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評測
1、評測:我的測試平台是Windows7,測試的軟體版本是3.5.0,其中有兩大我發現的比較嚴重的BUG。
第一個就是在我們使用必應電台時,如果直接關閉必應詞典主程式,必應電台卻不會跟着一起關閉而是繼續運作着。
第二點也是關于必應電台的,我在使用下載下傳功能的時候,不知道它到底有沒開始下載下傳,隻是在下載下傳清單中有所選的聽力,但是沒有任何提示說是正在下載下傳還是已經完成,除此之外,我想找到它下載下傳的檔案所存放的路徑,根本沒有任何提示,我無法從軟體上找到我下載下傳檔案的存放路徑,這個bug我個人認為非常危險!
2、調研:我所調查的使用者對象都是在校的大學生,他們使用英語軟體的目的有考四六級、看英國文章、檢查代碼運作報錯原因等;他們本來也不知道“必應詞典”該款軟體,直到我要求他們使用。
在他們使用20分鐘左右後,我問了問他們對于該款軟體的意見;首先呢,他們所需要的大都已經可以滿足,但是一些小的細節卻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

第一點,必應詞典的取詞功能無法作用于自己界面上的單詞。
第二點,取詞的結果視窗沒有發音功能,不能讓使用者立馬了解單詞的發音。
第三點,取詞、劃譯功能沒有快捷鍵來控制它們的開關。
第四點,在必應電台的界面中沒有四六級聽力這個子產品,使得一些以考四六級為目的的使用者無法得到服務。
第五點,必應生詞的UI界面不友好,在滑鼠放置在右上角的“X”和“-”時沒有相應的顔色變化提示。
至于使用者的意見,就是将以上的問題解決就好了。對于使用者們提的意見我也是深有同感,況且這款軟體的UI風格也過于單調、無趣,再加上我平常也不怎麼使用它,是以我對于這款軟體的推薦指數為:一般。
二、分析
我認為應該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目前該款軟體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不會像其他英語軟體那樣一直跳出廣告神馬的,除此之外呢,就是他還有聽力的部分,這好像其他軟體并沒有;劣勢的話就是界面做的不夠親切,感覺有點冰冷,一些使用者群體的需求沒能實作。重點提高部分就是要把之前使用者提及的問題給解決了,所有的英語軟體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翻譯這部分,要能夠做到經過兩次翻譯成不同語言之後再翻譯回中文要意思不變。
三、建議和規劃
現在的類似軟體已經很多了,如果隻是一味地做已有的功能那也無法使産品脫穎而出,是以我想可以将功能分為幾大塊,第一塊是學習用的子產品,第二塊是日常生活子產品,第三塊是專業方面子產品。而且第一和第三子產品對于大學生來說是特别有用的;就第三子產品而言,現在很多的專業技術都是用英文文檔來描述的,要是沒有翻譯軟體的支援,閱讀起來的速度一定會放慢許多,而大學生正是要不斷學習專業技術,是以必定會很受大學生們的歡迎;而學習子產品可以側重于四六級啊,英語考試啊之類的,不需要像專業子產品那麼專業化。而生活子產品對于外出旅遊的人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創新點在于,學習子產品不和專業子產品混合,專業子產品可以選擇哪些專業,學習子產品隻需要一些粗淺的專業知識就好,而專業子產品則需要深入的專業知識翻譯,同時在你查詢某個單詞時可以有相關的網頁連結,以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并且多個功能內建在一款軟體上,讓有多種需求的使用者能夠友善使用而不必下載下傳多款軟體。
如果我來上司這個團隊,我也不敢說會怎麼樣,畢竟現在的我經驗還不足,在為人處事,處理事情方面都不夠成熟,但是我會和隊員交流,學習自己不懂得,詢問自己的疑惑,了解隊員的疑惑和心态,共同解決自己單幹所無法完成的任務,盡量營造一個和諧,開心,平等的團隊!
就分工而言,三人開發,兩人美工,在開發的過程中,組員之間互相測試功能,這樣不但每個人都有參與每個方面的任務,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了解整個項目的開發細節,倘若某個人有事,其他人可以頂替他的位置來繼續工作,加快項目的進展。
第六周,我們首先調查使用者,讨論下需求,寫出初步的規格需求說明書,畫出初步的原型,同時進行代碼的學習、平台搭建。
第七周,與使用者進行深入讨論,确定最終的需求和原型。
第八周開始進行程式設計,每個人實作自己負責部分的簡單功能,做出規格說明書終極版,UI設計。
第九周進行UI設計改進+架構設計+測試計劃,并且各個組員能夠實作更進階的功能。
第十周進行實戰編碼,組員能夠實作自己負責部分的大部分功能,并且進行測試。
第十一周繼續編碼,并且能夠實作各個部分之間的對接,同時繼續進行測試,發現并修改BUG,改進計劃,Alpha版本釋出。
第十二周第二階段沖刺——連續七天站立式會議+測試+項目管理推進,Beta版本釋出。
第十三周正式版本完善+釋出使用者手冊。
第十四周正式版本釋出。
第十五周部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