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奴隸,這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名稱,它象征着古羅馬的發展。當然,奴隸也不都是我們想象的那種整日受鞭打、挨餓受凍的模樣。因為有些奴隸的出身是不一樣的,他們不但有文化,而且還很懂得治理家庭、莊園,乃至于部隊。為什麼同樣是奴隸,他們之間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那就要了解一下古羅馬的奴隸人生了。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古羅馬時代的奴隸命運凄慘,他們到底有多慘呢?簡直就不是人過的日子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奴隸一般都是很命苦的,哪怕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那樣:他們有文化,懂管理,但他們的身份依舊是奴隸。

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奴隸的身價幾乎等同于奴隸主家飼養的動物。是以,奴隸主不高興時可以随便将奴隸打死,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不僅如此,奴隸主在對待奴隸這個問題上,從來就沒将其看成人。比如說買賣奴隸的時候,那就相當于商品一樣,他們會把奴隸标上價格,然後公開出售,任人挑選。

這種制度大約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古羅馬的法律中有着明文的規定:債主可以将欠錢不還者拘禁為奴,或者直接賣掉。如此便可以大概了解奴隸的現實地位了,真的已經低到了塵埃裡。

那有人會問,那些有着文化,有着管理才幹的奴隸呢?嗯,他們的人生也一樣不受自己支配。隻不過因為他們的能力不一樣,被安排的工種不同而已。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在那個時代,有些部分奴隸是可以做到老師、圖書管理者,甚至是基層行政人員的。但大部分奴隸則來自于最底層,沒有身份沒有人在意你的死活。

另外,奴隸們身為特别的人群,為了防止逃跑或者與其他奴隸主家的奴隸分不清楚,他們必須要被做上特别的記号。有的是直接挂上鎖鍊,有的則在臉上刻字。

奴隸作為有着人類心理的進階動物,勢必會反抗這種不是人過的日子,是以有些奴隸會冒險逃跑。但如果運氣不好被抓了回來,那命運就更加悲慘了:割掉鼻子、挖掉眼睛、砍斷手臂或者腿……

是以在古羅馬有句俗語,叫作:有多少奴隸,就有多少仇敵。大概正是因為這種樹敵太多的緣故,法律才不得一再改變,到後來已經不允許奴隸主随便殺死奴隸。當然,将奴隸帶進競技場角鬥的強迫性質也發生了改變。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古羅馬奴隸衆多,他們來自哪裡,為何會被當成奴隸受人欺淩呢?

有人會不了解,奴隸即不是普通的百姓,又不是生來如此(奴隸生下的後代例外),那這麼多的奴隸是怎麼來的呢?畢竟古羅馬的奴隸人數已經多到讓人乍舌了。

其實這也不難了解,首先,奴隸生下的孩子就是奴隸,這也就是說“世襲”制的身份注定讓奴隸無法改變命運,如此奴隸隻會越來越多。

其次,奴隸主是會想方設法去讓奴隸多生幾個孩子的。是以有的奴隸主就把女性奴隸當成母雞一樣使用,讓她們與多人産生關系,一個又一個的生孩子。這是一種能源的創造,等到女性奴隸不能再生育之後,身體基本也垮掉了,于是就任其死去,沒有人管她的結局。

确實,這種創造奴隸的手法很是殘酷,不要說女性奴隸沒有自由,就是連最基本的性别尊重也沒有了。她們的存在對于奴隸主而言,那就是機器,制造奴隸的機器。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不過,在衆多的奴隸內建原因當中,還有一個最大的奴隸來源:戰争。在古羅馬的奴隸市場上,人們可以看到各種膚色,各種發質的奴隸,比如金發的白種人,卷頭發的黑種人以及黑頭發的黃種人。

而這些人就是古羅馬軍隊在國外進行征戰時,因為獲得勝利,進而将對方國家軍人、百姓等作為俘虜帶回國内的。通常那些有着文化有着管理能力的奴隸,就是這種士兵俘虜而來的。

羅馬城在公元前1世紀,城内總人口為一百五十萬左右,而奴隸的人數卻達到了九十萬。由此就可以知道,奴隸在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數量,又是什麼樣的發展态勢。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古羅馬的奴隸除了幹活之外,他們還有一個終極任務,那就是以生命為代價去保護自己的主人

可以這樣說,羅馬時期對外征服就是一個常态,是以戰争幾乎就是一時連續不斷的樣子。在這樣的現實下,奴隸們不僅要擔任起農耕、放牧、開礦等等工作,同時還要成為羅馬戰争的主流沖鋒隊。

這是必然的結果,連年的戰争傷亡非常大,如果隻是百姓入伍的話,這種持續就必然會受到影響。為了戰争,為了勝利,羅馬就必須要不斷注入大量的人馬。而在正常入伍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征用奴隸入伍就成了正常操作。

回看曆史資料,羅馬國從建國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65年,戰争就一直沒有斷過。比如當時的布匿戰争,前後共計三次,總持續時間長達一百多年。其實,不論是布匿戰争,還是馬其頓戰争、叙利亞戰争等等,都是人員消耗衆多的過程。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如此我們就可以明白一個現實:羅馬的戰争是展開便沒有結束時間的行為。這樣的戰争讓國内民生受到極大的沖擊,尤其是人員的大量流失。在這樣的情況下,奴隸便成了戰争士兵的主要來源。至于他們的生死,是沒有人關注的,反正受益也是奴隸主的事。

奴隸在這樣的國度,這樣的政策下,絕對不是被視為人來對待的。他們生活的品質是與動物相同的,而營造出的利益卻是最極緻的。

從早些年的奴隸被強迫以“動物”的形式送進角鬥場為奴隸主們赢取名譽、利益及樂趣,到後來成為戰争一直沖殺在前,不計死亡數量的“工具”,其一生的苦難幾乎罄竹難書。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下,奴隸們的反抗也在從小到大聚集、強烈起來。直到後來爆發奴隸起義的大戰争,奴隸們才最終改變了自己被壓榨、剝削的現實。

在古羅馬,被買來的奴隸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最終歸宿又是什麼

應該這樣說,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具有其醒悟過程的。古羅馬的奴隸們在經曆了幾百年的壓榨之後,在實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才不得不選擇站起來對抗奴隸主。這是獲得被認同,被尊重付出的代價,這樣的自由更值得珍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