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悍将葉志超在北韓戰場上的棄城而逃,敲響了淮軍覆滅的喪鐘

悍将葉志超在北韓戰場上的棄城而逃,敲響了淮軍覆滅的喪鐘

中國曆史上的湘軍和淮軍都是晚清時期為了抵抗太平天國起義而産生的,都是以招募鄉勇編練的漢人武裝。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曾國藩主動向朝廷上書請求裁撤湘軍,緻使湘軍的數量急劇減少。而與之“同根生”的淮軍,雖然也接到了朝廷裁撤的旨意,可是淮軍數量不減反增,在消滅撚軍後成為了清廷國防的主要力量,這其中的政治因素是不言而喻的。

悍将葉志超在北韓戰場上的棄城而逃,敲響了淮軍覆滅的喪鐘

同治帝劇照

那葉志超是何許人也呢?葉志超是淮軍有名的悍将,外号“葉大呆子”,他打仗不怕死,在剿滅太平軍和撚軍過程中,總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被清廷授予額圖渾巴圖魯的稱号。那麼就是這樣一個在國内戰場上叱咤風雲,敢打硬仗的将領,為什麼在北韓戰場上會一敗塗地進而棄城逃跑呢?這其中有葉志超個人的因素,當然也是當時政治鬥争的需要。

悍将葉志超在北韓戰場上的棄城而逃,敲響了淮軍覆滅的喪鐘

李鴻章像

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北韓當局請求清朝出兵協助鎮壓,時任直隸提督的葉志超本來并不是第一人選。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本來是想派淮軍另一名悍将劉銘傳前往的,無奈當時的劉銘傳在朝廷屢遭排擠下早就辭官回鄉了。清廷也曾多次召他回來,但劉銘傳始終稱病不願意擔任入朝清軍總督,李鴻章也沒有辦法,隻能派葉志超率兵前往北韓。

其實葉志超也不願意去,經過富貴享樂的腐蝕,再加上年事已高,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敢于刀口上舔血的虎将了。葉志超也曾托人向李鴻章求情,但李鴻章的答複是:“亦未必便戰,何怯!”。葉志超就這樣很不情願的奔赴了北韓戰場,這與他後來的消極作戰思想是分不開的。

悍将葉志超在北韓戰場上的棄城而逃,敲響了淮軍覆滅的喪鐘

淮軍公所

葉志超出身貧寒,沒讀過什麼書,借助淮軍這個平台能一路升遷到直隸提督這樣的高官,這與李鴻章的賞識和提攜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他作為李鴻章的心腹,自然懂得淮軍的存在對于朝廷中的李中堂意義之大。如果他帶着淮軍主力在北韓戰場上喋血厮殺,勝利了是大清朝廷赢了,是皇恩浩蕩、國威使然。如果把淮軍的家底在那裡拼光了,中堂大人這個漢臣以後在朝廷說話還怎麼可能會有分量。

就像當年的僧格林沁親王,他和大清皇族還沾親帶故,可是在八裡橋之戰中拼光了自己的蒙古鐵騎,最後也隻落得被剝奪了親王爵位和三眼花翎,年邁戴罪立功戰死沙場的結局。是以說葉志超的北韓敗逃,某些程度上也是大清朝廷與軍閥大佬之間博弈的結果。

悍将葉志超在北韓戰場上的棄城而逃,敲響了淮軍覆滅的喪鐘

黃海大戰圖檔

淮軍的接下來的重大失敗就數中日黃海大戰了。無論是豐島海戰還是大東溝海戰,李鴻章一手締造的北洋水師無一例外地都失敗了。特别是在黃海大東溝戰役中,北洋艦隊受到重創,諸多戰艦被日軍擊沉或俘獲,淮軍将領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中國近代的第一支海軍就這樣消失了。從此以後,淮軍勢力逐漸衰落,屢戰屢敗的态勢也讓清廷對淮軍失去了信心,開始籌劃組建新的軍事力量。在此之後,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所建立的新式陸軍,取代了淮軍作為大清朝國防軍的地位,淮軍變成了次要的巡防隊,從此再也不被人們所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