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小樹林,泥濘一片,走一步掉隻鞋那種,幸運的日軍雖然甩開了追擊,但卻不幸的遇到了采用相同路徑打算包抄日軍的英印聯合軍,打了一場艱苦卓絕的遭遇戰,蒙蒙細雨晝夜不停,槍聲不絕,血肉橫飛,憑借着狂熱的武士道精神,已經餓成傻缺的日軍終于突破二流戰力的聯合軍戰線,超級不順利的到達了盟軍據點英帕爾,而此時的日軍才突然驚覺,以現在的狀态,到底誰打誰還真不好說······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英帕爾戰役的戰損雖不及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但也同是日軍的屈辱之戰,除非日軍具備攻營拔寨一蹴而就的能力,否則的話,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當時日本的戰法已經落伍,和諾門坎大敗一樣,缺乏及時有效的資訊調研并投入實戰應用,和朱可夫的偵查細緻程度相比,天壤之别。

可以說當時的日軍并不具備作戰條件,現實證明,雖然英印聯軍的作戰能力偏差,但在打主場的情況下,還是能夠有效阻擊日軍的,至少暫時可以。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環境惡劣方面與清緬戰争類似

在環境方面遭遇的困難,英帕爾戰役類同清緬戰争,當初清兵也因環境因素減員過半,連富察傅恒都是以喪命。

很多朋友覺得清軍無能,其實清緬戰争打得還算可以,在那種環境下兩軍對陣,副将軍、總兵、提督病死,傅恒帶病回京後也死掉了,因病兵員減半,面對的還是遠超清軍火器水準且常年征戰的緬軍,而緬軍不在一地争短長的機動政策叢林戰又打得非常聰明,能平手就很不錯。

清緬戰後有官員提及緬軍火器問題,但你和乾隆說火器,他跟你聊騎射,沒法溝通,不了了之。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什麼樣的環境因素能夠對部隊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呢?

“毒霧蒸騰缭繞的綠色地獄。”

同樣的毒源所引發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瘧疾、痢疾、霍亂、流感、傷寒等,統統都是傳染病,一傳十十傳百那種,尤其素有部隊克星之稱的傷寒,一旦爆發,基本上整個軍隊就算是廢了,否則日本人傻呀,好不容易打到家門口卻不進攻,也真夠憋屈。

戰場隔離?别逗了。

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最嚴重呢?雨季,雨後的叢林對人來說極具威脅,對日軍來說有兩大影響:

雨季到來,溫度更高,叢林毒霧蒸騰,無處藏身;

水流湍急,後勤補給,輸送不易,日軍口糧從每頓6兩,減到每頓0.3兩,也就是3錢。英印聯軍清理戰場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部分日軍口中還有青草殘留······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英帕爾戰役的爆發原因

表面上看,德國的戰場主動權逐漸喪失,要求日軍在印度東部開戰,以攪亂盟軍戰略布局,其實日本還是因為自身需要,是以才打響了英帕爾戰役。

早在1942年太平洋戰争爆發不久,日本僅用半年就占領了英屬緬甸全境,并藉由這種勢頭火速切斷了通往中國的長達2300公裡的緬甸線路,但随着盟軍的逐漸調動和東南亞盟軍司令部的建立,駐緬日軍的情勢愈發危急,他們要同時防禦雲南、利多、英帕爾三點攻擊,戰線拉得過長,造成防禦吃力,一旦遭受攻擊,恐怕要陷于被動局面。

1943年底,負責15師團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漸漸壓制不住内心的焦慮,向東京申請以攻為守,直接進攻英帕爾,藉由打擊盟軍據點來削弱其力量,以解決日益惡化的被動态勢。他的申請得到了東京方面的準許,死亡之旅就此開始。

當時聯合軍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收複緬甸,而日本駐緬部隊的唯一任務就是保護“勝利果實”,二者之間不存在任何商量的餘地,大戰在所難免,差別隻是早晚而已,面對聯合軍數量上的優勢,日本不得不先發制人,不得不率先攻擊聯合軍有生力量。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蒙巴頓的方略

