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衛健委為何對此重拳整治?副主任醫師職稱成重災區

平地起驚雷。

自2021年6月開始,國家衛生健康委加大嚴查科研誠信違規案件的力度。據我們統計,2021年6月至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共通報醫學科研誠信案件300餘起,涉及近150家醫院。其中山東、江蘇、河南三地成為論文造假「重災區」。

四個次元看論文造假背後的故事

國家衛健委為何對此重拳整治?副主任醫師職稱成重災區

來源|健康界制圖

有超過120家三甲醫院涉及論文造假,山東省是「重災區」,其中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多達上百篇造假論文」引發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該醫院第一次「上榜」。在2020年,知名學術打假網站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的職業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博士團隊,就曾曝光中國醫院400多篇造假論文,而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則以101篇造假論文居首。

近日,我們就此聯系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未得到正面回複。該醫院一從業人員坦言:「我們醫院是『重災區』,(對此)不便回應。」

據了解,在被指出論文造假後,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也開始了自查自糾,在2021年9月起,該醫院主動通報了8位醫生存在篡改資料、編造研究過程、不當署名的學術不端行為,此後又陸續通報幾批。

除了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山東省其他上榜的醫院也基本是「老熟人」。此前曾輪番上過榜。

學術造假同樣也存在于諸如北京協和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知名「大三甲」醫院。

據北京協和醫院官網顯示,被通報的責任人之一為該院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崔某某,通報的論文涉嫌圖檔造假。

這篇論文中有兩類圖檔,分别是柱狀圖和Western blot 條帶。據丁香園報道,将論文中大部分和Western blot 條帶有關的圖檔進行整理,用貓途鷹圖像檢測系統進行相似性檢測和篡改檢測,結果顯示圖檔間的相似程度達到了86%。進一步檢測發現:「論文被篡改的機率達到了99%。」

Western blot 條帶是公認的論文圖像造假重災區。在被發現的這些論文中,涉嫌圖像造假的論文均呈現出Western blot 條帶間隔規律、呈啞鈴狀或蝌蚪狀,沒有任何實驗中常見的污漬。此外,對比這些論文中Western blot 條帶的背景,發現它們都十分相似,疑似從其他來源複制粘貼,或者電腦生成的。

國家衛健委為何對此重拳整治?副主任醫師職稱成重災區

圖檔和資料造假、代寫代投、編造研究過程,依次為最常見的造假形式。

我們在梳理時發現,大部分論文存在篡改資料的行為,從通報來看,一些實驗甚至存在未完成就已經送出論文的情況,實驗過程中的資料、圖檔被捏造、粉飾。

如果說篡改資料、捏造實驗過程已是違反科研誠信的行為,那麼代寫代投的行為,則在挑戰科研誠信的底線。

在淘寶網,搜尋「論文代寫」的關鍵詞并不會出現相關賣家,但我們發現,搜尋「代」字,下方會自動出現一批關鍵詞,其中就包括代筆寫作,點進去會發現:這是一個造假根據地。

商家以代寫文章掩人耳目,進入店鋪就會發現其代寫業務之廣泛,包括從電大、函授、專科一直到博士等各個階段所需要的論文,以及「職稱」和「期刊」所需要的文章代寫,有些店鋪甚至直白地用「包通過」當店名。

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是一家月銷量2萬+的店鋪,5000多條評價隻有3條中差評,都是因為未按約定交稿,鮮少有人對文章品質提出質疑。

在其中一條差評下,賣家表示:「作為月銷2萬+的店鋪,也避免不了會出現個别問題。以自己的人格擔保,下次絕對不會出現拖稿的情況。」

在「問大家」的評論區,有人問「值得信賴嗎?會寫到一半不寫嗎?」

有回複表示「不知道,我是shua dan de(刷單),應該大部分都是我這樣的。」

我們以麻醉醫生的身份添加了對方的企業微信,要求對方寫一篇關于胃癌的論文評職稱用,對方表示:「中文寫作1萬字稿費2000元,如果包括代發表的話,稿費會貴一些,差不多一萬元。具體投哪些期刊,要等稿子寫好後,看跟什麼方向的期刊吻合。」

當我們對代寫者的學曆以及文章品質表示擔憂時,對方表示寫手都是專業對口的在職老師,「不會被查出來,我們隻是代寫」。

……

對于代寫者是否專業,顧客或許難以鑒定,但「包過,不過吃屎」這一讓人不适的承諾,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出自專業人士之口。

