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今天是暖暖期末考試的第一天。

因為直播加上寫文,我到家有點晚了。來不及細問她今天的國文考得怎麼樣,就趕緊投入數學和英語的複習中。

或許是因為臨近期末,我那被“雙減”了整整一個學期的雞娃魂,自從元旦之後,就有點“死灰複燃”的迹象。

之前暖暖每天晚上還能輕松地看會兒書、畫會兒畫,最近這兩周,每天晚上都被我摁着過知識點、做練習、背單詞……

其實按照她平時的學習效果,我覺得考試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期末複習階段,我們主要是梳理這學期學過的知識點,通過對應的練習,進行查缺補漏。另外,把平時容易錯的地方進行反複練習,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痼疾”。

暖外婆說我平時不雞娃,臨時抱佛腳。哎呀,不是還有一句話嘛: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昨天跟大家聊了聊娃的醜字,今天來說說英語。

之前跟大家說,我們每個月都會在視訊号【暖暖媽說教育】直播間,專門安排一場英語專場直播,無論是分級閱讀、自然拼讀,還是英語教輔、早期啟蒙……凡是跟英語學習相關的内容,大家都可以在直播間跟我們交流。

通過幾次直播,我發現,雖然英語學習已經盛行這麼多年,但很多媽媽在英語學習方面,還是存在着一些誤區。

我總結了大家最常問的幾個問題,看看你是不是也陷入過這些“誤區”呢?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雙減之後,還用英語啟蒙嗎?

相信很多媽媽都跟我有一樣的感受,“雙減”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是最大的。這讓很多家長産生了困惑:雙減了,英語還學不學?沒有課外機構的情況下,英語還能怎麼學?反正以後都不考試了,英語就不用學了吧?

有關學不學這件事,我還是秉持一貫的觀點,不考≠不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一個工具,别說目前國際上仍然是以英語為通用語言,即使以後不是了,多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多了一個學習的路徑,多了一種交流能力以及思維方式。

是以,每次有人問我“還要不要學英語”時,我依然會堅定地說:必須要!不僅要學,而且英語啟蒙開始的時間一定不能太晚。

我看群裡很多媽媽都在苦惱:孩子已經上國小了,但當地學校三年級才開英語課;想在校外給孩子啟蒙一下,現線上上線下又實在沒什麼合适的課程。

對于國家大力禁止的“提前學”,我也是一貫反對的。但同樣,不提前學≠不學!

大家都知道,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會經曆多個敏感期,其中0-6歲的語言敏感黃金期,對于孩子語言方面的發育和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語言學習——無論漢語還是外語——需要、也應該遵從天然的“語言敏感期”。

即便有人質疑,我也要大聲強調:如果你想讓孩子更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工具,千萬不要真等到三年級再開始學!

對于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母語環境會讓他們逐漸形成中文的語言定式。英語學習介入的時間如果太晚,當孩子拿到一句英文表達時,第一反應是先在腦子裡用中文組織語言,然後再用英語翻譯出來。這會讓英語學習變得非常吃力,事倍功半。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我家孩子X歲,分級閱讀選哪個級别?

經常有媽媽問“我家孩子5歲,應該買大貓幾級?”“孩子一年級,哈考特做1級合适嗎?”我想,這可能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英語學習工具時的困擾。

經常來看我們直播的媽媽都知道,我和冬晨老師在推薦分級讀物和英語教輔的時候,總是會多問一句:孩子學了幾年英語?

事實上,如果你不是英語/雙語家庭,孩子也不在國際學校的話,一定不要僅僅通過年齡或年級來決定,而是根據孩子的實際英語水準選擇合适的閱讀素材和教輔。

舉個例子。北京是一年級開英語課,但如果孩子上的是雙語/國際幼稚園,或者從五歲就開始上新東方、英孚這類系統性英語課程,入學時的英語水準肯定是比零基礎同齡孩子高的。這種情況下,盡管年齡或年級相近,選擇分級閱讀、教輔時,卻不能選擇相同級别。

注:所謂系統性英語學習,指的是有專業老師,按照某種連貫的體系進行英語知識傳授,而不是簡單地磨磨耳朵、或者會幾句日常對話。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同時學拼音和字母,孩子會混淆嗎?

