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音響/音頻發燒友對日本Technics品牌一定都不陌生,上個世紀它曾走過了一段無比輝煌之路,是當時日本專業HiFi發燒品牌的代表,也是其母公司松下電子(panasonic)最引以為傲的子品牌。先看一張圖檔簡單回顧下Technics那段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發展之路。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自1965年首款Technics 1面市以來品牌發展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直到1989年後Technics才逐漸收縮了産品線,這與當時的日本泡沫經濟有着直接的關系,在2000年以後Technics就僅保留了專業DJ類産品的研發生産。
在2014年的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松下重新定義了Technics為旗下高端HiFi品牌,再一次開啟了Technics的發展之路。初期Technics的所有産品均采用接單生産模式,因為面對的都是專業客戶,是以在大衆消費市場難以覓其蹤影。直到2020年應部分發燒友的需求才正式進入消費類高端真無線耳機領域。首款産品EAH-AZ70W推出以後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這也讓Technics堅定了走進大衆消費市場這條陽光大道。2021年Technics又推出了兩款高端真無線耳機新品,型号分别是EAH-AZ60和EAH-AZ40。
僅憑型号數字的大小,感覺兩款新品定位都比EAH-AZ70W要低。實際上相隔了一年時間,真無線耳機的技術有了不小的進步,新品EAH-AZ60能夠支援Hi-Res Audio Wireless級的LDAC解碼,并且采用了最新的藍牙Bluetooth 5.2标準,信号傳輸的帶寬及穩定性較上一代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電池續航時間也更長,功能更加豐富,性能也更加強勁。在我這一段時間的體驗裡,感覺EAH-AZ60更像是EAH-AZ70W的優化更新版。
先前在網上買到的無論EAH-AZ60還是EAH-AZ40都隻有水貨管道,不能享受到正規的保修服務,行貨盡管滞後了一些時間,但現在總算是來了。我手上的這副EAH-AZ60就是首批松下官方行貨。包裝盒的側面有耳機保修卡,此外還有一個用于驗證是否行貨正品的刮刮碼。由于整機連同包裝都是進口來的,為了不破壞一次性封條,是以保修卡隻能貼在盒子的側面,這個在以後保修時需要用到,是以最好妥善保管。
這就是剛說的一次性封條,很多消費者包括我自己都有“未拆封情節”,看到封條後心裡瞬間就踏實了。通過噴碼可以看到這副EAH-AZ60的生産時間為2021年11月20日,也算是新鮮出爐了,畢竟是進口來的,中間路途及手續也要不少的時間。
包裝盒并不大,顯得耳機電池盒十分小巧,黑與白雙色看起來專業味兒十足,即便還沒有取出盒子裡的東西,也能明顯感覺到它的與衆不同。
電池盒邊角的過渡很特别,再加上簡潔幹練的Technics字樣,整體上透着一股淡淡的日系性冷淡風,專業發燒品牌的設計訴求往往都是簡潔而不簡單,需要用心去體會。
Technics EAH-AZ60的随機配件在日系産品裡算是比較豐富的了,耳機本體及電池收納盒以外,還有一根Type-C接口充電短線、7對不同尺寸不同長度的耳套,幾頁不同語言印刷的産品使用說明書。
由于Technics EAH-AZ60是一款在全球發售的真無線耳機産品,為了适應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人的耳廓形狀,Technics提供了多達7種不同規格的耳套,有XS1、XS2、S1、S2、M、L、XL各一對(M号已經安裝在了耳機上),其中XS與S分别設計了長度不同的兩個尺寸規格,用于适應不同深淺的耳道,體貼之心細微至極。
耳套的設計也是别具一格,内部填充了調音材料,同時兼具防塵的作用,三葉造型的出口能夠阻擋填充物不會脫落,設計上可以說是用心了,複雜程度也表明了它出自專業團隊之手。
