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万以下随便填

杜月笙是一个充满匪气而又有大爱的人,他的匪气在于他混到了上海滩数一数二的人物,但依旧能够平易近人,与三教九流之人结交朋友;他的大爱在于他挣着不干净的钱,却能做善事。

从凡人到大佬

杜月笙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属于社会的底层,14岁时到上海的水果摊打工,后来进入青帮黄金荣家里做小弟,而后逐渐成为青帮的大佬。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万以下随便填

罕见地上海滩大佬合影

杜月笙是一个情商和做事能力极强的人,他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但又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无论是混社会的,还是生意小贩,甚至底层卖报小童都能成为他的朋友,青帮在他的经营下,迅速壮大。

1925年,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并将他的鸦片帝国做成了“全球网络”,他成了各政商要员们的座上宾,前上海总统黎元洪的秘书长专门为他写了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比喻他为当代春申君。

从大佬到爱国慈善家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滩大佬们态度各异,有明确表示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的,有直接做汉奸的,而杜月笙自始至终都站在中国人一端,在这期间,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设立医院、创办学校、为救助伤兵,捐赠军用物资等,做了一系列善举,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他的态度。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万以下随便填

淞沪会战时,杜月笙成立后援会,为革命军筹集了900万军费,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他个人捐赠的。

1935年,杜月笙订购了120架科蒂斯莱特军用飞机,全部捐给了蒋介石,当时蒋介石一共150架飞机,而其中120架来自杜月笙。

1946年,江苏受到战争影响,许多人都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杜月笙二话不说就捐赠了10亿用于救助。

英雄落幕后的窘迫

1945年以后,杜月笙与蒋介石的关系开始变得渐渐紧张,他不再是上海滩的土皇帝,自己与国民革命军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杜月笙为了保全自己,1949年时,他选择了举家迁去香港。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万以下随便填

昔日在上海呼风唤雨的杜月笙到了香港后,再无他的发展之地,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谁都懂。杜月笙到了香港后失去了经济来源,虽然当年在上海滩也存了不少积蓄,但每日庞大的开支,即使家有金山也会坐吃山空。

杜月笙一生喜欢结交朋友,即使到了香港,他家里的宾客也是每日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很快杜家就出现了经济危机,杜月笙一生好面,总拉不下脸去借,只好将房子和地拿去卖掉,即使这样,也难以长久支撑。

杜月笙平时为人讲究“三碗面”,即体面、情面、场面。即使英雄已无昔日光辉,但他多年累积下来的人情人脉却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窘迫,他拿空白支票支助,150万以下随便填

“三碗面”的善果

一次快过年时,杜家还没有置办年货,杜月笙想到向银行借钱,但当银行知道他过往后,直接拒绝了。好友钱新之听说,直接给了他30万。钱新之是江浙财阀之一,和杜月笙交情很深,1949年后他也去了香港,后又去了台湾。

而真正让杜月笙感动的人是一个他不是特别熟,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只有几次书信往来的四川实业家--刘航琛。刘航琛有刘湘的“财神爷”之称,当得知杜月笙的情况后,刘航琛一句话也没问,直接拿了一张空白支票给杜月笙,说道:150万以下,杜先生可以自己填,150万以上,告诉我一声就行。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的生活,早已无昔日的辉煌,有人说杜月笙离开上海时,烧掉了所有的欠条,是义气之举,而实际上这应该是无奈的自保之举,即使有这些欠钱,在后来的环境下,他还能要得回来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