。早在1894年的甲午戰争開始日本就已經計劃好要如何一步步入侵中國領土,日軍最先盯上的是中國東北三省。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的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還很不要臉的栽贓給了中國軍隊。你說你打就打吧,還那麼多戲。

但是不得不說日軍是有備而來很強勢,在1932年2月,東北全境就都淪陷了。還在東北建立僞滿洲國,開始了長達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

苦尋14年,為何日軍沒能找到東北油田?日本專家一語揭開了謎底

日軍之是以率先入侵中國東北三省,除了占領重要的戰略位置之外,更看重的是東北三省的地質資源,尤其是石油。當初日本為何要将美國拉進二戰?還不是因為美國對日本實行了資源制裁,不賣石油給日本。日軍不得已冒險一擲,炸掉美國珍珠港。

是以日軍在意占領東北三省後,就有一部分軍隊承擔找尋石油的重擔。因為石油是日軍的命脈,如果沒有石油他們的飛機坦克将寸步難行。可是我們知道,日軍苦尋了十四年也沒有找到大慶油田,甚至日本還下定論中國東北根本就沒有石油。

苦尋14年,為何日軍沒能找到東北油田?日本專家一語揭開了謎底

但是打臉往往來的很快,1960年2月,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打響。鐵人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水泥漿的照片,一時紅遍了大江南北,中國出石油的消息一時間也傳到了世界各地。日本人得知這一消息後,氣得直拍大腿。

《日本現代史》中甚至表明:假如他們當年找到了這片油田,将改寫二戰的曆史雲雲。假如太假了,那麼他們在東北搗鼓了那麼久,為何最後卻沒有找到油田呢?對于這個問題,日本一些專家自然是十分關心,他們得出了結論。

苦尋14年,為何日軍沒能找到東北油田?日本專家一語揭開了謎底

首先日本人對石油開采的技術不精,就拿大慶油田來說吧,油層的位置大概在深度900米~1200米的地方,但是日本人所鑽探的深度還不到800米。他們離油田還有半個操場的距離,怎麼可能開采的到?

苦尋14年,為何日軍沒能找到東北油田?日本專家一語揭開了謎底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理論的偏差。當時很多石油都是出現在臨海地區,從理論上講中國屬于“貧油國”,不僅是日本當時很多大國都是這樣認為的,是以日軍一開始既懷着“僥幸”的心理去碰運氣,自然也就開采不到了。不過還好日軍沒有開采到,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