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iPhone X的零售版于11月3日也就是上周五在國内正式開售了,各位搶購預約了的小夥伴們有沒有收到呢?相信不少人上手後的第一印象,除了這個帶點“劉海”的全面屏外,就是目前“獨一無二”的Face ID(面容ID)了,為什麼說iPhone X的面部解鎖與衆不同,讓蘋果放心到直接取消了指紋識别?而不是像很多其他全面屏的安卓手機把指紋子產品放到背後?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下面科技君就給很多還不清楚的小夥伴好好講講這個蘋果獨門的”黑科技“。

小米、三星、vivo等安卓手機的面部識别實際是什麼情況?

小米和三星的面部識别都是基于2D的畫面圖檔,當使用者解鎖的時候,前置攝像頭會自動再拍攝一張照片,然後和已有的資料做比對。這樣的面部識别技術原理簡單。盡管小米聲稱“小米Note3宣稱人臉識别擁有0.1秒快速解鎖能力,由國内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提供技術支援。”但實際上這些基于2D照片的相似度解鎖的功能并不安全,很容易被相似的顯示器圖檔、照片解鎖。光線不足的情況下解鎖速度和機率也會下降。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Note 8剛釋出時,就有國外開發人員 Mel Tajon 在 twitter 上公布了自己的實驗,他使用自己手機上的自拍照來解鎖 Galaxy Note8,結果成功了。更誇張的是,通過 Facebook 上的個人資料照片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而vivo盡管在X20的釋出會上宣稱,自己是“全球唯二的基于3D景深資料的面部識别”,但實際上光給媒體的評測機就鬧了笑話,國内知名數位評測網Fview的主編Mr厲害就在10月24日發表了他們用一張同僚的列印照片輕松解鎖vivo x20的視訊,并向vivo抗議其“虛假宣傳”。vivo官方随後回複為系統BUG,程式員正在處理。但到目前還沒有下文。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目前無論是小米還是三星等廠商,都不推薦把“面部識别”作為一項安全功能(如sumsung pay上)。三星官方甚至建議Galaxy S8、Note 8使用者,設定面部識别時可以考慮指紋或者虹膜掃描技術,因為面部識别技術可以用照片欺騙。三星早就知道面部識别技術存在缺陷,當使用者使用三星Pay完成生物識别線上支付時,就禁止使用面部識别技術。

蘋果的Face ID(面容ID)為什麼獨一無二?

而蘋果的Face ID則有很大的不同。下圖可以看到iPhone X的“劉海”部分除了傳統的前置攝像頭、聽筒、環境光線/距離傳感器之外,還額外內建了“紅外線鏡頭”、“泛光照射器”、“測繪點投射器”。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其面部識别的原理就是通過最右側的“測繪點投射器”,投射三萬個不可見的紅外光點,再加上左側的“紅外線鏡頭”,來為使用者的面部“模組化”,然後再由7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收集資料并進行識别。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是以蘋果的面部識别是三維的、立體的,故而整個安全系數非常高,官方的資料是百萬分之一的幾率出現錯誤(指紋則為十萬分之一)。由于和環境光線無關,紅外線在黑暗的環境裡也可以正常工作,也解決了面部識别無法在暗光下使用的難題。

為啥2017蘋果釋出會上的Face ID示範翻車了?

之前2017蘋果秋季釋出會上,官方的首次示範就出現了不識别。這讓很多人哭笑不得,但其實上,據蘋果解釋,情況很簡單:因為示範機器在拿給主持人前一直是開機亮屏狀态,無意中被從業人員的臉嘗試解鎖了很多次,是以在多次嘗試識别失敗後(因為都不是主持人的臉),iPhone X自動鎖定并提示用密碼解鎖,換句話說,就是Face ID正常的發揮了作用。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而現在iPhone X的第一批新機已經正式釋出,據很多使用者和數位部落客的回報來看,Face ID無論是解鎖速度還是成功率都相當優秀,面部有小的變動(如眼睛、帽子)也能正常識别,即使出現了大的變化,比如留了圈胡子,也能在提示和設定後“學習”到你的這一變化并記憶到Face ID之中。

iPhone X為啥這麼貴?光這一點黑科技就無人能及

此外,如果機主的眼睛沒有睜開去看手機,Face ID也是不會識别的(睡覺時就不擔心被解鎖啦~)。

據科技君看來,蘋果能從一家瀕臨破産的公司到現在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自有一套取得成功的政策。其中有一條就是,蘋果公司從不急于做行業先行者,而是樂于做成熟技術的領先者。

其實這樣做恰恰證明了蘋果深厚的技術和經濟實力,因為後來居上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是以面部識别盡管很多安卓手機之前都有嘗試和拿出産品,但綜合到使用者體驗和産品成熟度而言,目前還真沒有哪家手機廠商能拿出與之比肩的方案和産品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