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萬以下随便填

杜月笙是一個充滿匪氣而又有大愛的人,他的匪氣在于他混到了上海灘數一數二的人物,但依舊能夠平易近人,與三教九流之人結交朋友;他的大愛在于他掙着不幹淨的錢,卻能做善事。

從凡人到大佬

杜月笙出生于一個窮苦人家,屬于社會的底層,14歲時到上海的水果攤打工,後來進入青幫黃金榮家裡做小弟,而後逐漸成為青幫的大佬。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萬以下随便填

罕見地上海灘大佬合影

杜月笙是一個情商和做事能力極強的人,他在上海灘呼風喚雨,但又廣交朋友,他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無論是混社會的,還是生意小販,甚至底層賣報小童都能成為他的朋友,青幫在他的經營下,迅速壯大。

1925年,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并将他的鴉片帝國做成了“全球網絡”,他成了各政商要員們的座上賓,前上海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長專門為他寫了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比喻他為當代春申君。

從大佬到愛國慈善家

抗日戰争時期,上海灘大佬們态度各異,有明确表示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的,有直接做漢奸的,而杜月笙自始至終都站在中國人一端,在這期間,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設立醫院、創辦學校、為救助傷兵,捐贈軍用物資等,做了一系列善舉,用他的實際行動表明他的态度。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萬以下随便填

淞滬會戰時,杜月笙成立後援會,為革命軍籌集了900萬軍費,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他個人捐贈的。

1935年,杜月笙訂購了120架科蒂斯萊特軍用飛機,全部捐給了蔣介石,當時蔣介石一共150架飛機,而其中120架來自杜月笙。

1946年,江蘇受到戰争影響,許多人都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杜月笙二話不說就捐贈了10億用于救助。

英雄落幕後的窘迫

1945年以後,杜月笙與蔣介石的關系開始變得漸漸緊張,他不再是上海灘的土皇帝,自己與國民革命軍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杜月笙為了保全自己,1949年時,他選擇了舉家遷去香港。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萬以下随便填

昔日在上海呼風喚雨的杜月笙到了香港後,再無他的發展之地,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誰都懂。杜月笙到了香港後失去了經濟來源,雖然當年在上海灘也存了不少積蓄,但每日龐大的開支,即使家有金山也會坐吃山空。

杜月笙一生喜歡結交朋友,即使到了香港,他家裡的賓客也是每日絡繹不絕,座無虛席,很快杜家就出現了經濟危機,杜月笙一生好面,總拉不下臉去借,隻好将房子和地拿去賣掉,即使這樣,也難以長久支撐。

杜月笙平時為人講究“三碗面”,即體面、情面、場面。即使英雄已無昔日光輝,但他多年累積下來的人情人脈卻在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萬以下随便填

“三碗面”的善果

一次快過年時,杜家還沒有置辦年貨,杜月笙想到向銀行借錢,但當銀行知道他過往後,直接拒絕了。好友錢新之聽說,直接給了他30萬。錢新之是江浙财閥之一,和杜月笙交情很深,1949年後他也去了香港,後又去了台灣。

而真正讓杜月笙感動的人是一個他不是特别熟,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隻有幾次書信往來的四川實業家--劉航琛。劉航琛有劉湘的“财神爺”之稱,當得知杜月笙的情況後,劉航琛一句話也沒問,直接拿了一張空白支票給杜月笙,說道:150萬以下,杜先生可以自己填,150萬以上,告訴我一聲就行。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的生活,早已無昔日的輝煌,有人說杜月笙離開上海時,燒掉了所有的欠條,是義氣之舉,而實際上這應該是無奈的自保之舉,即使有這些欠錢,在後來的環境下,他還能要得回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