總司令蒙巴頓在獲知日軍詳細動向之後,及時指令部隊進入戰備狀态,并有效集結兵力,以期在英帕爾高地,借助地利方面的優勢,對日軍進行阻擊。

蒙巴頓才不會鑽小樹林,叢林戰意味着什麼他很清楚。

日軍怕什麼?其實對于雙方來說都是擺在桌面的事兒,誰也瞞不了誰。

日軍擔憂雨季到來,毒瘴和補給将會成為老大難問題。

蒙巴頓也知道,是以他才不會鑽小樹林迎擊日軍,他要做的是盡量把日軍拖入深處就在不得不守退無可退的英帕爾決戰,你要打英帕爾,我就在英帕爾迎戰,多一步也不走,而日軍到達這裡以後,我可以輕易切斷你們超長的補給線,斷絕你的一切物資供應。

這點也像極了清緬戰争中,緬軍的做派,在邊境真的打不過清軍麼,當然不是,他們邊打邊退,就是要把你拖入絕地,一個無法運輸補給的絕地,清軍糧草彈藥耗盡沒有補給輸送,為了避免餓死開始撤退的時候,也就是緬軍發起總攻之時。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英帕爾戰役的爆發

僅僅20天時間,日軍推進到距離英帕爾僅有20公裡的地方,貌似勝利唾手可得,南北呼應的包圍圈已經形成。

迎戰便被圍,這是蒙巴頓所始料未及的,他急忙向美國求助,美國則調用軍用運輸機,為蒙巴頓送去了迫切需要的所有武器和物資。

日本的重炮和坦克起到了良好的助攻作用,聯合軍戰線在逐漸拉後,日軍則步步緊逼,而這次輪到日軍始料未及,糧食補給一直沒有從後方輸送過來,日軍的口糧由6兩逐漸減少到0.3兩,反觀聯合軍,煙酒糖茶從未間斷供應。

趁你病要你命,稍稍緩口氣的聯合軍馬上投入反攻,切斷了日軍33師團的退路,他們不需要赢,隻要消耗日軍足夠的時間就是勝利。

負隅頑抗的日本人久攻不下,當然不能就地等死,既然退路已經斷絕,那就逆向繞行到英帕爾以北。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小樹林,泥濘一片,走一步掉隻鞋那種,幸運的日軍雖然甩開了追擊,但卻不幸的遇到了采用相同路徑打算包抄日軍的英印聯合軍,打了一場艱苦卓絕的遭遇戰,蒙蒙細雨晝夜不停,槍聲不絕,血肉橫飛,憑借着武士道精神,已經餓成傻缺的日軍終于突破二流戰力的聯合軍戰線,超級不順利的到達了盟軍據點英帕爾。

日軍終于達到了英帕爾這個盟軍據點,據點自然是有大量盟軍和聯合軍駐紮的,但是誰打誰可就不好說了。

說好的三個星期拿下英帕爾,現如今已經過了五個月,日軍傳染病流行,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染病失去戰鬥力,最高單日死亡人數超過千人,在得到東京方面的指令後,日軍開始大規模潰逃,放棄了他們的合圍之勢。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何隻打一仗就不敢再打了呢?

英印聯合軍一路追擊看到了一幕幕令人驚詫的景象,日軍完全喪失戰鬥力,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跑,很多日軍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體力,為了逃命,他們扔掉了一切裝備,很多日軍都餓死在逃亡的半路上,在聯合軍看來,他們簡直就是一具具骷髅,瘦得脫了人形,很多日軍臨死前還在吃草充饑,以至于死後很多日軍口中都有青草留存。

相對來說最壯觀的還是日軍的超長補給線,真是一條靓麗的風景線,天知道誰給他的自信,這種超長線路不被切斷就太沒天理了,聯合軍追擊日軍的時候,發現一路上都是日軍的運輸卡車,車上滿滿的都是彈藥和糧食,除了司機死掉以外,一切都儲存的如此完好。

此次戰役,日軍傷亡2.5萬人,但敗退後就完結了麼?當然沒有,中國遠征軍也在緬甸發起了反攻,猶如雙刀插入日軍胸膛······自此,日軍再無能力和勇氣向盟軍據點發起攻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