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曆史上,出現了很多軍事天才。他們順應時代出生并嶄露頭角,為統治者所重用,然而,要知道,一個将軍僅僅會打仗是不夠的,他們或許可以管理軍中大小事務,但是對于後勤糧草這些,卻也是無能為力的。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不論是能夠得到帝王的重新和信任,抑或是同朝為官之人中有可以信賴的人,都算是有了幫手。然而,卻又是曆史上的天才将領,雖然打仗是一把好手,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在政治上卻略顯白癡,最終導緻自己不得善終。

戰神白起
秦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六合,在此過程中,不但出現了商鞅這樣的政治天才,還有不少曆史名将,王翦、李信、蒙恬、蒙骜……還有被稱為戰神的白起。
白起與王翦、李牧、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将,而白起還是四大名将之首,被後世尊稱為“戰神白起”,足以見得白起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王翦能夠在秦始皇麾下善終,為何白起卻不容于秦昭王呢?
原來,雖然白起屢戰屢勝,但正是因為如此,反倒讓他變得驕傲自大,得罪了很多文臣。秦昭王曾錯估形勢,下令攻打趙國以至于秦國打敗,對此白起是反對的,是以在秦國戰敗後憤怒不已,導緻口無遮攔的說出了埋怨秦昭王不聽他勸谏這樣的言語。這樣的話傳到秦昭王的耳中,自然讓他無法容忍,而白起的結局也可想而知。
猛将蒙恬
蒙恬同樣是秦朝有名的将領,同時他也是蒙骜的後代,可以說是名門之後。蒙恬與王翦同生一個時代,與王翦并未秦始皇統一六國最大的功臣。王翦懂得示弱,看得懂局勢,因而得以功臣身退,才有了後來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相較之下,蒙恬在政治上就顯得不足了。蒙恬的忠心讓秦始皇十分信任,然而正是因為太過忠心,是以當趙高下僞令處死蒙氏兄弟之後,他竟沒有半點懷疑,直接吞藥自殺。最終導緻秦朝落在了趙高和胡亥手裡,而趙高為非作歹,把持朝政卻無人可以挾制,導緻秦朝滅亡。
國士無雙——韓信
大家對于韓信并不陌生,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名将輩出,然而卻誰都無法遮掩屬于韓信的榮耀。對于韓信的形容很多:漢初三傑、兵家四聖,後世也将韓信尊為“兵仙”“神帥”,時人評價其為“國士無雙”。可以說在楚漢相争時,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或許是軍事上太過優秀,讓韓信的自信心十分膨脹,沒能夠及時看清時局,最終導緻劉邦對韓信起了殺心。同為漢初三傑,蕭何一直得到重用,張良也懂得急流勇退,但隻有韓信不得善終,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韓信沒有政治頭腦。
在劉邦勢弱時,想要造反卻因為猶豫而錯過了時機;待到天下穩定,自己被解除了兵權,幾乎到達了無法翻盤的局面時,才下定決心要造反。但劉邦不傻,他還有一群“神隊友”,對上這樣的對手,韓信隻能死得窩囊。
三國名将鄧艾
對比上面三位軍事天才,鄧艾的名氣顯然小了很多,但是當代的人對于他的贊賞卻一點不少。其實鄧艾的軍事才能非常卓越,正是因為如此,他得到司馬懿蘇子的重用,并成功滅蜀。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惹來他的殺身之後。三國時期,蜀國雖然相對弱小,但劉備從無到有,建立一方政權,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能力自然不弱,手下良将亦是不少。或許是出于惜才的心裡,在司馬昭不知情的情況下,任用蜀國大臣,又遭人陷害和污蔑,最終被司馬昭猜忌厭棄,連同其子東中一起被衛瓘害死。
結語
有人認為嶽飛也能稱得上政治白癡的稱号,因為似乎白起、韓信曾經有過的問題,嶽飛也有,那麼嶽飛真的是嗎?
實際上并非如此,嶽飛在政治上看得很清楚,是以當趙構的正統性因為經過的計謀變得岌岌可危時,他及時放棄了“迎回二聖”的主張,而是表示接回被困的“天眷”,并一再表示自己效忠的就是趙構。而嶽飛也一再表明,在奪回故土之後,自己就會交回兵權。奈何趙構半途“掉鍊子”,最後一心求和,在覃輝從中作梗之下,放任嶽飛被害死。故,雖然結局同為不得善終,但嶽飛與上面這些将領還是有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