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小朋友,在幼稚園階段就要開始接受自然拼讀的系統學習。國内接觸過自然拼讀教學的家長,也會比較感慨說,這種用發音規則來進行拼寫訓練的方式很像我們目前幼小銜接中的漢語拼音。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先後分别學習自然拼讀和拼音,會不會出現混淆概念的情況呢?如果都學,會不會導緻小朋友哪個都沒學好呢?

這類問題,在背景媽媽們給我的留言中,出現了至少百餘次。

對于這一點,作為一個經曆過公立幼稚園國際幼稚園公立國小這樣曲折學習過程的老母親,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大機率是不會的。

暖暖進入國際幼稚園時,已經将漢語語言學習模式變成了她大腦中内在的固化模式,然後再去接觸英語學習模式。因為是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是以她并沒有産生混亂。

孩子的大腦會自發性地把英語語言和漢語語言分類接受,不僅不會出現混淆。在好的環境下對于英語接受起來還會比我預想的要迅速得多。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我為什麼要嚴謹地加一個“大機率”呢?

對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孩子來講,同時接觸同一字母的兩種形式,他們的思維能力,并不能區厘清楚什麼地方會使用自然拼讀、什麼地方會使用拼音。

這種混淆的情況出現,不是因為孩子接觸了多重語言,而是因為孩子本身沒有形成對某一種語言形成内化的認知。也就是沒有形成固定的語言體系和語言環境,才容易導緻混淆。

但你一定要相信,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專家。

孩子大腦本身具有一種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語言習得機制),能憑借各種外部資源,不同的場景或認知技巧都可以化解語言混淆。即使混淆,也隻是短暫性的。随着孩子對中英這兩種語言體系的慢慢熟悉,他自然會“拼音的歸拼音,字母的歸字母”。

處于語言黃金期的孩子,大腦對不同語言的接受是非常智能化的。就算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是兩套知識,孩子在接受不同語言知識的時候,隻要是有屬于某種語言的場景,就可以把不同的語言信号分别儲存在大腦不同的“區域”中。

是以,還是像上面說的那樣,如果你擔心孩子會産生混淆,一定要抓住語言敏感期進行學習。

先分級閱讀,還是先學自然拼讀?

在六歲前的語言學習黃金時期,最重要的不是要讓孩子去接受多少種語言,而是要讓孩子在最初接收語言信号的時候,花時間打通耳朵,通過場景式的了解和吸收,達到語言學習和運用的目标。

磨耳朵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我們從出生到一歲左右開始說話,這期間都是在去用聽力感受語言環境中語音和語素的不同表達,來形成固化的語言模式。這在母語環境中是最典型最明顯的。

常用的磨耳朵方式,不外乎聽兒歌、聽童謠、聽故事、看動畫……同樣,分級閱讀也是幫助孩子磨耳朵的一個重要途徑。

而自然拼讀是什麼呢?

它是英語母語國家兒童的語言學習輔助工具,通過建立字母(Letter)和發音(Sound) 的對應關系,進而增加能夠迅速拼讀出英語單詞的能力,即使是很長的,完全沒有見過的單詞都可以根據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讀出這個單詞的正确發音。

暖暖五歲時,聽到hibernation(冬眠)這個單詞,就能自己在小黑闆上根據發音拼寫出hybernation。雖然i和y拼寫錯了,但對于一個接觸自然拼讀沒多久的孩子來說,我覺得已經做得很好了。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在這裡,我有一個私藏多年的小秘訣跟大家分享:當你在英語學習中遇到困擾的時候,其實完全可以代入中文學習的方式。因為漢語和英語,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東西——語言工具。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大多數孩子至少在兩歲之前就能聽懂、會說漢語,有的孩子從一兩歲開始進行親子閱讀,到四五歲時就能認識不少漢字了,但真正開始學拼音,往往都是幼小銜接到一年級這個階段。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就能了解分級閱讀(=聽懂+閱讀+識字)和自然拼讀(=拼音)的先後關系了?

學了自然拼讀,是不是就不用學音标了?