電池盒重量特别輕,隻有區區45克,放在衣服口袋裡基本無感。它的内部有一塊容量650mAh锂電池,在耳機和電池盒均滿電的情況下,可提供最長25小時的續航時間。當然了由于每個人的使用環境不同,包括耳機的音量大小,環境的電磁信号幹擾,溫度濕度、與音源的距離、所開啟的功能等因素不同,續航時間也并不完全一樣,具體可參考下圖。
這個續航表現已經足夠日常使用了,哪怕是重度玩家也完全夠用。同時EAH-AZ60還支援快充技術,将耳機放回電池盒充電15分鐘就能使用70分鐘左右,作為應急也是相當合格的成績。
說了半天,現在總算是看見EAH-AZ60的廬山真面目了,簡約中帶着一絲高雅,亦專業亦商務的風格,看上去有一種進階感在裡頭。
EAH-AZ60是支援A2DP和AVRCP的,當連接配接手機以後就可以通過耳機的觸摸鍵無線遙控操作手機了,可實作接挂電話、播放音樂切歌調節音量、調出手機智能語音助手等功能。
解碼方面EAH-AZ60支援SBC、AAC、LDAC三種格式,其中LDAC的聲音最為逼真,傳輸帶寬也最大,資訊量也最多,聽起來音質也最好,但需要手機或其它連接配接裝置端也支援才行。現在LDAC技術已經免費授權給各個主機廠使用了,是以很容易找到,是以EAH-AZ60也就可以大展拳腳了。
EAH-AZ60的背闆采用了同心圓設計風格,主觀感覺上并不複雜,但有些許單調,而Technics Logo的出現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尤其将耳機戴在耳朵上時,這一串英文字元仿佛就是信仰一般,視覺效果非常到位。
紅藍訓示燈在閃爍時十分醒目,亮度比很多同類産品的訓示燈都要更亮一些。左右的區分除了L、R辨別外,其中L的導管外側還有一個小凸起,即使盲操作也能摸出來。
磁吸式定位友善耳機回到盒裡時觸點能夠精準接觸在一起,每次從盒子取出耳機,都會自動回連最近一次配對的手機,并且有語音提示連接配接成功,且左右耳可獨立連接配接工作,初次配對以後的使用完全是傻瓜式的,就算給老人用也沒有問題。
EAH-AZ60采用了直徑8mm的生物振膜動圈發聲單元,這種材料振膜的制作對技術和成本要求都很高,能夠展現出極為自然真實的聲音,是很多複合振膜以及動鐵單元難以做到的。對動圈的聲音偏愛的朋友會很喜歡EAH-AZ60的聲音表現,聽起來十分流暢和舒适。
腔體内部的設計采用了Technics自家獨有的 Chamber(聲控室)以及Harmonizer(諧波發生器)技術,可實作高品質的聲音回放品質,從實際的試聽效果能明顯感覺出它的與衆不同,低頻的表現尤為亮眼,真的是重新整理了我對這個體積真無線耳機的認知。
EAH-AZ60支援IPX4級防護,可在雨天佩戴使用。官方的測試是用噴嘴以1.8升/分鐘的速度在距離耳機20厘米位置從各個方向持續向耳機噴濺10分鐘,然後檢查仍能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IPX4級防護僅針對左右耳機部分,充電盒并不防水哦。
電池盒上蓋的資訊表明它産自馬來西亞,充電參數為5V/2.5W,也就是500mA電流即可,随便插在電腦的USB接口上就能充滿。
要想完整體驗到Technics的技術實力和EAH-AZ60的性能表現,就必需在手機或其它音源前端系統上安裝“Technics Audio Connect”APP,目前提供iOS和Android兩個版本。
APP的啟動界面是Technics消費類高端真無線耳機目前在售的三款型号,第一次使用需要先進行藍牙配對,APP上有具體的操作說明,盡管是英文的,但操作起來與其它同類産品并無二緻,可以輕松上手。
剛配對完APP就提示有新的固件版本更新,這副EAH-AZ60是一個多月前出廠的,當時必然是最新的版本,由此可以推斷出Technics官方的固件更新頻率還是很勤快的。操作起來十分簡單,點黃色Update按鈕然後再點選Start即可,剩下的就是等待一會兒,待進度條跑完耳機會自動重新開機,即完成了固件更新的全部工作。
APP主界面給人的感覺清新簡潔,同時又不失專業,操作邏輯上很符合手指習慣。幾大功能塊排布合理,雖然目前還沒有中文界面,但并不影響正常操作使用。包裝盒裡的說明手冊已經有簡體中文版本了,是以APP的中文語言界面不會太遠。
