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浙江省甯波市北侖區的爬山崗上,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全長4.01公裡的國際賽道建在山間平地,可容納上萬名觀衆的看台依山而建,22個彎道随山勢起伏,高度差達24米。
這座以前被當地人稱為牛頭頸的礦山,原是采石場,2012年停止開采。“之前山體邊坡裸露,岩石松動,生态環境較差,還存在一定程度安全隐患。”甯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北侖分局黨組成員黃俊峰說。

2011年5月,在牛頭頸礦山的工程車正在裝運礦石。(受訪者供圖)
本着先修複、後改造的原則,當地對4.6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台階削坡、錨固岩體、挂防護網、噴播複綠等生态治理。
2015年,礦山後續利用被提上日程。當時,北侖區已初步形成汽車制造産業鍊,開始謀劃打造工業旅遊新品牌,形成既能造車、又能玩車的全生态鍊系統。于是,相關企業提出投資建設賽車場。
“對于底盤很低的賽車來說,哪怕微小的路面沉降都是緻命的。”黃俊峰說,甯波一些地方土地松軟,但廢棄礦山的地基卻較為堅硬,使得改造有了先天優勢。
拍攝于2018年2月14日的甯波國際賽車場。(受訪者供圖)
2017年,甯波國際賽車場建成開業,至今已舉辦3場國際級賽事、19場國家級賽事,觀衆累計超過30萬人次。
“目前,賽車場已吸引近30家車隊入駐。”甯波國際賽道常務副總經理謝雄說。
韓坜潮是一名駐場車隊車手。他說,賽車場賽車氛圍濃厚,場地既有地形特色,又非常專業,難度級别也足夠,對車隊和車手的發展成長都有利。
2019年9月14日,2019房車世界杯(WTCR)中國站比賽在甯波國際賽車場拉開帷幕。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如今,除了方程式賽事,賽車場還拓展了卡丁車、賽道模拟器、賽車教育訓練、賽道攝影、汽車表演秀場等文旅項目。
黃俊峰表示,從治理到改造、營運的每一步,都給同類廢棄礦山的改造更新中帶來借鑒。
文字:顧小立
編輯:屈婷
新華社國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