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文物是曆史和現在的聯系紐帶,它不僅可以證明曆史,還可以把觀衆帶入曆史,讓他們感覺曆史。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展出了一門立下特殊功勳的迫擊炮,抗日戰争中,英勇的八路軍戰士用它擊斃了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将,這是中國抗戰史上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進階别指揮官。這門迫擊炮由太原兵工廠制造,炮管、炮架、方向機、底座等各部分均儲存完好,炮管高高指向天空,仿佛在自豪地向觀衆誇耀它立下的奇功。
1939年10月底,日軍向晉察冀的北嶽區進行冬季大“掃蕩”。11月3日,日軍第2混成旅團第1、4大隊由涞源分三路向銀坊、走馬驿進犯。八路軍在涞源有出色的情報網,準确掌握了日軍動向。晉察冀第1軍分區司令楊成武指揮所部在雁宿崖伏擊進犯銀坊的日軍第1大隊,除大隊長辻村憲吉等少數人外,該路500餘日軍全部被殲滅。對日作戰經驗豐富的楊成武熟知日軍遭打擊後必來報複的規律,戰鬥結束後迅速轉移。
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得知第1大隊被圍,急率1500人從涞源赴雁宿崖救援,11月4日到達雁宿崖時,第1大隊已被殲滅。阿部規秀一個月前剛晉升中将,并被任命為日本天皇侍從武官,本想帶着戰場上的軍功赴東京上任,結果被打了個響亮的耳光。阿部規秀惱羞成怒,決定繼續向東尋找我軍主力進行報複。
楊成武向晉察冀軍區司令聶榮臻建議再次伏擊日軍,聶榮臻訓示将日軍誘至黃土嶺,利用有利地形伏擊日軍。賀龍将120師特務團也調給楊成武指揮。11月7日前,晉察冀軍區1團、2團、3團、25團及120師特務團等部隊在黃土嶺——上莊子——寨坨一線山谷周圍完成設伏。

日軍在我小股部隊誘擊下,于6日黃昏進抵黃土嶺,在該地宿營。7日上午,阿部規秀率部從黃土嶺向上莊子方向邊偵察、邊交替掩護前進。下午3點左右,日軍全部進入我軍包圍圈中。我軍埋伏的各部隊從四面展開猛烈攻擊,将日軍壓縮在長約1500米、寬約100米的山谷裡。日軍猝不及防,急忙搶占附近高地,向我軍陣地反撲,雙方展開激烈的山地争奪戰。
晉察冀第1軍分區的4門迫擊炮和120師特務團的3門迫擊炮參加了黃土嶺戰鬥,其陣地分别位于山谷北側803陣地和山谷南側黃土嶺以東3号高地東北100米處。迫擊炮結構簡單、輕便靈活、易于制造,是抗日戰場上我軍殺敵的利器。晉察冀軍區1團團長陳正湘稱贊“這兩天炮打得百發百中,可惜炮彈太少,不然可大大殺傷敵人”。陳正湘發現,在山谷中間教場村一個獨立院落以南中間的小山頭上,有幾個挎戰刀的日軍軍官在用望遠鏡向我方觀察,随即下令用迫擊炮轟擊。迫擊炮連在連長楊九坪率領下,操縱4門迫擊炮開炮射擊,準确命中目标。著名作家魏巍當時任晉察冀軍區1團1營教育幹事,親眼目睹了炮擊:“大家正為我們的迫擊炮手叫好,看見上莊子附近的一座獨立家屋走出幾個人來,在那裡指指劃劃,很像是一群指揮官的樣子。一個同志說:‘我們的迫擊炮,要是能朝那裡楔它幾炮才好呢!’說話之間,有幾發炮彈就接二連三地在那裡爆炸了。濃煙過後,倒下了好幾具屍體,其餘的都跑到房子裡去了。”當時我軍并不知道,被炸死的日軍軍官中有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将。被日軍關在獨立院落東邊小屋的老百姓也親眼看到炮彈在獨立小院屋前爆炸,日軍指揮官被炸倒。3個多小時後,阿部規秀傷重不治斃命。
阿部規秀斃命後,日軍失去最高指揮官,陷入慌亂。後方日軍緊急派飛機空投軍官和補給,勉強穩住陣腳。次日,在日軍救援部隊即将趕來,對我軍形成反包圍的不利情況下,我軍撤出戰鬥。雁宿崖、黃土嶺兩次伏擊戰,我軍共殲敵1500餘人,打死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将,極大振奮了全國抗戰軍民的鬥志。
11月21日,日本廣播公布了阿部規秀的死訊。22日,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阿部規秀部隊長壯烈戰死”,稱此前中日交戰中,“未見過中将級軍人戰死之例”,哀歎“名将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毛澤東在延安從各方廣播中得知消息,給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發來電報,查證此事,并訓示對有功部隊進行嘉獎。蔣介石也給朱德總司令發來嘉獎電報。
雁宿崖、黃土嶺戰鬥還與偉大的國際共産主義戰士白求恩的名字緊密聯系在一起。雁宿崖戰鬥前夕,白求恩為一名傷員做手術而感染,但他仍然積極參加了雁宿崖和黃土嶺戰鬥的戰場救護。後來,白求恩病情惡化,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不幸逝世。毛澤東寫了《紀念白求恩》的文章,高度頌揚他的國際主義和共産主義精神。
曆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這門立下功勳的迫擊炮儲存下來了,向我們講述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建立的豐功偉績和付出的巨大犧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學習革命先烈,敢于鬥争、敢于勝利,埋頭苦幹、勇毅前行,為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文章内容來自學習時報,圖檔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