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啥叫關公門前耍大刀 忽必烈進攻日本時武士們居然和蒙古人玩騎射

啥叫關公門前耍大刀 忽必烈進攻日本時武士們居然和蒙古人玩騎射

忽必烈的大軍進攻日本給島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大和武士們和元軍對抗輸的太慘,鐮倉幕府得出了神風拯救日本的結論,甯可給和尚們(日本和尚自吹引來了神風)巨額賞賜,也不給自帶幹糧和裝備的武士們賞賜,弄的日本武士們怨聲載道。日本武士輸給元軍也是自找的,他們用了蒙古人最擅長的技術迎戰,打出了關公面前耍大刀的結果。

啥叫關公門前耍大刀 忽必烈進攻日本時武士們居然和蒙古人玩騎射

在元軍進攻日本時,日本九州等地武士們用的戰術居然是有日本特色的騎射,而不是馬上近身格鬥技術,後世廣為熟知的馬上太刀對抗技術要到14世紀才出現。馬上騎射技術其實才是武士看家的本事,在日本屬于武士的基本技能,騎馬射鬥笠、流镝馬等弓馬之藝甚至被認為是當時武士必備的技術。武士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征讨善于騎射作戰的蝦夷人,日本武士的老祖宗們穿着兩當式挂甲原型的騎兵裆甲,在步兵弩的保護之下和蝦夷人展開騎射對抗。早年武士間的戰鬥,射箭是主要的殺傷模式,平家著名武士平将門戰死時被射殺的人達197人,繳獲的武器時平盾300枚、弓和胡箓(裝箭和攜帶的容器)199組,太刀隻有51把。到了源平合戰、13世紀末,騎射對抗依舊是日本武士的傳統戰争模式。

啥叫關公門前耍大刀 忽必烈進攻日本時武士們居然和蒙古人玩騎射

在源平合戰中以弓箭射擊為主的“盾突戰”和馳組戰依舊是日本武士的主要作戰模式,近身格鬥作戰出現的頻率很低。所謂的“盾突戰”就是交戰的兩軍武士們在戰場上用盾牌排成牆對峙,根據兵力的多寡,武士們間隔開不同的作戰距離,作戰距離從5到6段(55到65米)到1町(109米)不等。交戰前兩幫武士發出餓狼一樣的三次呐喊,然後一方派出騎兵射出鳴镝,另一方同樣派出騎馬武者回射鳴镝。騎馬武士的對射結束後,兩邊的武士就要集體舉着盾牌互相射箭,直到一方堅持不住為止。在“盾突戰”中,馬上的日本武士射箭也很有意思,他們的射箭技術是遇到敵人射擊以盾牌防身,隻在靜止的馬上射箭。

啥叫關公門前耍大刀 忽必烈進攻日本時武士們居然和蒙古人玩騎射

在“盾突戰”有了結果後,取得優勢的武士一方會從盾牌陣中沖出來,帶着各自的步兵郎黨追殺敵人,這就是所謂的“馳組戰”。這種交戰模式中,日本武士還要互相通報姓名,然後才進行符合身份的作戰,在這種作戰模式中陪伴的步兵隻是保證騎馬武士不被敵人圍攻。日本的“馳組戰”除了教條主義嚴重外,還有嚴重的技術缺陷,那就是他們隻在敵人處于弓手友善射箭的左前方時射箭(這是最容易的射擊方向)。

啥叫關公門前耍大刀 忽必烈進攻日本時武士們居然和蒙古人玩騎射

而中國的射箭技術早就有了對蹬、抹鞦、分鬃三種射擊技術,對蹬就是射擊左邊,分鬃是射擊前方和小範圍的右方,抹鞦則是射擊正後方,中國騎兵戰術中還早就有選出左撇子射手或者左右開弓戰士的傳統,趙匡胤、嶽飛等人都有左右開弓的技術,元軍進攻日本時選用的江南軍騎射技術也遠超日本人。

啥叫關公門前耍大刀 忽必烈進攻日本時武士們居然和蒙古人玩騎射

在日軍和元軍交戰時,日本武士使用了傳統的騎射戰術,取得了射傷元軍副帥劉複亨的戰果。元軍的騎射技術遠遠領先于日本武士,還不講武德地使用了火器,打得日軍損失慘重,在交戰中日軍前鎮西奉行少貳資能受傷,日軍指揮官少貳景資侄子少貳資時戰死,日軍可謂是損失慘重,直到台風刮起,日本才逃過劫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