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四次作業——個人作業——軟體案例分析

關于 微軟必應詞典用戶端 的案例分析

      本篇随筆将從三個部分對必應詞典用戶端進行分析,必應詞典從上線到現如今已經經過好幾個年頭,從2009年至今也進行了數十次的更新,可以說必應詞典發展到目前,創新功能增加了很多,已經越來越滿足客戶的需求,足夠完善。

第一部分 調研,評測

評測:

      必應詞典已經疊代了數年,在使用詞典的過程中,沒有發現很嚴重的BUG,但發現了兩個問題,可能僅是個人的使用者體驗。

      BUG One: 必應詞典用戶端,每日閱讀點選進入,按手機觸摸的傳回鍵,不會回到前一個頁面,而是從新重新整理了目前頁面。但此問題僅限于個别,在測試過程中10月20日的每日閱讀出現此問題,但是10月21日卻未出現此問題。

第四次作業——個人作業——軟體案例分析

      BUG Two: 必應詞典支援内部點選查詢:點選釋義或例句中的生詞,它将自動填寫到輸入框,以備您進一步查詢,省去手機輸入的煩惱。但這個功能也帶來一些問題,在每日閱讀子產品當中,當手機已有copy記錄,點選輸入框,就會自動填寫,當内容較長的時,想要删除輸入框的内容填寫想要查詢的單詞,一次删除不了,就需要多次點選,這樣就導緻輸入框的内容一直被複制,無法删除。具體如下圖:

第四次作業——個人作業——軟體案例分析

      總體來說,必應詞典日臻完善。出現以上問題,可能是因為産品組的人和我們的社會角色不同,導緻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太相同,是以沒有發現以上問題。同時也是因為,産品組想要開發新功能,為使用者提供便捷,而出現了一些小的纰漏。

采訪:

      我采訪了我的同學,她就讀于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專業中常常設計許多英文專業詞彙,并且熱愛英語,曾參加過英語的口語集訓,使用過類似的詞典軟體,但是未使用過必應詞典,她理想中詞典是能夠提供準确的翻譯。為了使采訪更加順利,我提前讓她體驗微軟必應詞典,并針對性的向她提出了幾個問題。

      她表示一直以來使用的是百度搜尋引擎,對必應搜尋以及必應相關産品了解和使用的不多,有時候會在美劇中看過必應搜尋。她先大緻浏覽了用戶端的整個界面,然後在首頁中學習它的每日推薦的内容,再使用詞典的漢譯英、英譯漢以及整段翻譯等功能,她認為,此詞典可以查到她需要的詞彙,滿足她的需求。她評價軟體的界面簡潔,功能一目了然,而且聯網友善,在查不到相關詞彙時,可聯網查詢,能查詢到自己想要的詞彙,一些創新功能,例如搖一搖單詞挑戰、我愛說英語,在閑暇時間是很好學習英文的方式。但是專業詞彙沒有特别突出标明,有些詞需要聯網,減慢查詢速度。對于使用者體驗方面,認為做的符合大衆習慣。改進意見,就在于可以繼續創新,為使用者提供便捷。總體來說,她推薦此軟體。

第四次作業——個人作業——軟體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 分析

      必應詞典已不是一個單一的詞彙翻譯軟體,而是內建了必應單詞本、必應電台、單詞挑戰、我愛說英語等創新功能子產品,通過學習《建構之法》相關内容,我認為在明确需求以及有UI支援的前提下,完成整個項目需要6個月的時間。我對比了有道詞典、金山詞霸,發現各有千秋,對于專業詞彙的查詢,有道做的會比必應來的好一些,金山詞霸的每日推薦的配圖更有唯美感。但是,必應詞典的多功能讓客戶耳目一新,比以上兩個詞典更加符合客戶的需求。我認為,必應可以對被查詢詞彙增加一些标注和出處,這樣能讓增加使用者對軟體的信任度以及便捷使用者對專業詞彙釋義的查詢。必應詞典産品組在開發新功能的同時,也要多加考慮新功能可能會給使用者帶來的一些使用者體驗的問題,例如必應詞典,增加了查詢曆史功能,儲存近期的查詢曆史,友善再次查詢并節省流量,但是在PC用戶端想要回到首頁面,卻是回到之前的曆史記錄上。