國家衛健委為何對此重拳整治?副主任醫師職稱成重災區

更為諷刺的是,在另一家名為「代寫包通過」的店鋪,店主将淘寶網禁止論文買賣的提示放到了寶貝詳情頁,伴随着店鋪月銷量8000+和評論裡「整個寝室都來這家代寫」的「好成績」,這個提示看上去更像是免責聲明。甚至如果交易達成,買賣雙方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仔細思索一下,其中還有威脅的意味。

國家衛健委為何對此重拳整治?副主任醫師職稱成重災區

從第一作者的職稱來看,副主任醫師是科研誠信違規案件的「主力軍」,占比為57%,主治醫師緊随其後,占比為32%,主任醫師占比8%。

如果說論文造假是想更快速、順利地晉職稱,那麼恐怕事與願違,與此前不痛不癢的處罰措施相比,這次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措施可謂「蛇打七寸」——多人被撤銷正高職稱,有人被取消博士學位!

在梳理案件時發現,山東省滕州市某醫院第一作者陳某某被撤銷獲得的主任醫師資格;山東省濟甯市某醫院第一作者劉某被撤銷正進階專業技術資格;南京醫科大學撤回合肥某醫院楊某某博士學位,醫院方面也取消了其申報各級科技計劃項目、專業技術職稱晉升等資格,其通訊作者也被取消3年的研究所學生招生資格。

雙重身份,注定雙份懲罰。據悉,通報中的南京醫科大學博士學位的楊某某是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其導師是南京鼓樓醫院教授郭宏骞。一邊在南京讀書,一邊在合肥工作,「這是要給火遍全網的『徽京』綽号繼續添磚加瓦嗎?」解螺旋如此評價道。

國家衛健委為何對此重拳整治?副主任醫師職稱成重災區

從通訊作者職稱占比來看,依舊是副主任醫師「遙遙領先」,占比46%,接下來依次是主治醫師31%、主任醫師22%。

難道副主任醫師在晉職稱中有着更多的壓力?

「牙醫徐勇剛」曾在他的個人微信公衆号大膽發聲:廢除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徐勇剛表示,絕大多數醫學科研,無論是自撰還是抄襲,都是赤裸裸地以晉升為目的,從立項到研究,既無臨床實用意義也無推廣前景。而此前的晉升機制則是唯科研、論文、專利為重要名額。他認為,醫生已經把精力放在治病救人上,而不是弄虛作假上。

評論區也有不少人表示贊同:

強烈支援廢除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憑本事吃飯,憑技術說話,憑服務立足……

醫療人員緊缺,連日加班已經精疲力竭無暇顧及其他,哪還有心思搞科研?

科研還是給在校的學生教授們研究好了,醫生就應該好好看病!

不難看出,醫生們還是希望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為患者服務中去。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嶽對我們表示,醫生要不要搞科研這個問題,要分情況來讨論。

「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我覺得其實沒必要(有科研的硬性要求),而對三級甲等醫院,我個人認為,要弱化科研論文的考核比重,甚至允許在三級甲等醫院設立不同的崗位。」在王嶽看來,醫院可以參考大學的教學崗、科研崗、教學科研崗的模式,設定諸如臨床崗、科研崗和臨床科研崗,允許醫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對應的職稱晉升管道,「當然,最終的待遇應該是相似的。」

他認為,醫院回歸公益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隻有這樣,醫務人員「追名逐利」的趨勢,才會有所緩解。

不屑造假,卻為何還要造假?

「作為一名醫生,我懇請您及時放過我們。您曝光了我們,但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做同樣的事情。隻要遊戲規則不變,類似的行為注定會持續下去。這次您曝光出來,我們很可能連飯碗也保不住了……我們真的别無選擇……」

這是一名自稱論文造假的醫生在2020年1月給Bik團隊成員tigerBB8(中文化名「扮虎」,下稱扮虎)的私信。他表示自己當年在論文造假時非常不屑,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自己白天要做手術,晚上要管孩子,根本沒有完整的時間來做科研,而科研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沒有論文職稱上不去,養家都困難。

