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三聖是《白眉大俠》這個故事中武功的巅峰級人物,其中以三師弟于和這位武聖人的武功最為高強,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與長發道人雪竹蓮在天榜排名中緊随其後,可是這兩人師兄的戰力與小師弟于和比起來還是存在較大段位差的。雖然書中多次提到,普渡的武學修為也就以于和差了一頭發絲,可從實際的戰力來看,于和一個人就可以敵得住這兩位師兄的聯手,這并不是說雪竹蓮的武功太次,更主要的是說明于和的實戰能力太過于強悍。
無論是在武俠小說還是武俠評書中,一個武林高手的戰力并不完全取決于此人的武學修為,這是因為有的武者是偏實戰的,而也些武師則是偏理論的。當一個武學宗師達到巅峰時,其武功在各個方面的精度是不同的,這就導緻了戰力上的差距,而武聖人于和就是一個武學根基與精度很高的人。

小劍魔白一子作為普渡徒弟中武功最高一位,他在第一次與武聖人于和的徒弟夏遂良比試時占據優勢。夏遂良使出渾身的能耐也赢不了白一子,而白一子卻穩紮穩打沒有亮出絕藝,足見此時的小劍魔白一子更高一籌,可是到了後來他的武功卻被夏遂良反超,這一點從武林的天榜排名就可以得出結論。小劍魔在天榜中排名第六,而金燈劍客夏遂良卻排在第四位,到底是夏遂良天賦太高師承又好進而後來居上了,還是小劍魔白一子武功精進的速度變慢呢?
有書友向三魚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白一子既然趕不上夏遂良,若是山西雁徐良拜普渡為師的話,徐良能否戰勝金燈劍客夏遂良呢?這個問題要從兩個層面來回答。如果以徐良書中的歲數與修為來看,徐良先後跟随雲中鶴魏真、金睛好鬥梅良祖、海外野叟王猿、飛天魔女龍雲鳳學過武功,即便他再拜普渡為師學到峨眉真功,徐良要赢夏遂良也是一二十年以後的事了,因為短期内的根基差距難以彌補。
一、山西雁與夏遂良的對比
如果想要客觀對比徐良與夏遂良的戰力,就應該把這兩人放在同一個歲數段來在這個層面上綜合對比,也就是說把白一子的這個學藝經曆放在老西兒徐良身上,這樣才能對比出這兩人的差距。書中常說一句話,“徐良在這部書中是打暗器的祖宗尖”,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指徐良在這部書中暗器天下第一,也許有人會感到奇怪,比徐良武功高的大有人在,難度徐良的暗器能高過武林三聖?
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到了《龍虎風雲會》武聖人于和的小徒弟羅霄在暗器上就不次于徐良,這又如何解釋呢?三魚的看法是羅霄把暗器練到這份上也已經超過了武聖人于和。這就回到上面讨論的“修為”與“戰力”的問題了,于和對于暗器的“知識”肯定是頂級的,可他未必下過徐良和羅霄這樣的苦功去練過,也就是武聖人于和深谙各門派的武學他卻未必都逐一都練過,這就是“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父”的道理,因為“懂”與“會”中間還有一個“練”的問題。
弄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再來看徐良與夏遂良的高低。論武學資質白一子不比徐良和夏遂良差,白一子會被夏遂良反超在一定程度上是他的性格原因。白一子與他的徒侄白雲瑞性格很相似,都屬于藝高人膽大又目中無人的脾氣秉性。白一子在孩童時就被普渡收為徒弟,當石寶山帶着年過二十的夏遂良來拜普渡為師時,普渡卻以剛收了白一子為徒為由婉言拒絕了,很明顯普渡說了謊話,白一子本身比夏遂良小不了多少歲,此時白一子至少跟随普渡已經學藝十年了,普渡一份書信把夏遂良推薦的武聖人于和面前,夏遂良此時才開始跟随于和學藝。
夏遂良跟随于和學藝略有小成時,他跟随師父于和到峨眉山拜望師伯普渡,此時夏遂良與白一子進行了一番比鬥,因為白一子比夏遂良多學藝至少十年,故此白一子這才占了優勢。夏遂良還沒出世就栽了面兒,是以他又跟随于和學藝幾十年下了苦功,這才成為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金燈大劍,而白一子此戰後對于精進武藝就相對“懈怠”了,他自始至終都認為夏遂良不如自己,即便是天榜中武林名宿都公認夏遂良比他這位小劍魔高出一籌,可是到了群俠會金燈時,白一子仍然不服不忿,到了碧霞宮比武時,白一子才感覺出自己根基不如夏遂良來了。
書中交代,白一子在武功招式上不輸夏遂良,隻是在武功根基上略差一點,很明顯白一子沒有徐良那樣“二五更的功夫從不間斷”的執着。若徐良跟随普渡學藝數十年的話,他毫無疑問地會成為武林的頂級高手,這是因為徐良有着“勝不驕、敗不餒”的性格,再加上徐良骨子裡就有要強的那股勁,如果他比夏遂良多學藝十年的話,估計夏遂良就是打着滾追也很難比肩徐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徐良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跟随梅良祖學藝時為何會在暗器上下苦功呢?除了興趣之外,他更清楚暗器是可以“以弱勝強”的必殺技。
