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打到北京,為什麼沒人救崇祯?專家做出這樣解釋,紮心了

李自成打到北京,為什麼沒人救崇祯?專家做出這樣解釋,紮心了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徭役賦稅沉重,各種起義揭竿而起,以李自成為首的闖軍實力最強,最後一路打到北京城,危機之下,竟然無人勤王,最終崇祯皇帝走投無路吊死在煤山下,

《明史 莊烈帝本紀》記載着崇祯帝自殺前所寫的遺诏:“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臨死前依然說“諸臣誤朕”一則反映崇祯帝剛愎自用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失望之際的心情:你們這些大臣,世受國恩,最需要你們的時候一個人也見不着,白養你們了!

李自成打到北京,為什麼沒人救崇祯?專家做出這樣解釋,紮心了

曆史記載中,崇祯帝自殺前那幾天驚慌失措,猶如一頭困于籠牢中的野獸。

其次,各地軍對農民軍懼怕。李自成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到1644年有橫掃天下之勢。左良玉雖然兵馬衆多,但是他在湖北屢次敗給李自成,已經有了恐懼心理。而吳三桂的關甯鐵騎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絕對數量落了下風。

第三,各支軍隊名義國家撥款,實則成了私人武裝,将領們都為自己留條後路,因為有兵就意味着有讨價還價的本錢,就意味着升官發财,是以盡力避戰儲存實力。

李自成打到北京,為什麼沒人救崇祯?專家做出這樣解釋,紮心了

李自成兵臨城下,危機時刻,如果遷都當時是完全有機會的,崇祯此時也動過遷都的念頭,崇祯愛面子自己又不能提出,是以讓當時的首輔大臣李明睿提出這一想法,結果遭到了衆大臣的一緻反對,這也反映了衆大臣的私心,群臣大部是北方人,一旦南遷,利益受損,二來南方體制齊全,到了南方可能面臨無權無利之局,正是這樣的群臣導緻了崇祯的結局。

李自成打到北京,為什麼沒人救崇祯?專家做出這樣解釋,紮心了

關外要人,對付反賊要人,防備皇太極突襲也要人,明末人口也就是五千到六千萬,而且還大部分不聽他的,剩下的一兩千萬,按最大五比一的比例,也就能湊200多萬人馬,這200多萬又不全是正規軍,還有地方部隊,如此折算下來,能完全聽崇祯皇帝的人馬能有多少,更何況,連年征戰,連年災害,府庫裡實在沒錢。

你拿不出錢,誰還聽你的,是以,李自成打到北京,沒人救崇祯也就可以了解了,因為,要麼抽不出人,要麼實在不願白出力氣,懶得搭理你這個似乎蹦跶不了幾天的皇帝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