晉升,代表着優越的「金錢」與「社會地位」。

科研工作是多數醫院工作的重要内容,科研水準的高低,也成為衡量醫院和醫生醫療水準的重要名額之一。王嶽指出,醫生學術造假的背後,各類排行榜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的研究所學生做發達國家和中國的醫院品質排行榜對比,發現發達國家對科研并不關注,更多的醫院的評價名額是針對臨床,特别是針對醫生和患者的。」王嶽說。

「主治醫師晉升為副主任醫師,需要在核心期刊發表3篇專業論文,而這一規則在2022年11月還會發生變化,更改為兩篇『核心期刊』論文以及1篇SCI論文。」來自某三甲醫院泌尿外科的醫生告訴健康界。

面對繁重的醫療工作,很多時候醫生們無暇分心,在臨床與科研的選擇中,會更傾向于臨床工作。然而,重臨床、輕科研的最終結果就是,醫生們盡管臨床水準穩步提升,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達不到科研名額而無法晉升。

但這并不是作假的理由。

「論文發出的那一刻,就已經晚了。」「扮虎」回複到,醫生不發論文、不晉升職稱也不會就過不下去,就算要發論文,也不用非得作假,隻要有心,基層的臨床,也可以寫出很好的論文。

破除「唯論文」已在行動

如何杜絕論文作假這一現象?社會需要的是營造良好的科研誠信氛圍。國家層面已經展開行動。

一方面,明确學術不端行為處理原則。國家層面已釋出多項政策,界定科研誠信「是與非」的邊界。

2016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嚴重失信行為記錄暫行規定》的通知,明确規定了因僞造、篡改、抄襲等嚴重科研不端行為的處罰措施。

2019年10月,國家衛健委等20部門聯合印發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的通知,則是從職責分工、調查、處理、申訴複查、保障與監督等方面,全面闡釋了科研失信行為的調查處理原則。

2021年1月,新修訂的《醫學科研誠信和相關行為規範》,進一步明确了醫學科研誠信主體責任。

另一方面,破除唯論文等四唯傾向。職稱評審不與論文挂鈎,醫師們不再需要論文作為晉級的「敲門磚」,從源頭遏制科研作假之風。

2021年8月,《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一經釋出,就引起業内的高度關注。

《指導意見》提出,破除四唯(唯論文、唯學曆、唯獎項、唯「帽子」)傾向。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各個環節,不再以論文篇數和SCI等相關名額,作為前置條件和評審的直接依據。

人社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為了引導醫生回歸臨床,此次職稱改革特别将門診工作量、出院人數、出院患者手術人次等臨床工作數量,作為醫生晉升職稱的門檻條件。

不再唯論文的晉升,會使醫生晉升問題變得簡單嗎?

破除「唯論文」,國家層面積極部署,地方也及時出台應對之策。2021年9月25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釋出的《關于2021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進階職稱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職稱評審不再以論文發表為衡量标準,而是擴充至8個條件。

河南一家醫學專業自媒體于2021年10月調研到近3萬份有效問卷,根據統計結果,86%的投票者表示:評審條件非常不合理。

擴充職稱評審,原本是為醫生「松綁」,醫生們可以擁有更多的選擇。然而現實的問題是,這8項參評條件,僅有在二類期刊發表論文和發明專利較容易實作,其餘6項都有些「遙不可及」。不唯論文了,但論文反而成了較容易完成的,這也意味着,不再「唯論文」的晉升,并沒有變得簡單。

目前論文市場已經是魚龍混雜,如果這樣的政策落地,發明專利市場是否也會滋生灰色利益鍊?

業内人士認為這一現象很難徹底杜絕,「打掉了這一模式,還會改頭換面成另一種模式。究其原因,是『紙面』審查資格的工序市場決定的。」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帥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沈騰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他建議,增設學術轉化或能力考核環節,靈活考核方式,提高造假成本,一經發現,即納入誠信系統限制性追責,将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此外,王嶽也表示,國内對學術不端的懲戒力度不足,「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可能獲得了豁免。法律的嚴肅性從不展現在懲罰的力度上,而是展現在不可豁免性上」。

後續,我們從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稱處獨家獲悉,上述《通知》僅僅作為2021年過渡條件使用,2022年職稱評審工作不會再根據這一檔案為依據,而是會修訂新的評審條件——其實,河南省2021年衛生系列進階職稱送出材料的時間,早在該《通知》釋出的4個月之前,換言之,該《通知》并未真正施行過。

來源 | 健康界

整理 | Swag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