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前素可泰時期的泰國古國

讀書:前素可泰時期的泰國古國

“素可泰王朝時期以前的泰國曆史是怎麼樣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然而對于并不關注、研究泰國史和東南亞史的人而言,去了解和追溯泰國素可泰王朝之前的曆史,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了,一般人對此也不會有太大興趣——别說一般人,就連一些泰國的曆史學者和群眾都對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缺少系統而詳細的了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不少泰國人都覺得泰國史是從13世紀泰族人民在今日泰國國土上建立的、以泰族為主體的素可泰王朝為開始的,似乎泰國史就是泰族史了。

我們随手翻一本關于泰國旅遊文化的小冊子,或者去泰國旅遊聽導遊講解,大體會了解所謂的四個王朝時期:1素可泰時期(1238-1349);2阿瑜陀耶時期(大城時期,1350-1767);3吞武裡時期(1767-1782);4叻德納哥信時期(曼谷時期,1782至今),這就算是大緻了解泰國曆史朝代了。

但問題也來了:素可泰時期是從公元13世紀開始的,難道13世紀之前泰國這片地方就沒有曆史嗎?就不存在别的王國麼?這片土地上就沒有其他民族的人了嗎?這顯然有悖于常識。要明白,素可泰王朝并不是一個我們想象中的大一統今日泰國全境的王朝,即便在其統治延續時期,其周圍(同樣也是在今日泰國之境内)也是存在一些共存小國的。

随着考古以及文獻發掘,我們還可以肯定,在素可泰王國之前,在泰國這片土地上當然有别的民族存在并建立了一些王國,即便是素可泰,也未必就是以泰族為主體的、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國。就像霍爾的《東南亞史》提到了東南亞的許多國家,自然也包括現在泰國版圖内出現的一些城邦國家,不過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還沒那麼詳細,很多東西比較模糊,在泰國本國史料和其他文獻(比如中國古籍)中會有記載,當然也會有訛傳、疏漏,這也是整個東南亞史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之一:我們知道整個東南亞地區古代文明發展的高度可能要超過以往的估計,其曆史也遠遠比我們現在知道的要豐富,不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證據。

是以,要說素可泰時期以前的泰國史,那麼就不會局限于以泰族為主體的王國,這是民族主體方面;另一方面,也不會局限于今日泰國的國土邊境線之内,必然會涉及到現今中南半島上的其他一些國家的區域——因為在這漫長的曆史過程中,勢力興盛與衰亡,版圖擴張與收縮,都影響着人們的認識,這本身也是曆史的規律。不會說“唰”一聲,一道邊境線劃下來了,隻有在這條線内的,就是泰國史,線外的,就不是泰國史,這是不現實的。

言歸正傳,我整理、摘錄了一下手頭的資料,對前素可泰時期的泰國曆史和區域内出現的古國做一下簡單介紹,以使讀者能有一個粗淺的了解和認識;而對于研究東南亞史和泰國史的同學來講,我想這應該是他們所熟悉的專業知識了吧。

一、 泰國東北部古國

1.泰國東北部曾是高棉族人約公元1世紀建立的高棉王國和公元6世紀建立的真臘王國的一部分,其中心在今日高棉的國土上。這兩國的統治區域曾達泰國的東北部及其他地方。

2.參半國。《新唐書》曾記載了一個參半國,該國原為孟、高棉族的拉瓦人的居住地。實際上在公元1世紀扶南時期已經出現,或為扶南屬國,後為真臘屬國,在今泰國清邁一帶。

二、泰國北部古國

1.哈利奔猜國。孟族人建立的國家,中國史稱“女王國”。據說是767年拉錫瓦素貼和拉錫素嘎譚建南奔(哈利奔猜)城,次年請華富裡的公主“章黛維(占瑪苔微)”到南奔。公主應邀而來,并沿華富裡至南奔一帶建了許多城。1292年被蘭納泰王國所滅。(說到這裡,我就得吐槽很多書上關于泰國人名的翻譯了,比較缺乏美感,我習慣稱其為紮瑪媞薇。我曾在南奔府待過兩年,這個府比較小,盛産龍眼。在該府的中心廣場上,還矗立着紮瑪媞薇的雕像,人稱“勇士女王”。據傳說,紮瑪媞薇聰明漂亮,英武非凡,她成年後來到南奔建城,其美貌和名聲吸引了不少追求者,甚至有的追求者為了得到她而發起戰争,但是她最終赢了。女王生平打過不少仗,唐樊綽《蠻書》記載說南诏曾發兵2萬征伐女王國,“被女王藥箭射之,十不存一,蠻賊乃回”,迄今南奔府人以紮瑪媞薇為自豪)。

2.庸那迦國。約于8世紀從中國西南南下進入泰國湄南河流域的泰族人(也有研究說是泰、老、撣等多族部落)曾建立起若幹小國。為了抵抗高棉人的侵擾,這些小國就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部落聯盟國家——庸那迦國。後來的蘭那泰國,就是當時庸那迦國的一部分。

