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金國皇帝完顔亮,親自帶領南征大軍,兵分四路,企圖一舉攻滅南宋。

已經被金國打怕了的宋軍将士,一聽說金軍來了,吓得面如土色,惶惶不可終日。

南宋的皇帝一聽金國入侵,怕軍心不穩,便派中書舍人虞允文,到采石前線去慰勞軍隊。

虞允文來到采石後,果然見軍隊士氣低落,感覺到形勢危急了,就急招駐守在這裡的将領張振、時俊等到軍帳商議軍情。

在會議上他宣布朝廷堅決抗金的指令,動員将士們和金兵決一死戰。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做完戰前動員,馬上犒賞三軍,同時還組織當地民兵和群衆進行支援,使采石一帶的防務頓時好轉起來。

在制定作戰部署時,虞允文将宋朝水軍的船隻分為五隊,一隊遊弋在江面上,兩隊停泊在岸邊,另外兩隊則藏匿在山後。

對于步兵和騎兵,都沿江布陣,各管其中一段。

剛布防完不久,金兵的船隊就開進來了。當戰船駛入采石江面時,看到宋軍的船隻不多,就放心大膽的向前行進。幾百艘大船迎着江風,浩浩蕩蕩,向着南岸駛來。

沒有多久,金兵已經開始陸續登岸。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在金兵陸續登岸的同時,宋軍的騎兵、步兵列陣沖殺過來,後面還跟着當塗的老百姓,綿延幾十裡,金兵頓時大驚。

當金兵還在愣神的功夫,虞允文果斷指令,全線出擊。

時俊身先士卒,揮舞着雙刀沖向敵陣。兵士們一看将軍都帶頭沖鋒了,那還等什麼,一路呐喊着沖向敵軍。

自靖康之變,宋朝皇帝當了金國的俘虜以後,宋朝軍隊一見金兵隻施展過“兔子跑”的絕技,何時有過正兒八經的抵抗?是以這麼一反擊,首先給他們打蒙了,一下子摧毀了敵陣,金軍頓時垮下來了。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陸地上的金兵垮了,水戰他們輸的更慘。

為何?因為宋軍的船隻先進,他們的“飛虎戰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宋軍軍士蹬踏着踏闆,驅動着戰船駛向金兵。這種飛虎戰艦小巧靈活,而金國的大船比較笨拙,轉身很不友善,宋船一沖過來,就像尖利的鋼刀一樣,在金軍的船隊中間左右穿插。

連沖帶撞,敵船紛紛被撞沉。

金國的士兵都是來自于北方,大部分不會水,他們的船隻一晃,許多人掉下水去喂了魚,沒掉下水的也在床上東倒西歪,站立不穩。這一下讓宋軍好一頓收拾。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這邊正在激戰呢,正好有一批宋軍從光州敗逃下來,路過采石,虞允文指令他們整頓好隊伍,給他們配發了戰旗和軍鼓,從山後面搖動旗幟,敲着軍鼓向江邊走來。

金兵聽到震天的鼓聲,又看到晃動着無數的旗幟,以為是宋軍的援兵趕來了,頓時吓得面如土色,紛紛四散逃命。

完顔亮進軍時還志得意滿的樣子,沒想到在這裡遭遇到如此的慘敗,頓時氣得暴跳如雷,将怒氣全發洩在士兵身上。

他召集殘兵,并對将士們下指令道:“三日内如果不能渡江,即将随軍大臣盡行處斬。”

打了敗仗的軍隊,他不想趕快安撫,以穩定軍心,卻下了這種要命的軍令。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皇帝說的話,那是金口玉言,的一定要照辦的。可是照辦的結果,是他的這些臣下都要去死。這怎麼辦?

怎麼辦,隻有涼拌了,活命要緊啊!

于是完顔亮手下的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都總管徒單守素、猛安唐括烏野等人,密謀聯合反叛。

這天天還是蒙蒙亮的時候,正在睡夢中作着大軍渡江美夢的完顔亮,聽得營外有動靜,他以為是宋軍來劫營了,急忙起身穿衣。

可是他衣服還沒穿好,嗖嗖幾箭射入賬内,完顔亮中箭後還在那裡掙紮,叛将們一擁而上,直接弑殺了他。

金國的皇帝都死了,這仗還能打了嗎,于是金兵北撤而還。

金國新皇帝完顔雍繼位後,稱金世宗。他在擊退了南宋的隆興北伐後,提出議和,後來和南宋簽署了《隆興和議》,開啟了雙方四十餘年的和平局面。

唐朝曹王李臯,他發明了一種新式戰船,使南宋續命幾十年

那麼,宋朝戰勝金國的新式戰船是誰發明的?

其實,這種戰船還真不是宋朝的發明,而是唐朝的發明,發明者是唐朝的一位親王,皇親曹王李臯。

李臯當年就用這種戰船打得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屁滾尿流,沒成想過了300年後,這種戰船在抗金時又派上了用場。

對于這種戰船,南宋抗金名臣李綱曾有過較長的描述,在他的《梁溪全集·卷103·與宰相論捍賊劄子》中說道:“荊湖間車船乃唐嗣曹王臯遺制,其大有至三、四十車者,挾以雙輪,鼓蹈而進,駛于陣馬。”“飛虎戰艦,傍設四輪,每輪八楫,四人旋斡,日行千裡”。

那時的人對知識産權還沒有保護意識,否則,南宋仿造這種東西,是要交專利費的。即使李臯收不到了,那他的後人總能前來收取吧。

不過話又說出來,李臯的後人如果知道他先祖的發明,在抵抗異族的侵略時能派上大用場,自豪還來不及呢。至于什麼專利費,就算是為國家做貢獻了吧。我想,他們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參考資料:

《新唐書》北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

《金史》元·脫脫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