二、暗器與兵器的對比
徐良再與夏遂良這樣的等級的高手對決時,可以說暗器并無用武之地,到了武林天榜高手這個境界,即便其本身不擅于打暗器,這個段位的高手也深知暗器的路數,是以在閃避暗器上也自然是輕車熟路。書中交代老劍仙的百步神拳無影掌就對付不了金燈劍客夏遂良這樣的高手,除了打不動之外,更主要是根本就打不着,擡手間就可以打出無影掌,這要比去腰間的百寶囊去暗器再打出去可友善多了,既然無影掌打不着,徐良身上的這些“零碎”也基本上打不着,這就是天榜高手這個層次基本沒有人再用暗器的主要原因。
夏遂良最厲害的兵器是寶钺,這種外五行的兵器可以克制諸多兵器,再加雙龍飛鎖加持讓這件兵器寶刀寶劍難傷,可以說夏遂良會選取這件很“讨巧”的兵器主要也是拜白一子所賜,因為成名後的夏遂良經不起一敗。徐良若跟随普渡學藝的話,他的兵器大機率會是寶劍,因為峨眉武學本身就是以劍法冠絕天下。
與白一子一樣,徐良從小也是十裡八鄉聞名的小神童,是以徐良跟随普渡學習峨眉武學的話,徐良至少應該不次于白一子。我們再來說一下白一子後來不如夏遂良的一個原因,這就是白一子練了返老還童的武功,用金庸武俠中《九陰真經》的一個武學設定來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返老還童的武功本屬你天之道,這并非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其後果很可能是“損武功根基來維持年輕的容顔”,或者是如同《天龍八部》中天山童姥那樣在特定時期還童需要慢慢再恢複,也就是說功力無法始終處于巅峰狀态。
如果徐良是普渡關門收的老徒弟的話,徐良自然就不會去練這返老還童有損根基的武功,因為徐良從小就因為有一對白眉毛被人“戳戳點點”,好容易能熬到白頭發、白胡子、白眉毛互相和諧了,再練個返老還童恢複原樣,估計老西兒不會這麼無聊。
當然,徐良本身的五官本來就不俊俏,他也沒必要為了從“年老的醜鬼”費功夫練到“年輕的醜鬼”,因為這太無趣了。故此,以徐良夜夜肯用功又能放下身段向他人不斷學習新能耐的特點,同樣歲數段的徐良應該會超過夏遂良,畢竟在名師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後天的努力和不斷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三、武俠小說與武俠評書的差別
徐良在評書結束時不到三十歲,按照他這個歲數來說,即便是八十一門總門掌普渡或長發道人雪竹蓮這兩位聖人收他為徒,徐良再學藝十年的話,他仍然打不到金燈劍客夏遂良的水準。書中交代,金燈大劍夏遂良已經至少八九十歲了,他在小試牛刀對戰白一子時未能讨到便宜後,夏遂良又跟随武聖人于和下了數十年的苦功,其武功的修為絕非是徐良四十歲之前就能達到的水準。
倘若是換成笑天王白春的話,興許還有一絲機會取勝,這還是僅限于比試兵器,隻限于白春正值壯年時。白春屬于天生神力,用《雪中悍刀行》的說法白春就是天生金剛境界之人。這種先天優勢可以暫時彌補功力上的差距,再加上白春力猛棍沉,夏遂良的寶钺雖然可以克制很多種兵器,可它決計不敢與鴨卵粗細的亮銀盤龍棍硬碰硬,是以說夏遂良兵器上的優勢就沒有了。
可惜徐良雖然從小打鐵并不是具備天生神力的天賦,穿山鼠徐慶也不是昊天鬥羅,徐良也沒有遺傳的昊天錘武魂,是以徐良無法成為神勇無敵的錘棍之将。武俠評書與武俠小說對于武林高手的設定有着較大的不同,武俠小說中主角修煉成神功後可以力敗縱橫多年的老魔頭,可是這種設定在武俠評書中卻非常少見。
《三俠劍》中的飛天玉虎蔣伯芳就是仗着天生神力可以力勝少林神僧碧休,不然以蔣伯芳的功力,他斷然不是碧休的對手。璧休的師兄就是少林方丈血煉金剛碧和僧,他擁有着數十年的少林内功根基,而蔣伯芳也就二十來歲,這功力上自然無法與碧休相提并論,隻可惜蔣伯芳血氣方剛似乎有用不完的勁兒,是以碧休隻能在招數上取勝,可他這種力求速勝的心理被蔣伯芳發覺,蔣伯芳用了個敗中取勝的招數便一擊得手。
除了《三俠劍》裡的蔣伯芳與《白眉大俠》中的白春,還有一部書的年輕高手有碾壓武林老魁首的實力,此人便是《五鳳朝陽刀》中的鑽天鹞子江劍臣,隻不過這評部書本就是改編自武俠小說,是以三魚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徐良要達到金燈劍客夏遂良的武功水準,最起碼也得四十歲以後才有可能。在張少佐的評書《鐘淩傳》中,白眉大劍徐良實戰能力穩居前三,即便是武林魁首南海第一佛莫雲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赢徐良,此時徐良已經四五十歲了,從這部書中也可以看出續書人對于白眉大俠徐良武功的大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