      接着從軟體工程品質方面,談談我的具體建議。團隊可以在軟體工程提高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對任務進行功能子產品化,團隊人員負責相應的子產品,并且有明确的規劃。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功能子產品負責,增加團隊成員的責任心。雖然說,很多時候實際往往與規劃不符,但是沒有規劃就會迷失方向。

第三部分 建議和規劃

      如果我是項目經理,我認為界面是使用者的第一印象,界面的好壞,直接影響客戶使用量。我建議,界面要以簡潔、大方、符合客戶習慣為主。具體而言,簡潔就類似于百度、谷歌的頁面一樣,當然,我也贊同必應詞典的首頁每日推薦的功能,這樣不會顯得界面空洞;大方即界面幹淨,不會有廣告等雜七雜八的東西;符合客戶習慣是指符合客戶的使用習慣,比如Android用戶端回退鍵在左上角。其二就是提升詞典的核心功能——查詞,很多使用者背單詞用“百詞斬”,說英語用“英語流利說”,聽新聞用“BBC”等等,而詞典的主打功能當然是查詞,當一個功能做到極緻,評分很高,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客戶量。目前市場上對于詞典軟體有很多,在知乎上風評較高的有必應、深藍、有道,對于深藍詞典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軟體,未體驗過,相比有道,必應的産品的功能更加豐富。

      我想要設計的一種功能,是從我個人的需求出發,希望詞典能夠增加專業詞彙量,智能化的記錄使用者的查詢,舉個例子來說,使用者查的都是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詞彙,但是一個詞往往都有很多個天差地别的詞義,使用者查詢到自己想要的解釋需要根據各個釋義判斷選取,如果能記錄使用者經常性的查詢詞彙類别,并通過智能排序,把經常性查詢詞彙的類别排在前面,這樣使用者可快速的擷取詞彙解釋,減少混淆,節約時間,增加對産品的滿意度。

      N:現在很多的權威文獻都是外文,特别是計算機相關行業,對于大學生或是已經工作的人來說,英文能力不是很高,專業詞彙生僻難懂,現在的詞庫沒有特别注明專業詞彙,也未進行智能排序,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A:增加一些權威詞典和專業詞彙,并對詞彙的出處和類型加以标注,記錄分析使用者查詢曆史,為使用者智能排序。

      B:使用者能夠查找的詞更多了,面對一些難度較大的詞彙,可快速的擷取詞彙解釋,有效避免混淆。

      C:目前為止,詞彙分類、智能排序功能還比較少見,智能化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的産品滿足了大衆的需求,可以赢得使用者的青睐。

      D:産品宣傳主打智能讓學習更輕松,可在必應的搜尋頁面圖檔推薦上打“廣告”,做成一張推薦産品的、符合大衆審美的桌面。把産品現在一小部分的人群中使用,通過使用者推薦等,逐漸推廣。

      如果我來上司這個團隊,我一定沒有專業的産品經理做的好。因為我缺乏經驗,對産品需求的把握、市場的分析、客戶的敏感度都沒有專業人員優秀。但我的優勢是,我能代表大學生的客戶群體,更能明白這個群體的需求。如果我的團隊有5個人, 4個月的時間,我作為項目經理,認為應該有1個人協助我細化需求,制作原型,2個人做開發,1個人測試,1個美工,工作時間互有交叉,測試、開發并行,這樣才不會出現大問題。我的團隊在16 周期間每周都要做周報,彙報一周以來的學習成果,每天都要做日報,通過社交平台彙報今天完成的事、未完成的事、明天的打算、需要協調與幫助的地方等等,在編寫代碼方面,運用OCP、LSP原則,避免在更改需求的時候,推後軟體釋出。并且以周為階段及時測試,發現問題,加以改進,在第16周如期釋出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