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早提出“閃電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位中國軍人,說了别不信

衆所周知,希特勒是現代史上閃電戰的大師。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和第三帝國的軍官創造了閃電戰,并赢得了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不用說。一個月内,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國法國被擊敗。蘇德戰争上半期,蘇聯紅軍戰敗,蘇軍一路被追擊到莫斯科。但你可能不會相信,早在十年前,一名中國士兵就提出了類似的政策。他就是晉綏軍的将軍傅作義,被稱為七路半将軍。聽名字。七路半離八路隻有半步之遙。這應該從傅作義軍隊的戰術開始。

最早提出“閃電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位中國軍人,說了别不信

抗日戰争初期,國民黨大多數軍官的戰略思想比較落後,隻知道在陣地上與日本人打硬仗。雖然很勇敢,但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國民黨的武器裝備雖然比紅軍要好得多,但是還不足以在工業強國日本面前炫耀。可是相比之下,傅作義軍隊的戰術就更加靈活。他大膽地學習了八路軍的戰術,繞着敵人的背走。他采取遊擊戰争,借鑒八路軍的模式。而他的主力師的政治部主任閻友文其實是個共産黨員。此外,他的态度更親共産主義,是以他被稱為七路半将軍。

最早提出“閃電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位中國軍人,說了别不信

說的有點遠。讓我們回到傅作義的閃電戰術。說出來你都不一定信。老實說,閃電戰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也不容易。希特勒的閃電戰方法是轟擊敵人的空軍,占領空中控制權,然後裝甲部隊突襲,不斷沖向敵人的防線,使敵軍戰戰戰兢兢,戰鬥力大大降低。随後,步兵迅速行進,形成大大小小的圓圈,将敵人分割包圍。

最早提出“閃電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位中國軍人,說了别不信

相比之下,傅作義的條件還是不夠。因為飛機不多,機械化部隊更少。沒有裝置,隻能自己找路。他要求警衛營營長王樂珍召集全軍車輛,并要求勞工為車輛加裝甲,更新為裝甲車。這是一輛裝甲車的真實照片。它看起來像一輛普通的汽車。充其量隻是裝在卡車前面的一個金屬蓋,左右兩邊都有輕機槍和重機槍。實際效果有限。它能抵擋子彈,但不能抵擋炮彈。

最早提出“閃電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位中國軍人,說了别不信

與日本坦克相比,傅作義的裝甲車要簡單得多。然而,簡單裝備的背後,傅作義在認真研究下軍事戰略思想:集中力量,使用軍隊能夠部署的所有機動車輛,建立快速進攻部隊,這與希特勒閃電戰的主要目的不謀而合。1936年,傅作義在百靈寺與日僞軍隊進行了多次戰鬥。日本步兵來侵略。傅作義派了一隊裝甲車,毫不着急地沖向敵人的步兵隊。他先使敵軍士氣低落,然後山西晉綏軍的主力部隊訓練有素地沖向敵人。在恢複寺廟的戰鬥中,日軍顧問甚至遭到裝甲車的襲擊,消滅日軍和僞軍。

最早提出“閃電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位中國軍人,說了别不信

換言之,傅作義之是以如此擅長運動戰,與他的管轄權有很大關系。他的主要防禦區域是山西和綏遠平原,這是數千英裡的開闊地,有利于騎兵的遠端攻擊。在傅作義的戰略思想中,裝甲部隊是由騎兵産生的,是騎兵的機動版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