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高水長沂蒙紅

山高水長沂蒙紅

——山東臨沂開展弘揚沂蒙精神“百千萬”活動走筆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珊珊

電影《長津湖》上映後,《沂蒙山小調》的優美旋律在電影院裡一次次響起,也唱響了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

五千年沂河吟唱着曆史長歌,八百裡蒙山綿延着紅色血脈。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臨沂考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财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沂蒙精神源源不斷地為臨沂注入新的發展活力,也引領着老區走出了一條特色黨建之路。

“百”旗招展

傳承紅色基因

2021年4月25日至26日,深圳考察團一行44人在莒南、沂南、費縣等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開展“挺進沂蒙山不忘初心路”活動;

2021年5月26日至27日,“尋訪百年紅色精神重走紅色革命地标——全國弘揚踐行革命精神紅色宣傳聯盟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采訪”活動走進臨沂;

“長三角主流媒體臨沂行”采訪活動、“黨媒融合發展助力全面小康”全國黨媒社長(總編輯)沂蒙行等先後走進臨沂,将一篇篇紅色沂蒙的奮進故事傳遍全國。

“請進來”隻是“百家機關與市外同系統機關結對推介”的形式之一。活動中,臨沂市直各部門機關主動走出去推介沂蒙精神、對标其他革命精神,或邀請結對機關線上參觀沂蒙精神“雲展廳”、登陸“點”藏雲平台、開展“雲交流”,擴大沂蒙精神的影響力。

随着“丁零零”的清脆聲音,一群年輕人騎着自行車行駛在臨沂老市委大院……這是“學習強國”平台上線的視訊《老“大院兒”的紅色記憶》。臨沂市财政局的年輕黨員們,用一場騎行來講述紅色沂蒙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江西瑞金,臨沂市民政局與該市民政局達成了“蘇區精神·沂蒙精神傳承弘揚共建協定”,共同探索傳承弘揚革命精神的新思路、新辦法。在陝西延安,臨礦集團對标延安精神,與子長市永明煤礦共同建立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紅雙核”黨建品牌,将黨建内化為價值觀,外化為凝聚力,引領生産經營守正出新。

從天南海北的現實握手,到咫尺萬裡的網絡交流,正是憑借一次次活動、一篇篇文章、一個個視訊,沂蒙精神不斷傳承、延伸、擴充,從紅色沂蒙走向全國,凝聚成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

“千”課聲響

融入血脈靈魂

“當共産主義的思想火花在這裡碰撞時,沂蒙人的理想之火一下子就被點燃了,找到了精神的信仰……”近日,臨沂市交通運輸局機關二支部書記朱衛軍将自己多年對沂蒙黨史和沂蒙精神的研究,融彙成一堂題為《沂蒙的紅色曆史和文化》的精彩黨課,赢得了該局全體黨員的熱烈掌聲。

不僅僅在市直機關開講,臨沂的“千名支部書記講沂蒙精神專題黨課”活動,也讓機關支部書記們走進了幫包鄉鎮(街道)、社群和村居等,通過開展黨建結對共建、舉辦聯合黨課,引領基層黨員群衆深入學習、認真領會,讓沂蒙精神在沂蒙大地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把沂蒙精神和沂蒙黨史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和必修内容,每名支部書記年内講一次沂蒙精神專題黨課,引導廣大黨員把握準、了解透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使之深入頭腦、融入血脈、注入思想、植入靈魂。”臨沂市直機關工委宣傳部部長蘇娟娟介紹,截至目前,市直1729個黨支部,已有1683名支部書記講沂蒙精神專題黨課。

在更廣闊的天地裡,還有“沂蒙紅”宣講團在行動。去年年初,市直機關工委專門遴選宣講骨幹200餘名,舉辦宣講骨幹教育訓練班暨授旗儀式,動員組織他們奔赴基層面向群衆開展宣講。市直各部門機關也紛紛組建宣講分隊,讓機關黨員站到宣傳推介沂蒙精神的最前沿,傳播沂蒙好聲音,展示臨沂好形象,形成了“沂蒙精神大家講、人人都是宣講員”的生動局面。

“今天,我要講的是一位在沂蒙山上用平凡人的身軀作出偉大貢獻的人,她和婆婆王換于一起創辦了戰時事先串通的人所,這位百歲沂蒙紅嫂張淑貞……”視訊中,臨沂市委網信辦年輕黨員賈文元深情地講述着張淑貞養育革命後代的紅色故事。

青年黨員“黨史我來講”“打卡沂蒙紅色地标”等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載體活動,在機關黨員中引起強烈反響,也讓沂蒙精神專題黨課從網絡走向千家萬戶。目前,市直機關累計開展各類宣講活動964場(次),線上線下閱聽人達125萬餘名。

“萬”人踐行

傳遞精神力量

“黨和國家給了這麼多好政策,我們一定落實到位,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一年來,臨礦集團駐沂水縣洪溝村“第一書記”郭聖剛絕大多數時間都待在村裡,他帶領村民們修了5000多平方米“戶戶通”,建了420多平方米的扶貧工廠中的房間,流轉80多畝土地種丹參,建休閑廣場、整修危橋、建光伏發電……這位黨齡27年、年齡54歲的老黨員,一刻都沒有停下來。

2020年7月,跟郭聖剛同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劉建光因勞累過度殉職後,幫扶的擔子就全部落在了郭聖剛身上。2021年6月,第四批“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工作總結,郭聖剛遞交了讓洪溝村村強民富的答卷。9月,已經幹過兩批共五年“第一書記”工作的郭聖剛,又報名參加了第五批“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如今他又成為蘭陵縣魯城鎮大闫莊村的“當家人”。“我想為群衆多幹些實實在在的工作。”郭聖剛說。

在新時代開啟的新征程裡,黨員如何為沂蒙精神代言?劉建光、郭聖剛們的擔當作為給出了回答。2021年以來,臨沂市直機關工委部署發起“沂蒙精神引領我成長我為沂蒙精神代言”,号召機關黨員積極參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衆辦實事”活動,并把活動情況作為檢驗機關黨員初心和“百千萬”活動成效的“試金石”。

“弘揚踐行沂蒙精神,就要幹字當頭、民字為先,做到知行合一,為群衆辦實事、辦好事。”臨沂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陳仙葉介紹,該局成立了黨員流動服務隊,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紅色文化鑄靈魂,以機關黨員做先鋒,打響了“沂蒙紅色幫辦代辦”品牌。

在“我為群衆辦實事”活動中,臨沂市直各部門機關向社會公開承諾事項341個,選派2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下沉幫包聯系156個鎮街,全力破解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排查隐患1138個,解決610個;主動投身“雙城同創”、“雙報到”、鄉村振興等工作,以服務民生、服務發展、服務基層的實際行動為沂蒙精神代言、向黨和人民報告。

“從部門機關、黨支部、黨員三個層面齊發力,持續開展‘百千萬’活動,進一步推動沂蒙精神深度融入機關黨建,讓創沂蒙精神先鋒黨組織、做新時代擔當奉獻好黨員成為市直機關的最強音。”臨沂市委有關負責人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2日0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