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人們對一個品牌的喜愛程度,往往決定于這個品牌的掌舵者。馬斯克帶火特斯拉類似的營銷案例數不勝數,成為一衆企業老闆的學習榜樣。而在國内新能源行業,就有這麼一号人物以一己之力拉低了人們對其品牌的期待值。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油電之争,蔚來李斌何以不讨喜?

燃油車和新能源電車自打生下來,就一直在相愛相殺。但總體而言,兩者都是一個胎生的,都是人們的出行工具,誰更友善優點更好就用哪個。

本質而言,油電之争根本不存在,電動車的出現給人們的出行工具增添了一個選項,也意味着清潔能源的未來趨勢,但這并不是說它一定要将燃油車淘汰掉。而在蔚來李斌眼中,燃油車就是阻礙蔚來前進的存在。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我搞不懂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買油車?”

“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聽個響,還有什麼好?”

“買油車的人是懷舊……”

上述将油車使用者貶低到塵埃裡的言論,盡出自蔚來李斌之口,你很難想象一個被譽為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企業上司者,情商竟如此低。更令人意外的是,蔚來李斌的言論還得到其同行的力挺。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同樣被譽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開過電動車就用不慣油車。”在造車界野心勃勃的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晖也在社交平台上發起超話#傳統油車回不去了#。

此些踩一捧一的言論,讓被當做傻子看待的油車車主極為不滿。雖然新能源電車确實是當下的趨勢,但消費者有權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選擇,彼之珍寶吾之草芥的簡單道理也不難了解吧?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如果真如李斌所述這麼美好,為什麼卻有這麼一群人堅持使用油車呢?

從BBA到NBA,李斌何來的底氣

所謂BBA也就是燃油車中的三個豪車品牌“奔馳、寶馬、奧迪”,他們憑借着高于行業水準的服務口碑和高端品牌定位常年占據銷量排行前三。想要把BBA變成NBA,意味着李斌要改變現有的汽車品牌格局,讓蔚來成為豪車頭部品牌。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在過去的2021年間,蔚來旗下所有車型一共賣出91429輛,而BBA在國内的銷量在前11個月為60萬~70萬輛之間。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撼動,但BBA的格局依然擺在那裡,蔚來隻能解決自身的不足,才真的可能完成對BBA的超越。

無論是冬天趴窩、裡程短、充電慢、會自燃、AI駕駛問題等,都是蔚來值得關注的使用者痛點和安全保障。但蔚來想要尋求更大的突破,關鍵還是在技術的含金量上。

蔚來有核心技術嗎,這個問題很難作答。即便是李斌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接受采訪時否認“蔚來建立時他還不知道特斯拉”,但明眼人稍微梳理一下時間線就知道,特斯拉中國第一台Model S于2013年已經出現,要說李斌不知道那隻能說是自欺欺人。

更何況如果不是特斯拉在2014年6月向全世界公開技術專利,國内的車企(蔚來2014年11月成立)可能都無法造出純電車。

由于缺乏自身的核心技術,蔚來在造車新勢力中不上不下,2021年銷量滑落被小鵬汽車超越。人們津津樂道的“蔚小理”變成了“小蔚理”,而他們的後面還有哪吒、威馬、零跑、極狐等車企緊追猛打,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被拉下馬。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想問問李斌何來的底氣要做NBA。

特斯拉開路,新能源真的很香

雖然特斯拉本身也有很多問題,但如果沒有特斯拉,新能源電動汽車也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快。在短短十年間,僅特斯拉一家新能源電動汽車品牌,就将一衆傳統汽車巨頭摁在地上,成為了有史以來首個10萬億美元市值的車企。

特斯拉的成功讓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充滿了無限的可能,預計在2022年,小蔚理三家造車新勢力會紛紛突破至10~20萬輛年銷。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當随着越來越多的油車車主轉投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懷抱時,廣闊的市場前景還将引來更多的資本。例如早年在新能源磨刀霍霍卻虧了50億的李嘉誠,也準備再戰一場。

如今已經93歲高齡的李嘉誠雖然已經退休,但實際上卻是退而不休的狀态。

除了本人在打理基金會的公益事項,一些前景較好的投資還是由其在幕後操盤。例如去年登陸港股的和黃醫藥,自是李嘉誠布局多年的結果。在李嘉誠親自為和黃醫藥站台,為萊特維健的抗荖科技WLnad類物質吆喝 “年輕20歲好似後生仔”下,和黃醫藥開盤大漲至110%。

人老心不老的李嘉誠自然不會錯失這個進入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視窗期。此前他就投資過最早拿到新能源汽車牌照的五龍電動車,前後投資51億,可見其對新能源的看好。但後來改名長江汽車的五龍電動車始終無法實作量産,投資虧了個底朝天。

而在今年,李嘉誠又和賭王何鴻燊家族的信得集團領投一起向威馬汽車投資了18億元。威馬汽車在去年表現亮眼,且具有完整的産線,有追趕超越小蔚理的可能。

李嘉誠的多元化不可能把雞蛋完全放威馬汽車這個籃子裡,除此之外他還讓與國網電力達成合作,以25億投資建設新能源基建項目(充電樁),加大對整個産業的投資力度。

2022年将是新能源分水嶺

毫無疑問2022年将會是新能源的一個分水嶺時期,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将會隻剩下幾個頭部品牌,無論是蔚來李斌還是理想、小鵬都充滿着緊迫感。因為相比于僅僅涉獵造車業的他們,李嘉誠等多元化布局的資本,能夠通過WLnad類物質登陸京東後大熱的和黃醫藥等領域,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援,生存難度相對更小。一旁虎視眈眈的小米網際網路造車亦是如此。

蔚來李斌的“不懂燃油車”,李嘉誠的再次布局,新能源真這麼香?

乘聯會崔東樹曾預計,新能源電動車預期會在2022年達到550萬輛,有望突破600萬輛,這無疑是宣告新能源發展的利好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斷減少的時候,市場格局的退潮也會浮現沙灘上的小蝦小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