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七雄中被忽視的國家,看似很弱其實實力超強

如果問戰國時期,哪個國家最厲害,相信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秦國、楚國和趙國這樣的大國。古往今來,這三國之間的戰争與結盟、對立與和平,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目光。

然而,如果說起燕國,人們對它的印象卻不深刻,隻記得太子丹買通荊轲去刺殺秦始皇這件事。除了這件事以外,人們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實力絕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那般弱小。恰恰相反,它其實是一個非常強大且特殊的國家,為什麼這麼說呢?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講一講燕國。

戰國七雄中被忽視的國家,看似很弱其實實力超強

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可以說,在春秋前期,燕國可能是一個無名小國,因為,那時的它被戎狄包圍着,與中原各諸侯國來往較少。到了春秋中後期,燕國開始和齊國聯系。但是,到了戰國之際,兩國的關系卻急劇下降,一度成為敵對國。

那麼,兩國為什麼會突然結仇了呢?

我們認為,原因有二:

一、地域上的靠近,這讓兩國感到很不安,生怕對方會來一場突然襲擊。

二、燕王哙的讓位,齊宜王認為燕王易主是燕國國力最薄弱的時候,是以,他産生了趁虛而入的想法。

公元前 314 年,燕國統治階級發生内讧。齊國認為這是一個偷襲燕國的好機會,便大舉出兵攻擊燕國,并趁亂殺死了燕王哙。後來,由于齊軍在燕國境内燒殺搶掠,使得衆多百姓無家可歸,痛失家人,是以,群眾紛紛拿起武器進行反抗。

與此同時,各大諸侯國也在商量出兵援助燕國事宜,迫于形勢的壓力,齊國隻好撤兵。不久後,燕太子姬職繼位為王,是為燕昭王。

戰國七雄中被忽視的國家,看似很弱其實實力超強

因為,此前齊國進犯燕國時不僅殺死了燕王哙,還在燕國境内犯下了種種暴行,是以,燕昭王認為自己身上背負着家仇國恨。為了報仇,燕昭王苦心鑽研各大術法,廣納賢能,施行變法,他希望自己這樣做能夠讓國家強盛起來,好向齊國報仇。幸運的是,一切都如他所願,燕國在慢慢強盛起來。

樂毅是名将樂羊之後,才學出衆,深通兵法,曾被薦為趙國官吏,但是,為了躲避趙國内亂,便到了魏國。之後,他聽說燕昭王禮賢下士,随生向往之心。一次,樂毅為魏出使燕國,昭王十分恭敬地以禮相待,使得樂毅頗受感動,決意留在燕國。随後,昭王任其為亞卿,委以國政和兵權。

公元前288年,秦國和齊國一同稱帝,同時,兩國在暗地裡偷偷聯盟,企圖通過東、西聯手來一統天下。其餘各國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不安,紛紛設法阻止秦、齊兩國的陰謀。後來,由于寡不敵衆,兩國放棄了稱帝的念頭,但是,各大諸侯國卻對它們的戒備之心絲毫沒有減少。

戰國七雄中被忽視的國家,看似很弱其實實力超強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齊國繼續向外擴張,并消滅了宋國。各國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震驚,同時,它們開始商量建立反齊聯盟,即:集合各國力量打敗齊國。見此,燕昭王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燕昭王不僅積極推動反齊聯盟的建立,還主動提出燕國可以為聯盟打頭陣。

不久之後,反齊聯盟正式建立,由燕國名将樂毅率領燕、秦、趙、韓、魏、楚六國聯軍進攻齊國。在樂毅的指導下,聯軍不僅殺死了齊愍王,而且,隻用了半年的時間就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後來,強大無比的齊國隻剩下兩座城池未淪陷,那就是即墨和莒。

然而,就在此時,燕國内部卻發生了分歧:原來是一些大臣看到樂毅建了大功以後,心生妒忌。在當時,聯軍雖然攻下了齊國許多城池,但卻并未得到民心。是以,樂毅決定對最後兩座城池采取包圍之術,同時,收服民心。見此,燕國一個奸臣認為,這是一個彈劾樂毅的好時機。

戰國七雄中被忽視的國家,看似很弱其實實力超強

于是,他馬上跑到燕昭王面前說樂毅壞話:“現在,齊國隻剩下了兩座城池,其兵力遠遠比不上六國聯軍。可是,樂毅卻久久攻不下來,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他心懷異心,企圖在齊國稱王,大王要小心他在暗地裡使詐呀!”然而,燕昭王并不是傻子,心中有自己的判斷。

于是,他當即殺死了這個挑撥是非的大臣,并告誡衆臣不許再說樂毅的壞話。樂毅得知大王如此信任自己後十分惶恐,他主動向燕昭王表明真心:“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必定為燕國戰鬥到最後。”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襲位,是為燕惠王。

不久後,燕惠王撤除樂毅的官位,改由騎劫擔任燕國大将軍。沒過多久,樂毅被驅逐出燕國。騎劫上任以後,不再實行樂毅此前的包圍戰術,改為強攻之法。但是,他不僅沒有成功消滅齊國,反而還錯失了滅齊的最佳機會。盡管如此,但燕昭王總算給國家和父親報了仇。

戰國七雄中被忽視的國家,看似很弱其實實力超強

經過了這一戰以後,齊國的實力大大倒退,最終,淪為了一個二流強國。而燕國失去了英明的燕昭王,趕走了骁戰的樂毅以後,也沒能再做出什麼大作為,最後,隻能被秦國吞并了。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史記·樂毅列傳第二十》 、《戰國策·燕策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