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近代曆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近代中國雖然不斷遭到列強的蹂躏喪權辱國,但是國土面積十分廣闊,列強一時間無法徹底瓜分,是以近代中國得以勉強維持自己的獨立地位,有識之士奮起反抗,中華人民團結起來抵禦外辱,最終迎來了解放。意外的是在當時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的狂潮下,東亞地區竟然還有一個小小的泰國維持了自己的獨立地位,沒有被列強殖民,而它邊上的緬甸和中南半島卻被英國殖民控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近代曆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這就要先從一個人講起: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正是拉瑪五世的改革開啟了泰國的近代化之路,在他執政的42年間,對整個泰國社會進行了仿效西方的大刀闊斧地改革。他順應曆史發展潮流,借鑒西方國家經驗,上司了一場近代化改革運動,引進西方的行政、稅收、教育和軍事制度,傳統的“薩克迪納”制為薪俸制所代替,廢除奴隸制,國王聘請了外國顧問在政府各部門任職,又選送青年到西方留學,外交活動重心也傾向西方。暹羅走上了向西方學習的道路。

在近代曆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拉瑪五世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通過第三次英緬戰争吞并上緬甸,完成了對整個緬甸的殖民,并将緬甸并入英屬印度聯邦;1887年法國占領越南,組成法屬“印度中南半島聯邦”。此時,英法兩國的殖民主義勢力在中南半島中部交鋒。

為了避免與英國直接對抗于東南亞的利益範圍劃分中,法國脅迫曼谷王朝簽訂《暹羅條約》,将湄公河東岸的寮國領土劃給法國,并向法國賠款300萬法郎。《暹羅條約》是英法兩國勢力均衡,互相妥協的産物,不至于讓真正處于中間包圍地帶的暹羅落于英法任一國家之手,也是暹羅沒有淪為殖民地的重要保證。由此,作為緩沖國而出現的獨立的暹羅夾在了英法兩國勢力均衡的互相妥協和妄圖崛起的明争暗鬥中。

在近代曆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後來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崛起,鼓舞了被白人壓迫的泰國,對同是亞洲人的日本有了親近感。并且二者在對抗歐美白人的立場上兩者一緻,暹羅也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恢複對先前被法國割占的領土行使主權。1939年二戰爆發後泰國政府雖然聲明嚴守中立,但其一直在觀望中等待收複領土的時機。1941年法國在歐洲戰敗,越南北部爆發了反法暴動,法國處于焦頭爛額之際。泰國的國家主義者和上司階層都認為時機到來,宣布對法開戰,向法印支邊界展開攻擊。

此時的英國希望借犧牲法國的領地來安撫泰國,以減少日泰聯盟的機會。然而在泰國在同法國的戰争中失利之時,日本及時伸出了橄榄枝,并派軍隊進入暹羅灣恫吓法軍,強迫法屬印支将湄公河以西的高棉領土割給泰國。泰國在取得以上領土後很滿意,保證其與日本保持友好關系。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泰國于1942年1月25日向美國和英國宣戰。

在近代曆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然而泰國國内日漸出現分歧,“自由泰”運動在泰國全國迅速展開,反對政府同日本結盟,與此同時,中國國民政府與美國政府也加強了對泰國的宣傳工作。日本為鞏固其所謂的“大東亞共融圈”,将馬來亞北部的四個州正式移交給泰國換取其對日本的支援。然而日本的拉攏措施并沒有奏效,日軍在太平洋的節節敗退反而進一步加強了泰國人抛棄日本的決心。

在近代曆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泰國政府宣布1942年的披汶·頌堪政府對英國和美國的宣戰公告是違背泰國人民意志和違反泰國憲法和法律的,是無效的。美國對此予以認可,考慮到“自由泰”運動為盟國做出的貢獻,是以不将泰國視作軸心國成員或戰敗國。泰國再一次避免了淪為戰敗國的命運,并成為中南半島上美國唯一的親密盟友,享有“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

泰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沒有被殖民的命運。為避免英法兩國直接接壤,是以一個獨立的泰國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英法兩國共同希望的。拉瑪五世周旋于列強之間,割讓了一部分非核心土地以換取國家的主權獨立,即把寮國的一部分割讓予法國,把南部的四個以馬來人為主的行省交還給受英國控制的馬來西亞。還同時結好歐洲強國普魯士、俄國,使得英法有所顧忌,不至于太放肆。泰國統治者臨機應變,巧妙的利用各國列強存在的利益糾紛來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導緻最後英法發現留下它比吞并了它要合适。

泰國之是以沒有成為殖民地,是由于泰國人非常巧妙地利用各列強國家之間的沖突,在強國的夾縫中求生存,這也是小國的謀生之道。

參考資料:《世界年鑒》

《東南亞史》

《泰國革命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