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張小娴曾說過:
“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制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也許,每個人在決定開始一段關系的時候,都是奔着一輩子去的,想着兩個人能夠攜手到白頭。
可是現實卻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如同我們期待的那樣發展,感情也一樣。
有些人,注定隻能走到半程,卻再也無法走下去,最終隻好選擇遺憾分離。
如果說,一段關系開始,可能隻是因為乍見時的一抹心動,但一段關系的結束,卻都不是突如其來,而是蓄謀已久。
兩個曾經愛得你侬我侬,形影不離的人,到最終緣盡形同陌路,期間一定是有迹可循,而這些痕迹往往是下面這些。
不再願意分享
何炅曾說:
“在一段關系裡面,重要的不是外貌,也不是面包,甚至不是忠誠與否,而是分享。”
兩個相愛的人,一定是會有滿滿的分享欲的。
今天做了什麼事情?碰到了什麼人?遇到了哪些新鮮事……哪怕是吃了什麼飯、幾點鐘起床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聊到津津有味。
隻有沒有愛的欲望的人,才會沒有了分享的欲望。
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視訊:
有一對情侶約會,兩個人相對而坐,全程卻沒有任何交流,兩個人都在擺弄手機。
之後或許兩個人都感覺這樣很沒意思,然後男人借口有事選擇離開,而女人對于男人的中途離開,隻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了,你走吧。”
說實話,看到這個視訊,隔着螢幕感受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一種淡漠的冰冷。
孟非說:
“兩個适合一起生活的人,一定是能說到一塊去,吃到一塊去,睡到一塊去。”
真正好的感情,從來都不是像兩個陌生人一樣相處,而是你想要告訴她你身邊的趣事;她也想分享她遇到的事情。
相反的,當兩個人在一起,不再願意分享,甚至說句話都變得奢侈,那麼隻是因為不愛了,感覺沒必要了。
對對方沒了期待
伍迪艾倫曾提到:
“感情的價值就在于兩個人一起解決一個人面對不了的問題。”
誠然,愛一個人,在付出給予的同時,也會有各種期待。
期待對方能夠懂自己,期待孤獨落幕的時候他會在身邊,更期待他能夠給自己一個美好幸福的未來。
可是,當一切期待都沒有了,對待所有事情都無所謂了,那麼隻能說明對待感情也無所謂了。
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中,楊小雨是全職太太,在懷孕期間她卻發現了丈夫沈凡凡在外厮混的證據。
因為現實因素考量,楊小雨并沒有選擇立刻離婚,而是選擇隐忍。
那麼楊小雨真的就原諒了沈凡凡嗎?
其實,從她對沈凡凡态度的變化就能夠看清楚,并不是。
在婚姻中,楊小雨不再和從前一樣,有什麼事情都和沈凡凡講,也不再和從前一樣,有困難就麻煩沈凡凡。
而是變得冷淡,甚至無論沈凡凡多晚回家,她都不再過問,也不再關心。
塗磊在《愛情保衛戰》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事事無所謂,那麼你的婚姻也就無所謂了。”
好的感情,從來都是對對方有期待的,這是因為我們将對方真正當成夫妻甚至是親人。
可是一旦彼此沒有了任何期待,那麼并不是因為彼此獨立,而隻是因為在彼此心中對方已然是陌生人了。
排斥親密接觸
有句話說:
“一段關系的親密程度,從彼此身體的距離就能夠明顯看出來。”
确實,對待真心喜歡的人,我們會迫不及待地想要靠近,想要擁抱,恨不得兩個人時刻綁在一塊。
可是一旦内心厭倦了,嫌棄了,那麼就算嘴上不說,可是身體的排斥卻無法騙人。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情侶,女孩是很黏人的類型。
兩個人剛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會擁抱,會親吻,一起逛街會手牽着手。
可是後來,男人變了,當女孩抱住他的時候,他會一把推開;
一起走在路上,男人也不再主動牽女孩的手。
起初的時候,女孩以為是因為他遇到什麼煩心事了,是以才對她如此的冷漠。
可是直到她在手機上發現了他見不得人的秘密,她才徹底醒悟,原來一切梳理,隻是因為不愛了。
有人說:
“相愛的人會距離很近,不愛的人則會距離很遠,這種距離不僅僅是心靈的距離,還有身體的距離。”
誠然,真正愛你的人,會恨不得将你捧在手心裡,融進身體裡,怎麼可能會排斥與你相擁。
隻有當嫌棄了,厭煩了,才會拒絕親密的舉動。
電影《後來的我們》裡有一段台詞:
“關于緣分,他解釋道,緣分這件事,彼此不負就夠了,但人啊,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感情裡,很多時候愛情的消散并不一定是出現了巨大的沖突,或許隻是在平淡生活中厭倦了。
可是,當緣分盡了,我希望你不要糾纏和強求,他轉身之後,你也要懂得清空過往,然後重新出發,去遇見新的人,開始新的生活。
你要相信,總有一份美好,在不遠處等着你。
END
作者:離雨微涼,一個能理性,能感性,喜歡用文字表達個人觀點,給你帶去心靈治愈,情感解惑,人生感悟的90後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