首先看看EAH-AZ60的降噪功能設計,單邊內建了多達4個麥克風,兩個位置不同的麥克風負責收集兩個相反方向的環境噪音,内麥克風負責監測降噪後的聲音,另一個是波束成形通話麥克風,通話時用的。通過圖檔可以明顯看出EAH-AZ60的腔體比較大,動圈單元實際上用不了太多空間,腔體大的原因是工程師通過實體結構解決了麥克風收音時受風噪影響這一問題,我們都知道如果收錄的環境噪音不準确,降噪時必然會進一步放大問題。工程師在EAH-AZ60的麥克風與濾網之間設定了一個可用來降低亂流的空間,實體方式解決了風切的問題,使得主動降噪更加幹淨和精準。
最近沒有飛的機會,是以隻在辦公室、馬路邊、地鐵上分别測試了EAH-AZ60的降噪表現,内心十分感慨,真的印證了那句話:江山輩有人才出,一山更比一山高。在辦公室裡打開降噪功能,降噪深度調到80左右,背後的熱風機噪音就完全聽不見了,而且有一種潛水的感覺,仿佛置身在大海裡,周圍的一切隻有圖像,安靜的甚至有點兒可怕。我一瞬間想起了在消音室裡呆上十多分鐘的那種感覺,簡直太像了。好在偶爾有同僚互相交流的聲音從遠處淡淡飄過,提醒着自己很安全。
我戴着EAH-AZ60打開降噪功能校正完了兩篇稿件,大約用時三十來分鐘,耳朵并沒有明顯的不适感,一切都十分自然,更難得的是全程沒有感覺到耳壓的存在,這對于降噪耳機産品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夠競争對手們追個幾年了。沒想到Technics的工程師團隊不僅擅長大器材,對于真無線耳機這種小裝置也是琢磨的十分透徹。
地鐵上我把降噪深度拉到了100,鐵軌摩擦發出的噪音所剩無幾,仔細聽的話也十分朦胧,霧裡看花一般,感覺90%以上的低頻噪音都消失了,隻有寥寥幾句周圍人說話的聲音,聽起來十分飄渺,若隐若現。此時如果播放音樂,就徹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音樂的音量并不需要太多,就能聽得清清楚楚。
馬路上試一定要注意安全,我戴着EAH-AZ60竟然沒聽到自行車的鈴铛聲,這可是高頻噪音啊,聽上去不僅小而且還很遙遠,回頭卻發現距離僅有1米左右,着實被吓了一跳。確定安全的情況下我又來回聽了聽汽車發出的以及與路面摩擦所産生出的一系列噪音,真的可以媲美那些罩耳式專業降噪大耳機了,絕大多數噪音尤其是持續的規律噪音幾乎完全被隔絕了。大耳機做到這一點是會産生一些耳壓的,而EAH-AZ60并不會産生令人不舒服的耳壓,是以綜合之下EAH-AZ60的表現更勝一疇。就降噪性能表現而言,EAH-AZ60無愧于Technics這個發燒品牌。
全頻率的降噪模式在有些時候并不适用,比如我隻想屏蔽熱風機風扇發出的噪音,同時還想聽到同僚與我交流的聲音,這時就需要用到環境聲模式了,EAH-AZ60的環境聲模式分“透明模式”與“專注人聲”模式。且透傳的深度支援手動調節,範圍與降噪一樣可以從0到100進行自由設定。我比較喜歡用專注人聲(Attention)模式,在不摘下耳機的情況下可以與周圍人進行正常交流,同時又屏蔽掉了人聲以外的其它噪音。僅允許人聲進入耳朵的應用場景有很多,比如我們在候機廳不想錯過廣播内容的同時又不想聽到其它噪音,就可以用專注人聲模式了。
透明模式基本等同于摘下了耳機,取決于你設定的透明深度,100時甚至比摘下耳機聽到的聲音還要再大上一點兒,我想到的場景就是過馬路時能用上。
另外Technics Audio Connect也支援查找耳機功能,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讓耳機播放聲音,适合在室内範圍不知道掉哪裡了時查找;第二種是通過最後連接配接手機時的定位資訊查找,會有一個大概的丢失範圍顯示在地圖上。
左右耳機的面闆分别是一個觸摸鍵位,可實作的功能有很多,APP裡有明确的操作說明,這些操作全部可以自定義,如果你覺得預設并不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時。比如輕按兩下左耳預設減小音量,你也可以設定成切換上一曲或者暫停播放等等,靈活度非常大。畢竟是一款針對全球使用者的産品,可自定義能照顧到所有不同地區使用者的操作使用習慣,這個得給工程師點個贊。
EAH-AZ60的藍牙工作在2402MHz-2480MHz頻段,有效傳輸距離10米,實際上在沒有遮擋的情況下,最長我試過13米距離,傳輸依然穩定。圖檔上高光部分是EAH-AZ60的波束成形通話麥克風,在JustMyVoice技術加持下,系統能夠超高頻率實時對語音進行采樣分析,進而屏蔽掉環境噪聲,通話時周圍的一切噪音包括别人說話的聲音也會一同屏蔽掉,這樣對方就隻能聽到你一個人的聲音了,這在複雜環境下進行通話時極為有用。
