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争時期,國民黨方面曾組建了22個具有數字番号的兵團,不過由于有的兵團還進行過改建和重建,是以國民黨兵團的真實數量先後約在40多個。也就是說在解放戰争時期國民黨兵團司令的人數就約有40多個。在國民黨40多個兵團司令之中,有一個人非常特殊,他雖然打仗不行,但壽命最長活了103歲,有個兒子還曾是金馬獎影帝。那麼,這個國民黨兵團司令是誰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孫元良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是浙江紹興人,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在軍事生涯之中,孫元良曾先後經曆過北伐戰争、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可以由于軍事指揮能力欠佳,屢屢臨陣逃跑,是以落了個“逃跑将軍”的惡名。不過,名聲不好的孫元良卻不斷得到遷升,官職越當越大,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孫元良不僅是黃埔将領,而且有一定的川軍背景,他的叔叔孫震就是四川軍閥大佬之一。蔣介石為了拉攏四川軍閥為其賣命,是以對孫元良格外的器重和賞識。
1948年8月,也就是在淮海戰役爆發前不久,國民黨方面以川軍整編第47軍及第5綏靖區為基礎,組建了第十六兵團,下轄第41軍、第47軍、第99軍三個軍。為了更好地控制這支川軍部隊,蔣介石任命孫元良為第十六兵團司令。當時,孫元良第十六兵團隸屬于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部指揮,結果在後來爆發的淮海戰役中,孫元良第十六兵團在突圍過程中全軍覆沒。不過,這時候孫元良再次發揮高超的逃跑能力,通過僞裝逃脫升天,避免了被俘虜的命運。
後來,孫元良輾轉逃回到了南京,并按照蔣介石的指令收攏殘兵敗将,還重建了第十六兵團。1949年末,孫元良跟随蔣介石逃到了台灣,當時孫元良身背戰敗喪師的罪責,再加上國民黨将領之間的内鬥,于是孫元良選擇了退役從商,開過面館、紡織品公司等,生活方面還算過得去。晚年的孫元良心态非常好,身體也很健康,一直活到了2007年5月才以103歲的高齡去世,是黃埔軍校一期将領中最長壽的一個,可以說是人生的赢家。
雖然孫元良的名聲不好,但是他有一個兒子非常有名,這個兒子本名叫孫祥鐘,藝名叫秦漢,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著名影星,與秦祥林、林鳳嬌和林青霞合稱“二秦二林”,出演過不少有名的電視劇。在1978年,秦漢還榮獲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是一名影帝,深受影迷們的愛戴。如今,秦漢依然在從事演藝事業,不時還有新的作品上映,簡直就是影壇的常青樹。可以說,從孫元良父子的名聲來看,兒子比父親要強了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