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貓、小米、超品日:“新零售”的殊途同歸

5月9日,手機圈是沸騰的,羅永浩相聲專場釋出了堅果Pro手機,也是這一天,小米天貓超級品牌日,羅永浩的相聲專場,又一次割裂了媒體人的朋友圈,相比之下,小米與天貓的超品恩愛秀,輿論卻是相對統一。

先回顧下小米天貓超品日的資料:小米天貓旗艦店粉絲突破1000萬,一天銷售10萬台手機,全店銷售額2.45億。

如此資料,是雙方的資源投入的順理成章:小米為天貓超品日提供了不少“稀缺資源”,如小米6放量發售、皓月白小米MIX、冰川銀小米Note2等,均是天貓獨家,而5月8日,雷軍更是親自上陣,做客淘寶頭條與網友暢聊2個小時,回答了39個問題。

天貓方面,除了手淘、天貓資源之外,更落地了首個店鋪的“3D購物城”,小米天貓旗艦店一改“貨架式”陳列,将小米全系列産品融入購物城場景中,飛的無人機,滑的平衡車,抑或電視、手機、平闆,都是可玩可買。

小米與天貓的高調秀恩愛,多少讓人費解:小米開創了一套新玩法,更推出了自己的電商平台,小米商城也是垂直電商平台中的佼佼者,為什麼還要傾力資源,做天貓?

答案很簡單,對小米而言,小米天貓旗艦店是小米公司的“第二官網”。

另一方面,天貓是“水電煤”,其實并不排斥任何形式的品牌商與零售商,如梅西百貨、優衣庫都早已入住,而小米所學習的Costco也在天貓國際開店。

事實上,“第二官網”的共識達成已久,早在2013年小米便入駐天貓,成立了“小米官方旗艦店”,也是從2013年開始,小米已經連續4年蟬聯天貓“雙11”手機銷量第一的殊榮。

一個有趣的故事是,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小米也在沿用了“新零售”這一概念。當然,小米的新零售,除了小米商城、小米天貓旗艦店的電商體系,也包括線下的“小米之家”,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對于“新零售”,阿裡與小米的了解,是有不同的。這與雙方定位有關。

小米,首先是品牌,其次才是平台。系數雷軍曆年來奉為“經典”的商業案例,不難發現其中邏輯:最早,雷軍經常提及的是,同仁堂,“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是小米産品的核心,也就是成本效益;再後來,雷軍經常提的,是Costco以及德國的ALDI阿爾迪超市,兩家超市共同特點是,超低價,會員制,以及超低但足夠滿足會員生活的SKU,這與小米從手機拓展至電視、充電器等等産品,從小米擴充至米家,有關。

在雷軍的設定中,小米的新零售,就是向小米使用者提供一個包含場景中的諸多可以重新設計,并且可以規模化的産品,以極低的價格銷售,無論是線下的小米之家,抑或是小米商城以及小米天貓旗艦店。

小米的新零售,盈利核心,是規模。規模的背後,便是品牌與産品。對小米來說,小米的核心競争力,就是小米對産品的定義能力以及小米的品牌力。

以小米的戰略設定以及發展走勢,可以預見的是,小米天貓旗艦店對小米的戰略意義将會越來越大。因為,手機市場是小米的安身立命之本,小米周邊産品,包括米家,是小米價值更大化的基礎。手機是當下,米家是未來。小米需要将手機産品的“勢能”順利引導至小米周邊以及米家産品線。

小米天貓旗艦店對小米的戰略意義為什麼會越來越大?因為小米商城的成功,依靠的是“品牌力”,但與此同時,這也将陷入“購物孤島”中,這個市場對小米來說,更多的是“存量市場”,就是小米手機使用者向小米周邊産品、米家産品的遷移;小米天貓旗艦店,則是“增量市場”,它對小米來說,因為天貓上,購物是有比較的——小米商城是小米自有流量的最大化,小米天貓旗艦店是小米産品的價值最大化。

當然,小米将小米天貓旗艦店作為“第二官網”,最簡單的一個道理是,小米使用者是千萬級别(我們以出貨量來算),但阿裡電商體系,月活躍使用者是4.93億。

阿裡的“新零售”設定,最終指向是“賦能”與“連結”,面向品牌商、零售商提供各種營銷等商業工具,提供品牌與消費者的,基于場景的連結。

阿裡的“新零售”,有諸多的嘗試,有面向線下的嘗試,也有線上的創新。線上,“新零售”,兩個引擎,手機淘寶與天貓,手機淘寶的發展重心,是“三化”——智能化、内容化、社群化,而天貓的發展重心,核心則是“品牌”,為諸多品牌提供全域營銷服務,提供場景化的消費者連結。

去年,聚劃算并入天貓,彼時,天貓超級品牌日成為一個正常化重心,也是去年,阿裡開始淡化GMV,開啟了“新零售”序幕。

如果說,“新零售”語境下,淘寶是個社群,那該如何定義天貓呢?

天貓應該是數字化品牌高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