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占領北韓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甯波

在日本曆史上,也曾經有過一段被稱為“戰國”的時期,發生過長時間的戰亂,雖然他們的戰鬥規模在我們看來,實在很小,簡直隻能稱為村子打架,但是期間還是湧現出了不少知名人物。

其中最為大衆所知的有三個人,被稱為“戰國三傑”,他們分别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攪弄風雲,各自留下了不少故事傳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豐臣秀吉曾經放言,自己死後要葬在甯波。

豐臣秀吉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占領北韓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甯波

出身貧寒卻最終坐上至尊之位,這個人不簡單

與其他兩傑不同,豐臣秀吉的出身十分低微,是一個貧困農民的兒子,可以說,家族無法為他提供任何助力。甚至,因為從小營養不良,秀吉身材矮小,被他人起了一個“猴子”的外号。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豐臣秀吉在投奔織田信長後,表現出了出衆的才華,逐漸受到重視,在織田信長因為“本能寺之變”而死亡後,經過鬥争繼承了對方遺留下來的勢力,最終成功統一了日本。

在完成統一之後,豐臣秀吉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近代史上,我們經常會感到驚訝,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日本居然有膽子、有能力來入侵中國,但是如果我們關注其統治者的言論,就會明白,日本對富庶的中國觊觎已久。

豐臣秀吉就是如此,在統一日本後,他很快就感到了不滿足,将眼光放到了鄰國甚至全亞洲。通過與當時明朝的貿易往來,他很快就意識到了對面國家的繁華與富足,是以定下了計劃:首先占領北韓,然後以之為跳闆,攻占中國,最後奪取印度的統治權。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占領北韓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甯波

豐臣秀吉的計劃還頗為嚴密,按照他的想法,等到占領中國後,他要把天皇從日本的京都遷到北京去,讓自己的侄子兼養子豐臣秀次負責處理日本國内事務,而他自己則坐鎮甯波,負責指揮與印度的戰鬥。

甯波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以至于被豐臣秀吉盯上了呢?

在現代,甯波在它的一衆鄰居的包圍之下,似乎并不是非常出彩,但是在豐臣秀吉生活十六世紀,它的繁華卻顯得尤為引人注意。

這一切的發生,來源于明朝實行的閉關政策。當時的明朝在海禁之下,雖然有很多優良的港口,卻将其中的大部分關閉,隻剩下寥寥幾個,甯波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這份特殊,中外貨物都在此進行交易運轉,這讓甯波開始飛速地發展起來,再加上它處于江南地區,可以非常友善地擷取江南的錢财和資源,使它的地位更加重要。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占領北韓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甯波

但是這些因素就可以讓豐臣秀吉感到滿足了嗎?其實這是一個因為無知而導緻的誤會。為什麼以日本當時的國力,膽敢提出占據中國、印度的計劃?這是因為豐臣秀吉根本對兩國的國土面積沒有清醒的認識。

同樣的,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選擇甯波的原因,在秀吉的眼中,隻有北京和甯波稱得上是大城市;除了這兩個城市,他對中國其它地區的了解,都少得可憐。

而在今天的我們,很容易就會意識到他計劃的荒謬所在,想要在甯波指揮與印度的戰鬥,當真是做的一場好夢。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占領北韓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甯波

好夢易醒,反而為豐臣家族招來了滅頂之災

豐臣秀吉并不是一個空想家,他有着将自己的計劃付諸實踐的行動力。1592年,野心勃勃的他率領14萬人馬出征北韓。一開始,因為這些人久經沙場,再加上以有心算無意,北韓方面幾乎沒有抵抗之力,連王京漢城都被輕易占據。

就在豐臣秀吉志得意滿之時,北韓國王向明朝政府發出求救資訊,請求支援。而收到消息的大明也沒有辜負自己屬國的期待,派出4萬餘人的大軍跨國相助,使豐臣秀吉攻勢受阻,最終隻能選擇和談。

這一次的行動,不僅沒有取得秀吉想要的勝利,反而因為常年戰争,使得秀吉手中的力量蒙受了極大的損失,間接導緻了德川家康勢力的擴張,為幾年後秀吉去世,德川家康發動反叛,最終消滅豐臣家族,建立德川幕府埋下了伏筆。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占領北韓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甯波

現在的我們,回頭來看這段曆史,自然會對豐臣秀吉的瘋狂行徑感到可笑,但是與日本幾百年後的侵略行動結合起來,卻又會覺得毛骨悚然。雖然現在正值和平年代,但是惡狼在側,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放松警惕。

參考資料:《戰國人物700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