3.蘭那泰王國。泰族人建立的國家,中國史稱“八百媳婦國”,并解釋稱“八百媳婦者,其長有其八百,各領一寨,故名”,說明其可能是由很多大小不一的村寨組成的,首領是婦女。1261年孟萊王即位,國勢日強,1292年滅女王國,1296年建都清邁。元、明時期曾臣屬中國,16-18世紀間曾幾度被緬甸統治。後1932年作為“清邁府”歸入泰國。(這也是泰北地區最為人所知的一個古國,“蘭那”之名所見所載比較廣泛,也是清邁人、泰北人廣泛認同的,“清邁”即為“新城”之意,就是八百媳婦國的國都)。

三、泰國中部古國

1.金鄰國。孟族人建立的國家,又譯“金陳國”、“金地國”。3世紀上半葉中國的吳國使臣朱應、康泰出使扶南,歸來後著《扶南異物志》、《吳時外國傳》二書(後散佚,僅散見于《太平禦覽》等類書中),其中就提到了金鄰國。其國大約是公元1世紀在今下緬甸,泰國中部靠近暹羅灣一帶,其統治中心位于今泰國佛統,或為扶南國的屬國。6世紀被堕羅缽底國取代。

2.堕羅缽底國。或由孟族人建立的國家,又譯“投和國”、“堕和羅”、“杜和鉑底”等。取自巴利文“Dvaravati”,意為“門戶”,其交通發達,在水路和陸路上都可與印度、中國相連。存在于公元6-11世紀,都城佛統。約10世紀末11世紀初被真臘征服。

四、泰國南部古國

1.室利佛逝國。馬來族建立的國家,又稱“佛逝”、“三佛齊”等,來自梵文“Srivijava”音譯。約在公元7世紀或之前,。其強盛時期領土可能包括蘇門答臘島、爪哇島等部分,乃至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4世紀,該國被爪哇王國吞并。

2.狼牙修國。孟族人建立的國家,又譯“狼牙須”、“淩牙斯加”等,其名源于“Lankasuka”。大約2世紀其地在馬來半島西岸,政治中心可能在吉大、北大年一帶。該國10世紀兼并赤土國一些地盤,後于14世紀滅亡。(在14世紀的北大年一帶,出現了大泥國,但已經臣屬阿瑜陀耶王朝了)。

3.林陽國。孟族人建立的國家。朱應、康泰的《吳時外國傳》《扶南異物志》兩書記有林陽國。譯名來自“Ramanya”。其地或在泰國西部地區。

4.盤盤國。孟族人建立的國家。《梁書》記載宋元嘉年間,有一“盤盤國”來朝。據兩《唐書》所載推測,其國北接堕羅缽底,南接狼牙修,位于今泰國南部的馬來半島上(今克拉地峽),存在時間大約為公元5-8世紀。

5.單馬令國。孟族人建立的國家,單馬令一詞源于梵文“Tharmaraja”,位于今泰國洛坤。10-13世紀為佛逝屬國,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為強盛時期,15世紀後逐漸消亡,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到達這一地區,17世紀為大城王朝屬國。

6.赤土國。孟族人建立的國家。或處于今泰國宋卡,亦有說位于今馬來西亞、今蘇門答臘島等。其記載主要見于隋唐的文獻,大約存在于6-10世紀之間。

五、其他國家

此外,公元1世紀至5世紀之間,有都元國(今曼谷灣附近)、邑盧沒國(今克拉地峽一帶)、湛離國、夫甘都盧國。其中,湛離國和夫甘都盧國位于馬來半島克拉地峽的東側和西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其在泰國古代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這兩個國家僅見于《漢書》的漢使行程,其餘沒有更多的記錄。

關于前素可泰時期的泰國史以及東南亞史,其實有很多寶貴的資料是直接來源于我們國家的古籍。大約在《漢書·地理志》中就出現了關于東南亞地區的記載,提到了名稱和大緻方位,比如上面的都元國、邑盧沒國、湛離國、夫甘都盧國等;在《後漢書》中就記載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朝貢情況,《三國志》中也有東南亞某國向東吳朝貢的記載。

從記載的東南亞國家數目來看,《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國家數目最多,其次是《梁書》、《南史》,其他列傳記載數目較少;從地理分布上來看,漢唐文獻偏重于東南亞地區陸上國家的記載。,所記載的多數國家位于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上。像之前常提到的“扶南”,是公元1-7世紀在東南亞出現的一個強國,其政治中心在今高棉境内,其本土包括高棉及泰國東北部,被稱為上高棉地區。

上面的資料就印證了我們在文章開頭的一些說法:其實在素可泰時期之前的泰國各古國,未必就是以泰族人為主體的,其區域也涉及到了中南半島的其他一些國家,比如高棉、馬來西亞、緬甸、越南、印尼等等。在泰柬、泰緬、泰馬邊境上時常會起一些沖突,這種由曆史帶來的影響是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如果想要再往前推到公元2世紀以前的泰國史前時期,那麼其資料已然相當匮乏,并非文獻能解決的問題,隻能依靠考古發掘報告了。

主要參考資料

[1]段立生.泰國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

[2]戚盛中.泰國民俗與文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李光宗.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認知[D].北京:首都師範大學,2012

[4]王洪芳.宋代對東南亞諸國的認識——兼與漢唐時期比較[D].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1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