自然拼讀能風靡這麼多年,還是很有其存在意義的。這種根據字母、字母組合記憶讀音的方式,對孩子掌握單詞的讀音規則,建立字母與發音的直覺音感是很有幫助的。

對外國孩子來說,自然拼讀的應用非常廣。但這有一個前提,是因為他們在3-4歲以前,雖然不認識單詞,但長期積累了大量的聽力和口語輸入。再開始閱讀的時候,就可以很自然地用它來進行單詞的對應認知。

很多中國父母第一次看到自然拼讀的時候,簡直覺得這個太好了啊!任意拿一個不認識但符合自拼規則的詞,都可以輕易地用這個方法讀出單詞。

這麼容易的方法,為什麼孩子學起來就那麼費勁呢?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前提:我們覺得容易,是因為有着多年的音标學習基礎,至少知道英文的發音有哪些。而孩子們沒有這個基礎,他們可能甚至連/ /、/ /這些發音都不知道,即便了解了發音規則,不過也是死記硬背。

音标被我們妖魔化了很多年,一提到音标,好像就是應試教育的産物,是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的。事實上,音标就是個工具,而且是個很好用的工具,它可以更加系統化地幫助孩子們把英文去當作ESL來進行學習。

我們反對學音标,反對的是讓三四歲的小不點提前去學音标。這就完全沒必要,而且是違背孩子生理發育規律的。在英語啟蒙階段,就讓他們多聽、多看,學學自然拼讀就可以了。

但進入到幼小銜接以後,想要進階學習,要有大量無法在生活中和大量閱讀中自然獲得的詞,就需要通過音标的輔助才能迅速準确的知道它如何發音。

(如果你對音标學習的話題感興趣,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這篇《是時候為被妖魔化的“音标”正名了!》)

有了點讀筆,還需要詞典筆嗎?

點讀筆和詞典筆,是現在的孩子英語學習過程中使用率最高的學習工具之二。

在暖暖英語啟蒙階段,我們用的比較多的是點讀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耳朵,以及解放英語不太好的家長,在分級閱讀、繪本閱讀、基礎發音等方面,都是學習利器。

特别是對于低齡寶寶來說,這種小手點一點就能聽兒歌、聽故事的“神筆”,無疑能夠讓他們對點讀學習産生極大的興趣。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建議國小之前的孩子,要人手必備至少一支點讀筆。

而到了國小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接觸到的英語閱讀素材,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繪本、分級讀物,而是有了越來越多的教輔書、閱讀了解素材、英語原版文學、雜志、報刊……等等。面對這些素材中,點讀筆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是以我在暖暖二年級的時候,入手了第一支詞典筆。

和限定了使用書籍範圍的點讀筆相比,詞典筆則适合所有書籍(甚至是電子屏、說明書等等),各種校内教材、課外輔導材料都可以“掃”,它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用過快易通、文曲星之類學習工具,是以,詞典筆更适合國小之後的孩子使用。

明天娃英語期末考試,我發現好多孩子都掉了這幾個大坑

學校學的是英式發音,分級閱讀的音頻

卻是美式發音,怎麼辦?

相信問這個問題的媽媽,應該看過不少關于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對比的音視訊。

我曾經問過幾位美國朋友,他們告訴我,在英語母語者看來,其實英音和美音在日常交流中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有位朋友甚至開玩笑地對我說:我跟印度籍和日本籍的同僚都能無障礙交流,更别說什麼英音和美音了。

說真的,比起口音,英語思維才是影響交流的更大因素。

我之前去矽谷參觀的時候,也發現那裡真的有很多印度籍員工。他們的口音确實很奇怪,但是因為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是以印度人的英語思維和歐美母語國家是一樣的,再奇怪的口音,也不影響彼此的溝通和交流。

或許在真·老外眼裡,英音和美音的差別,就相當于四川話和重慶話的差別。是以如果你糾結的是這個問題,那真的沒必要。

對于像咱們這種非英語母語國家的人來說,總是覺得英語學習是最令人頭疼的“老大難”。

其實,真的不必把英語看得那麼神秘。

英語,說到底就是一種語言。不管學習哪種語言,無外乎就是“聽說讀寫”四大次元。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總結,第一是要抓住語言敏感期,第二是要找到适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工具。

說真的,暖暖這一代孩子接觸英語的資源和途徑,遠遠多于我們這代人。是以對我們來說貌似很難學的英語,如果找對了方法,孩子未必會視如洪水猛獸。

我了解的“雙減”,并不是不讓孩子們學英語,而是把他們從違背生理發展規律的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回歸到語言學習原本的方式中去。

英語的本質是語言,語言最大的作用是交流,而不是考試。明确了這一點,再結合孩子的年齡、興趣、認知水準等等個體特征,去規劃英語學習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部分圖檔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 END / ————

認同我的觀點,可以點“贊”和“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