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分析405篇醫學假論文後,發現一個問題

我國2021年英文論文撤稿達2004篇,占全球60%

撰文 | 燕小六

來源 | “醫學界”公衆号

2021年是醫學科研誠信“嚴管”年。截至12月29日,科技部、衛生健康委等部門釋出17批常态化通報,涉及405起學術造假、不端案件。根據國家衛健委資訊,相關案例為醫療機構自查自糾首發并通報。

“醫學界”盤點發現,若按通訊作者所在醫院計算,相關案件涉及我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144家醫療機構。

自查後,山東報告數量最多

細數17批公告,山東省涉事醫療機構數量最多,達48家。其次是浙江、江蘇,分别為16和12家。

從各家醫院的自檢視,山東省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查處案件數量最高,總計104起,占全國通報總數1/4。

其次是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查處相關案件23起。數量第三的是山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為16起。

除民辦院校,山東有7所大學院校,包括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青島大學青島醫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濱州醫學院、濟甯醫學院和山東中醫藥大學。在17批通報中,上述院校皆有附屬醫院被點名。

學術造假在知名醫療機構,同樣存在。如北京協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均報告1例科研造假。這3家醫院在“2020年度複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綜合榜上,分别排名第1、16和47。

根據科技部公告,醫學科研造假存在一種或多種問題,包括編造研究過程、僞造篡改研究資料、篡改圖檔圖表、論文買賣或代寫、僞造通訊作者郵箱、不當署名等。

截至2021年12月1日的119起論文造假案件中,涉事293人有20人被撤銷職稱,另有156人被取消一定年限晉升職務、職稱資格。

還有“終身出局”者。科技部2021年10月9日和10月29日的兩次通報,皆涉及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王楊為第一作者的論文,都存在篡改資料、代投、購買實驗資料的行為。王楊受到“終身取消科技計劃項目(專項、基金等)申報資格,終身禁止參加研究所學生招生資格審查”等處罰。

在科技部另一批處理結果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王強作為第一作者,被查出有1篇論文存在買賣資料行為。他被撤銷主任醫師資格,撤回山東省名老中醫人才項目評審材料。

公号“解螺旋”指出,2020年山東省僅有10人獲評省級名老中醫。在省級名老中醫之上,是國家級名老中醫和國醫大師。直接失去評選機會,足見懲罰之重。

頻被發現,AI之功?

大批造假論文被發現,或在于科技部建立主動發現機制,開發出智能工具。

科技部公告稱,智能工具對近年發表的學術論文開展監測分析,及時發現論文中的學術不端問題線索,交相關主管部門和機關依規調查處理。

此前,已經有許多大型出版商已經開始嘗試使用智能工具,來對抗學術不端。2015年,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就開發論文造假檢測AI(人工智能)。

但“解螺旋”發文指出,被查出的論文如此集中在部分地區、醫院,很可能是端了一個論文工廠。

2020年2月24日,職業學術“打假人”伊麗莎白·比克及其團隊發現400餘篇造假論文,其标題、圖檔極其相似,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生産。

“解螺旋”分析稱,這些論文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其中不乏三甲醫療機構。而被質疑造假論文數量最多的,是以下6家地方性三甲醫院:

1.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101篇;

2.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59篇論文;

3.青島大學附屬醫院:23篇論文;

4.臨沂市中心醫院:16篇論文;

5.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6篇論文;

6.濟甯醫學院附屬醫院:12篇論文;

而在我國2021年通報的學術不端案件中,部分醫療機構和部分文章,與伊麗莎白·比克揭露的内容高度重合。

此外,2021年10月28日,學術期刊《細胞生物化學雜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釋出一期增刊,内含129篇論文的撤稿聲明——這幾乎是該期增刊的全部内容。

該刊主編、德國美因茨約翰内斯·古滕貝格大學病理生化學者克裡斯蒂安·貝爾表示,增刊集中收錄那些被指控與論文工廠有關,存在造假并被撤稿的論文。

《中國青年報》調查發現,這129篇被撤回文章的作者以醫生為主,涉及中國大陸77家醫院和6所高校。作者機關集中在山東和吉林等地,僅濟甯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有13篇被撤,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和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分别有7篇和5篇。

我們分析405篇醫學假論文後,發現一個問題

造假不斷,都因職稱?

