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卓隻有五萬兵馬,為何卻要十八路諸侯一起讨伐?這四點很重要

《三國演義》主要講亂世争雄,在書的前期,就建構了狼煙四起,兵戈相向的激烈戰鬥局面,即在中平六年(189年)發生在中原、關中地區的,由關東聯軍和涼州軍為主要參與者的董卓讨伐戰。十八路諸侯率領讨伐董卓軍五萬。聽起來有些誇張,十八路對一路,那不是殺雞用牛刀嗎?其實不然,至少有四點原因。

讨伐董卓的原因

董卓隻有五萬兵馬,為何卻要十八路諸侯一起讨伐?這四點很重要

第一是董卓欺人太甚,荒淫無度,引發衆怒。自從董卓弑帝以後,每天晚上都奸淫宮女,更在百姓集聚辦活動時,毫無理由的殺村民數千人,将人頭懸挂于城樓之上,将掠來的婦女财物都分給跟從他的惡兵。自董卓掌權以來民不聊生,百姓日夜惶恐,社會極不安定。十八路諸侯群起攻之完全是順應民意,是董卓自食惡果。

董卓隻有五萬兵馬,為何卻要十八路諸侯一起讨伐?這四點很重要

第二是諸侯的野心,“維護正統,順應天道”的旗号是諸侯想要擴充疆土,增強實力的最好掩護,是以這十八路諸侯都不願意落後于人。袁紹在渤海得知董卓弄權,于是就寫信給王允。說董卓不僅謀權篡位,當個名不正言不順的一國之主,而且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百姓苦不堪言。我們作為忠于國家的臣子,為了保住從先人手中傳下來的基業,還不如聯合起來匡扶正義。于是十八路諸侯一拍即合,都想在亂世創一番成就,就開始了聯合之法。

董卓隻有五萬兵馬,為何卻要十八路諸侯一起讨伐?這四點很重要

第三是實力原因。盡管關東聯軍有十八路勢力相合,但是也隻有十餘萬人,而董卓一人就有五萬人馬。在逼宮之前,董卓在之前被先帝封為将軍、鳌鄉侯、西涼刺史,在朝廷中結黨營私,提拔新人,組織自己的實力,而且他還統領西州大軍二十萬,實力雄厚,如果諸侯不聯合,單打獨鬥是赢不了董卓的。

董卓隻有五萬兵馬,為何卻要十八路諸侯一起讨伐?這四點很重要

第四是諸侯都不願意傾盡全力,隻能各自付出一部分兵力。剛開始聯軍畏懼董卓兵力強大,都不願先行,曹操一人率兵向西,進駐成臯,才拉開了讨伐戰的序幕。到戰争相持階段,韓馥與袁紹之間有二心,韓馥故意減少糧食輸送;劉岱與橋瑁一向不和,劉岱便殺了橋瑁。董卓讨伐戰,名義上是聯合起來共抗敵人,實際十八路諸侯卻互相猜忌、想要獨善其身,都不願意做“出頭鳥”,将後背留給别人。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