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嘉慶的後宮,規模遠沒有康熙、乾隆那麼龐大,甚至連在位僅13年的雍正都比不上。而且,嘉慶後宮女子,也遠沒有其它清朝皇帝的出名,以至于當年火遍全國的《金枝欲孽》,都沒有帶紅他的妃嫔們。這和嘉慶的低調也不無關系,甚至他的嫔妃中,有一個到底是漢人還是蒙古人,都說不清楚。

這個妃子叫做劉佳氏,大緻就是嘉慶登基之後,皇帝第一次為自己選秀而進入後宮的。她的出身不錯,是典型的将門之後,是以直接被封為信貴人。清朝皇帝注重門第,妃嫔的地位與家族出身息息相關,也與皇帝的喜愛有關,劉佳氏跨越答應、常在,也算受到了重視。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然而,起點還不錯的劉佳氏,卻始終沒有走入嘉慶皇帝的心中。她并不受寵,終日倚欄眺望,卻總是敗興而歸。這也是後宮中失寵妃子最常見的身影,比比皆是。

直到十年之後的嘉慶十三年,她終于得到了再次晉封的機會。這并不是因為嘉慶對她的态度有所改觀,而是因為嘉慶本人即将迎來五十大壽,此刻又喜得皇長孫。興奮之餘,嘉慶帝決定将宮中的妃嫔,普遍晉封一級。劉佳氏也就是趕上了這次普惠,才被封為信嫔。

此後,又等待了十多年,直到嘉慶駕崩之後,她才當上了信妃。然而,這次是因為道光帝登基,為了表示孝道,按照規矩将父親的嫔妃們尊封一級。隻不過,此時的封号實際上是“皇考信太妃”。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可見,信妃在宮中實在是不受寵,三次獲得封号,都是按例履行,毫無半點殊榮。她不得寵,史書上的記錄自然就少,民間也就沒有興趣編造關于她的野史傳說。隻不過,人們好奇的是,這位女子到底是漢人還是蒙古人,清廷檔案一直沒有說清楚。

原本,劉佳氏的祖先是很明确的,先祖叫做劉麟圖,是山海關副将,職位不高,責任重大。當吳三桂降清後,他也跟随者投降了清朝。此時,他是漢人,這應該是沒有争議的。清廷也按照規矩,封他為三等男爵,并将其納入漢軍八旗中的鑲白旗。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在那個年代,清軍以席卷之勢取得天下,向清廷投降之人很多,并不奇怪。然而,奇怪的是,劉麟圖死後,他的子孫們卻糾結起來。他們紛紛上書朝廷說自己的先祖并非漢人,而是在明朝的蒙古人,是以現在他們希望認祖歸宗。

中華民族在發展中不斷融合,蒙古人融入漢人中,也不新鮮。清廷也無心去理去考證,同意将劉麟圖的家族由鑲白旗漢軍遷至鑲白旗蒙古旗。如願後的劉氏子弟,紛紛用起了蒙古名字。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劉麟圖二兒子叫做鈎塞,鈎塞的兒子叫做金樑,金樑的兒子叫做保住,保住的第二子叫做德昌,而德昌有三個兒子,其中第三子本智就是信妃的父親。通過這一連串眼花缭亂的人物關系,總算捋清楚了信妃的來龍去脈。

其實,清廷吸取元朝迅速滅亡的教訓,并沒有實行民族間的等級制度。劉氏子孫的這一舉動,實在很難了解。如果他們覺得背負降臣的名聲不好聽,蒙古人也是降臣,而且還投降了兩次。向大明投降過,也向清朝投降過,這就舒坦了嗎?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就是因為這段曆史比較混亂,清廷檔案中也出現過互相沖突的地方,甚至還有說她是滿人的。小珏也不懂,從劉佳氏這個名字來看,那她還是姓劉,到底他們家族有沒有放棄漢人的姓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