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戰神孫傳庭為何最後會失敗?

孫傳庭(1593年5月21日—1643年11月16日),字伯雅,号白谷,大明督師。

《明史》中評價:“傳庭死,而明亡矣!”他作為大明最後的一位可用之将,後世對他評價可謂之高。

大明戰神孫傳庭為何最後會失敗?

那麼孫傳庭的最後一戰是怎樣的呢?孫傳庭早在萬曆年間就高中進士,可他不滿魏忠賢閹黨權傾朝野,于是棄官回家。

崇祯皇帝登基後,掃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并對之前的一幹大臣進行了表彰以及提拔,并重用文官集團,得以讓孫傳庭再次步入仕途,同時也開啟了他的戎馬一生。

大明戰神孫傳庭為何最後會失敗?

崇祯皇帝

1636年,李自成等人的農民起義和關外邊患已經搞得大明焦頭爛額,四處用兵用糧,而當時大明朝卻無人可用,朝廷無糧無錢可撥。在危急關頭,孫傳庭毛遂自薦,得以成為陝西巡撫。

面對農民軍的作戰,孫傳庭遇到了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孫傳庭率領明軍跟闖王高迎祥在陝西打了一場割據戰,最終大敗農民軍,生擒了高迎祥。此戰令孫傳庭在充滿黨争的朝廷中得以立足。

大明戰神孫傳庭為何最後會失敗?

而李自成上台後,也同樣沒有在孫傳庭手裡占到便宜。但不久之後,孫傳庭由于與主和派楊嗣昌政見不合,即為東林黨争,被崇祯下了大獄。

短短幾年,大好局面被崇祯指揮的稀巴爛,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孫傳庭,可此時的戰争形勢已經和三年前大不一樣,讓在大牢裡呆了三年的孫傳庭再出來也無濟于事了。

大明戰神孫傳庭為何最後會失敗?

孫傳庭回到原來的崗位上,不久後,李自成第三次包圍開封,得到崇祯指令的孫傳庭無奈起兵馳援,結果敗歸陝西。

孫傳庭到了陝西,再次到處招兵買馬、發展生産、置辦武器,讓本來缺兵少糧的明軍逐漸有了戰鬥力,可崇祯聽信讒言,認為孫傳庭擁兵自重,又一次指令東出潼關,進攻李自成。

大明戰神孫傳庭為何最後會失敗?

此次貿進成為了孫傳庭的最後一戰。孫傳庭率領主力出潼關,趨洛陽,會合河南明軍陳永福、蔔從善部,轉攻汝甯;命左良玉率兵自九江趨汝甯,夾擊農民軍;命四川總兵秦翼明率兵出商、雒(今陝西商洛境内)進行策應。企圖三路合擊,會攻汝、襄,殲滅農民軍主力。

可讓孫傳庭沒想到的是,明軍在汝州大敗,潼關失守了!而其原因竟是汝州一戰,左良玉和秦翼明畏懼農民軍,按兵不動,緻使汝州被圍。

大明戰神孫傳庭為何最後會失敗?

孫傳庭遠離後勤補給潼關,讓本就缺糧少錢的明軍失去了應有的戰鬥力。戰敗後,孫傳庭率殘部向渭南撤退,李自成一路追殺,面對如潮而來的敵人,孫傳庭 “持矛瞋目呼狂賊”,英勇戰死,崇祯最後的可用之将戰死。

孫傳庭離世半年後,中原再無可以阻擋農民軍的兵力,很快李自成便攻破北京,崇祯自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