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求求有些人,放中國搖滾一馬吧

求求有些人,放中國搖滾一馬吧

本文系小城轶事原創

我是一個跟不上潮流的人,這幾年短視訊這麼火,我直到前陣子換手機裡邊自帶一個短視訊平台軟體才開始我的刷視訊之旅。現在全民短視訊,咱也不好評價好壞,隻是偶爾看到幾個視訊挺膈應人的。

具體哪個主播發的不說了,簡單點說就是一個沒露臉的主播在昏暗的燈光下用令人難以形容的聲音唱着《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最後還拖了一個相當見功底的尾音。别的不說,這主播應該是有音樂功底的,而且文案配的也挺絕,什麼生活,什麼希望,什麼夢想,總之相當的吸睛。

但是,這歌你唱成這樣,不怕董二千打你嗎?

咱不是什麼樂評人,甚至連資深樂迷都算不上,就是一個不通樂理不會樂器的普通搖滾聽衆,實在是沒有資格去評論這個,而且憑自己淺薄的學識也真的想不出文雅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改編。

隻想說,故作姿态的去翻唱充滿作者态度和表達的搖滾歌曲,真的讓人跟吃了蒼蠅屎一樣。

咱不是圈内人,也就不在假模假樣的複制百度來的資料去普及搖滾史,但是對于大衆來講,從所謂魔岩三傑紅磡之後搖滾樂就漸漸離開了流行文化的一線,新褲子也好,舌頭也罷,子曰唱了腦白金的廣告歌天天播,無數樂隊組合又解散,但搖滾樂隊在《樂隊的夏天》之前是不折不扣的小衆文化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說到樂隊的夏天,對搖滾迷或者準确來說應該是樂隊迷來講,說的上令人又愛又恨,喜歡的東西被大衆認同心情自不必說。但是對于個性十足的獨立音樂來講,過多的資本介入和流量導向是好是壞,每個樂迷也都各執己見。

不管怎樣吧,搖滾又重新回到了大衆視線裡,而且比以前更加多元,借着比以前更加迅捷友善的傳播方式席卷了大量的流量。然後事情在我看來就開始有一些詭異的發展了。

各種各樣的樂隊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各種各樣的人開始宣稱樂隊是一直的夢想。可是真的确定,讓幾個描眉畫眼的小夥子小姑娘在流行歌的伴奏裡加上架子鼓就是搖滾了?

當然,有流量的地方除了資本還有各種各樣的網紅,還有所謂的飯圈文化也開始進入這個圈子。

然後結果呢,現在除了出現在樂夏上的幾支樂隊外,幾乎沒有别的樂隊能真的從那個小衆圈子裡走出來,比如我說吳吞真牛,又有幾個知道吳吞的舌頭其實跟痛仰在地下音樂圈的地位差不了多少。

回到開頭說的萬青那首歌,不得不說萬青這歌詞真好,說是一首現代詩也不為過。好到那個網紅用那種令人發指的演繹方式唱出那幾句詞也能讓評論裡的人說這歌必火。可是這歌是10年的,在小衆文化圈裡,這歌紅好多年了。

真的希望那些資本大佬和流量大佬,你們認可我們喜歡的搖滾樂,我們真的很高興。你們推廣搖滾樂,甭管為了啥,我們很感激。但真的希望在做這些之前,稍微尊重一下這個文化,在你們達成自己目的之餘,能在正向上推廣一下。

做為一個愛好者,隻希望某些人手下留情,你們可以不喜歡搖滾,但不要讓它用你們加工過的面目去面對大衆,它本身真的很迷人。

碼子不易,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