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鄧大軍徒步過汝水後國軍打算涉水追擊,卻突然遭遇河水暴漲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是第二(晉冀魯豫、中原)野戰軍劉司令員的一句戰鬥口号,最早發生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裡躍進時期的強渡汝河戰鬥。這是一條雖然寬不過60米,卻因河道複雜水深丈餘無法徒涉的河流,橫亘在前往大别山的道路上,當野戰軍先頭部隊肖永銀(開國少将)的第18旅8月22日趕到北岸正準備渡河時,突然聽到了對岸傳來異樣的聲音。

肖永銀從望遠鏡裡所看見的,是敵人黑壓壓的汽車馬車和步兵縱隊,這是奉命攔截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吳紹周整編第85師。此時晉冀魯豫野戰軍前有強敵憑水阻擊,後有幾十萬追兵,其中推進較快的整48師、整58師等三個整編師距離汝河僅有25公裡,野戰軍主力确實到了千鈞一發的危險境地。

危急時刻劉鄧首長親臨火線,一邊指令工兵冒着敵人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架設浮橋,一邊組織先頭部隊第18旅用木筏搶渡汝河占領對岸制高點,同時以16旅跟進後阻擊南來之追敵。布置完進攻任務的劉司令員突然提高了聲音:“要記住,現在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要快,要猛,明白嘛?”18旅指戰員于是高呼口号,擊潰當面之敵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掩護野戰軍主力沖破圍追堵截,大踏步繼續前行。

劉鄧大軍徒步過汝水後國軍打算涉水追擊,卻突然遭遇河水暴漲

吳紹周

吳紹周後來升任黃維第十二兵團的中将副司令官,兩年後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在被劉司令官接見時曾回憶到汝河之戰:“當時雙方力量懸殊,又有汝河阻斷,空中有飛機偵察掃射,我想阻止你們渡汝,似乎是有十分把握的”。然而吳紹周一個軍(整編師)數萬人馬,楞是被解放軍的一個主力旅沖開了正面。

劉鄧大軍浴血奮戰突破汝河防線後,馬不停蹄直撲進入大别山的最後一道天然水障:淮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26日淩晨,野戰軍前鋒第18旅到達淮河北岸,這是聞名中國的一條大河,每年從7月到10月的高水位期平均水深是19米,常年通航木船,也從沒有大部隊徒涉的先例。18旅政委李震僅搜集到幾艘中型船隻,部隊渡河速度非常緩慢。

劉司令員趕到後親自登上一條小船測量水深,研究架橋和徒涉的可能性,并且終于在上遊一片水域發現有戰士牽馬過河,立即傳令大部隊改道上遊徒涉。擁擠在岸邊的十幾萬大軍分成多路縱隊,溯河而上再南渡淮水成功,節省了架橋時間,沖過了南征途中最後一道難關。當後衛部隊離開南岸不足五裡路時,第一支國民黨摩托化追擊部隊就開到北岸。

劉鄧大軍徒步過汝水後國軍打算涉水追擊,卻突然遭遇河水暴漲

中野首長合影

在後面緊追不舍的幾十萬國民黨軍當中,沖在最前面的仍然是整編第85師,吳紹周發現解放軍是徒涉過河的之後,當即指令各整編旅組織先頭部隊如法炮制,争取以最快時間渡過河去繼續追擊,然而就在國軍官兵挽起褲子下水走到河心那一刻,戰場上最詭谲的一幕發生了:淮河水面突然暴漲,整85師各渡河先遣隊立馬被大水沖的七零八落,幾乎所有人都被湍急的河水沖走,死傷極為嚴重,國民黨軍隻能放棄徒涉另行架橋,然而又多次被急流沖垮。整件事情不是神話卻勝似神話,原來是淮河上遊突降暴雨,大水順流而下,偏偏就把30多個旅的追兵擋在了淮河北岸,吳紹周等人隻能望水興歎。

甚至是全權指揮追擊行動的“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接到報告後也是半信半疑,他不相信世界上有這麼巧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如何跟坐鎮南京的蔣介石解釋。而淮河兩岸的民間,從此有了脍炙人口的傳言:劉鄧大軍為民除害,要過淮河水淺三尺;蔣軍禍國殃民,即便緊追慢趕,隻落得淮河水深丈三。

戰場上有些事情就是如此詭谲和說不明白,當時整85師距離淮河不過15裡之遙,如果也能夠迅速徒涉過河,一定能緊緊咬住我軍,進入大别山之前仍然得再經苦戰,對扔掉重武器的中野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劉鄧大軍六個縱隊12萬人馬,在20天的時間裡接連渡過黃泛區、渦河、汝河和淮河,千裡躍進大别山完成兵力展開,向東震懾南京,向西驚動武漢,迫使敵人抽調用于陝北和山東“重點進攻”的部隊回援,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