系統設定稍微複雜了點,如果英文不好可以先不去管它,等中文語言版本更新了再慢慢琢磨。能夠用到的也就是閑時關機定時、LED燈開關、藍牙連接配接模式、預設語音助手、最大降噪深度、自定義按鍵功能這些了。預設設定下長按L可調出手機的語音助手,LED燈預設是打開的,這些其實不用管,隻需要把藍牙連接配接模式改一下即可,因為預設并沒有打開LDAC連接配接選項。
照着中間這張圖設定就打開了EAH-AZ60的LDAC連接配接模式,這裡就不普及LDAC内容了,玩無線耳機的朋友都知道。在前端裝置支援的情況下,LDAC的資訊傳輸量可媲美一部分有線耳機,是以也被稱為高解析無線音頻。
在與蘋果手機配對後,預設會以AAC方式傳輸音頻資料。蘋果是不支援LDAC的,從聲音資訊量來說,AAC協定的表現也不錯。聲音的好壞并不是某一個環節所能決定的,要全局看整個系統,比如耳機的接收晶片、解碼晶片、放大晶片,還有抗幹擾能力、聲學結構等等。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隻聽了前10秒我就知道這耳機音質穩了,低頻像是從箱子的喇叭裡發出來的,厚而不肥,重而不轟,結實的同時又不失韌性,即便是我聽過的一些有線HiFi耳機,低頻能做到這樣素質的也并不多。EAH-AZ60的人聲甜美而又松軟,有一絲日系清新味兒在裡頭,但聽起來卻并不冰冷。專業發燒品牌的聲音素質修養在這一曲裡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展現,而且還是屬于一耳朵就能聽出高低的那種,特别的明顯。這是那些沽名釣譽的所謂HiFi廠最為缺失的東西。
我嘗試搭配手上的飛傲M15播放器感受LDAC連接配接模式下的音質表現,可惜兩者之間并不相容,隻能以SBC模式工作。又嘗試搭配vivo NEX 3手機,這次總算可以了。NEX 3與EAH-AZ60都工作在了LDAC模式下。初聽的感覺沒有想象中那般驚豔,可能是之前給我的太滿了,同樣的曲庫又聽了一遍,仔細對比過後才感受到了LDAC模式相對于AAC提升的部分,主要表現在聲音的細節上,聽起來更豐富一些,密度也略微大一些,對音樂的整體聽感有些許提升,不是一耳朵就能分辨出的那種,但你仔細對比的話,确實LDAC的聲音資訊量要稍微多一些。我的評價就是于EAH-AZ60而言AAC連接配接模式的聲音素質已經很好了,LDAC隻是錦上添了一朵小紅花。是以不必糾結自己用的是蘋果還是安卓手機,至少在EAH-AZ60上不必糾結這一點。
EAH-AZ60的三頻分布十分均衡,聲音聽起來行雲流水,特别的自然和真實。無論高頻中頻還是低頻,還原都十分準确,而且我發現它還很雜食,用它聽古典聽流行聽爵士聽輕音樂甚至是聽了一段戲曲,幾乎沒挑到什麼毛病,用兩個字形容它給我的感覺就是“舒服”。
針對聽音偏門的燒友,Technics在APP裡設計了聲音增強選項,使用者可以在100Hz-10KHz頻率範圍内對聲音進行增益調節,其增益幅度高達正負10dB。而且還預置了幾種官方調好的增強模式,比如BASS+就是用來進一步提升低頻量感的;VOCAL則會讓中頻更飽滿圓潤一些;TREBLE+使得音樂的高頻部分更通透延伸更久遠;DYNAMIC很有意思,對于那些壓縮太大細節損失嚴重的音樂檔案,會有一些動态方面的補償,聽起來提升非常明顯。
打開降噪功能聽音樂EAH-AZ60的聲音會有一些變化,低頻部分大概提升了1到2個db,人聲稍微靈動了一丁點兒,高頻則沒有太明顯的改變。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聽音樂還是建議關掉降噪功能,但如果在地鐵上聽音樂,則強烈建議打開降噪功能,音質會好上不少。還有幹擾少了,音量就不需要開太大,也能保護聽力。
陸陸續續聽了小一周時間,每天加起來差不多有兩三個小時,越聽越喜歡,越聽越上頭,感慨無線能有如此好的音質表現,技術的進步真的是一件偉大的事情,讓過去很多的不可能如今都成為了可能,我覺得可以丢掉對有線耳機的那份執着了,也希望同樣還在執着的燒友們能親身體驗一下Technics深厚的技術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