資料公司“艾普蕾”發文總結,2021年,科技部再次主動開展年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随機抽查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機構也陸續查處并通報一些學術不端案例。

“重拳出擊”下,我國2021年英文論文撤稿2004篇,占全球撤稿總量的60%以上,大部分涉及科研誠信問題。其中,受經費資助論文約有813篇(占比41%),涉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0餘項,涉及國家重大項目80項左右。

這些撤稿涉及約396份雜志,其中批量撤稿100篇以上的雜志有3個,包括1個醫學類雜志。

這充分反映國家相關部委對科研誠信建設的高度重視,堅持無禁區、全覆寫、零容忍。

2021年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修訂了《醫學科研誠信和相關行為規範》。

6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連發8條與科研誠信相關的通知,再度重申要加強醫學科研誠信建設。

由多部門聯合印發的《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的通知》和《醫學科研誠信和相關行為規範》兩份舊檔案,也被各機構重新釋出,要求各機關建立學術不端行為調查處理機制,開展自查。

“五不準”包括:不準由“第三方”代寫論文、不準由“第三方”代投論文、不準由“第三方”對論文内容進行修改、不準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資訊、不準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其中所述的“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機構和個人。

“作為這些醫生之一,我懇請您及時放過我們。您曝光了我們,但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做同樣的事情。隻要遊戲規則不變,類似的行為注定會持續下去。這次您曝光出來,我們很可能連飯碗都保不住了。對于中國醫生這個群體,特别是我們這群小字輩,請體諒一下。我們真的别無選擇,拜托!”2020年1月,伊麗莎白·比克團隊成員tigerBB8(中文化名“扮虎”)收到這樣一條微網誌私信。此前,他在微網誌提及,注意到問題論文,希望相關作者能做好準備積極回應。

《中國青年報》報道,發信人自稱是這批問題論文的作者之一。他在私信中寫道:“作為無數醫生中的小字輩,我當年都(對造假)不屑過。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沒有論文,注定無法向上晉升職稱,職稱上不去,養家都困難。我也想自己有整塊時間做點科研,但是不可能。白天門診和手術,下班後還要管孩子。僅僅晚上10點以後有點時間,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科研需要整塊的時間。”

“論文發出的那一刻,就已經晚了。”“扮虎”在微網誌回複,醫生不發論文、不晉升職稱也不會就過不下去,就算要發論文,也不用非得作假,隻要有心,基層的臨床也可以寫出很好的論文。

值得注意的是,醫生們的職稱評定正在與論文脫鈎。2021年8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破除過去職稱評審中的“唯論文、唯學曆、唯獎項、唯‘帽子’”傾向,不把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曆、博士學位等作為申報的必要條件。

意見還提出,建立完善臨床醫生執業能力評價名額。将門診工作時間、收治病人數量、手術數量等作為申報條件;将診療疾病覆寫範圍、開展手術或操作的覆寫範圍、單病種診療例數、平均住院日、次均費用、并發症發生例數等作為重要名額,科學準确評價臨床醫生的執業能力和水準。

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手術視訊、護理案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應急處置情況報告、衛生标準、技術規範、技術專利等均可作為業績成果參加評審。

資料來源:

1.不足半年,12批醫生論文造假名單曝光!科技部使用AI查的!?. 解螺旋

2.醫學科研誠信. 科技教育司

3.科研誠信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4.這期學術期刊沒有論文. 中國青年報

5.新浪微網誌@扮虎

6.2021年論文撤稿總結:2000餘篇撤稿、涉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0餘項. 艾普蕾iplagiarism

來源:醫學界

責編:徐李燕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