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在悲壯慘烈的蘇聯衛國戰争曆史上,蘇聯軍民以悲壯的犧牲,為二戰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歐美國家在此期間對蘇聯的援助,也成為戰争程序的重要助推。

歐美國家的援助,到底有多重要?可以先看看蘇聯衛國戰争時期最緊缺的資源:糧食。

蘇德戰争爆發前,蘇聯的糧食就處于長期短缺狀态。蘇德戰争爆發後,蘇聯的糧食問題也驟然嚴重。不但戰場上糧食消耗巨大,由于蘇軍起初敗得太快,百分之四十的産糧區和百分之八十的産糖區,幾乎都陷入了德軍的鐵蹄下。蘇聯的糧食供應,一度陷入到空前困難境地。雖然蘇聯在戰時建立了“糧食卡片體系”,人民憑卡片領取糧食。但戰争爆發後,食品價格卻一度飛漲。

比如洋芋的價格,1942年1月時每公斤1點6盧布,到1943年1月,就瘋漲到了12盧布。還有雞蛋的價格,1942年1月還賣50多盧布買十個,一年後竟暴漲到每十個近200盧布。其他食品的漲幅,更是飙升到沒變。嚴重枯竭的食物儲備,正是此時蘇聯最大的難題。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也正是在這時,英美等國的援助,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說蘇德戰争爆發前,蘇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一直都是不冷不熱的狀态。但蘇德戰争爆發的當夜,英國首相丘吉爾就火速宣布:“我們要對俄國和俄國人民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兩天以後,之前鐵了心“反蘇”的美國,火速宣布解除了對蘇聯四千萬美元的當機令,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公開聲明:“我們要給予俄國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

這些許諾,也并非是嘴上說說,緊接着就變成了對蘇聯的援助行動,其中尤其重要的一項,正是食品物資。

1941年9月至10月的莫斯科三方會議上,蘇美英三國簽署聲明:正浴血作戰的蘇聯,從此每月可以得到20萬噸小麥和7萬噸糖。當然在這聲明執行的頭一年裡,蘇聯實際得到的物資并沒有這麼多。但到了第二年七月,蘇聯也陸續得到了英美等國三十九萬噸的食品援助。這些食品包括大量的美國罐頭和雞蛋粉,還被前線蘇軍戲稱為“羅斯福蛋粉”。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在那段蘇軍前線嚴重被動的年月裡,這些足以十萬軍隊的物資,給前線多支彈盡糧絕的蘇軍及時補血。特别是在慘烈的列甯格勒保衛戰裡,更是起了大用!

而随着蘇德戰争形勢的扭轉,英美對蘇聯的食品物資援助,也是越來越積極。加拿大等“小弟”們也來湊熱鬧。以至于死守列甯格勒的蘇軍,到1942年底時,已經能吃着美國巧克力繼續作戰。1942年夏至1943年初,英美各國援助蘇聯的糧食,已經比蘇德戰争第一年暴漲三倍,占到蘇軍糧食物資的百分之十七。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待到一場斯大林格勒血戰,蘇軍徹底拿下了二戰戰場的轉折點,歡呼雀躍的英美,糧食援助也更加給力。蘇軍轉守為攻的1943年,其實也是蘇聯糧食供應最困難的一年。當時蘇聯大後方爆發空前旱災,糧食減産高達三分之一。于是僅1943年7月這一個月内,蘇聯就收到了一百零六萬噸糧食的援助。而在接下來蘇聯紅軍乘勝追擊,步步碾壓德國的曆程裡,單美國每年向蘇聯援助的豬肉,就占到美國豬肉年産量的四分之一。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在納粹德國徹底落幕,歐洲戰事徹底結束時,付出巨大犧牲的蘇軍,當時獲得的食品援助,不但數額巨大,“内容”也十分豐富。不單有糧食肉蛋,還有大量的果汁水果蔬菜,這些珍貴物資,幫助醫院裡大批蘇軍傷員擺脫了壞血病。另外還有大量的拖拉機與糧種——這類特殊援助,不但助推了戰争勝利,更對蘇聯的戰後重建意義重大。

而在蘇聯在戰争期間得到的援助裡,糧食援助也隻是其中一項。僅僅從美國一國,蘇聯就獲得了一萬四千架飛機,以及大量可以用來建設野戰機場的金屬闆與通訊器械,蘇聯空軍從此可以在更遠的範圍裡,對德國發起空中打擊!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另外美國還為蘇聯提供了672艘船舶,包括登陸艇獵潛艇等重要裝備。以及12000多輛裝甲車,50多萬輛非裝甲運輸車輛,三萬輛機車,近8000門高射炮與130多萬噸炸藥。其中每一樣,都對二戰東線戰場的程序,起到重要作用。

而在整個二戰時期,僅是美國一國,對蘇聯的各種援助,總額高達近110萬美元。是同時期美國對中國“援助”數額的近十倍。

如此巨大的援助,在當時美國國内,也惹來不少反對聲。蘇德戰争爆發時,美國國會裡的“反蘇”聲浪就一浪高過一浪,堅決反對援助蘇聯。甚至在太平洋戰争爆發,美國在太平洋陷入苦戰時,麥克阿瑟等人也竭力阻撓對蘇聯的援助,高呼“優先供應太平洋戰區”,卻同樣被羅斯福拒絕。整個二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一直是“發送速度讓人難以置信”。

甚至一直到二戰晚期,随着二戰大局已定,就連當時的美國駐蘇聯大使哈裡曼,都抨擊美國當時的“援蘇政策”。甚至當蘇聯紅軍高歌猛進,一步步逼近柏林時,美國國會的反對聲浪,竟又到了高潮。很多議員發出嘲笑,說“援助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施舍”。當然,也都被美國總統羅斯福壓下去了。

之是以如此,并非因為羅斯福總統對蘇聯有什麼好感,而是他,還有同時代的丘吉爾等“巨頭”們都明白:蘇聯紅軍的戰績,是二戰勝利的重要保證。無論投入多麼巨大的援助都值得。這“慷慨”的援助,是蘇聯紅軍浴血打出來的,更是蘇聯軍民,以沉痛的犧牲換來。

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以這個意義說,“蘇聯有沒有獲得英美援助”這個問題,并非是一個争誰“功勞大”的話題,卻是一個永遠值得深思的曆史真谛:面對人類共同的災難,隻有擱置争議,以開放共赢的合作,才能順利化解危機,迎來嶄新的時代。面對戰争如此,面對其他全球性災難,亦是如此。

而盲目的攻讦甚至刻意的醜化,颠倒黑白的煽動仇恨,類似行為,隻能如二戰時代,那些振振有詞“援助是最大施舍”的議員們一樣,徒做笑料。

參考資料:徐振偉,田钊《二戰期間蘇聯的糧食供應以及盟國對蘇聯的援助》、單雲《二戰時期美國援蘇援華比較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