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水泥”,為啥城牆能屹立千年不倒?看看原材料是啥

衆所周知,現在的房屋建造都是鋼筋混凝土,這種東西是人類建築史上最堅固的材料,不過就算原材料再好,保存期限也隻有四五十年,假如保養得好,最多能用百年以上。

于是現代人感歎,水泥是多麼神奇的物品,有的它人們建造出堅不可摧的城牆,是以水泥也成為現代化必不可少又十分偉大的發明。

不過有細心的人發現,古代沒有用水泥建築,為何能做到留存千年,并且屹立不倒呢?其實看一看他們的原材料就知道了!

古代沒有“水泥”,為啥城牆能屹立千年不倒?看看原材料是啥

先不說秦朝的萬裡長城,明朝時期也曾留下許多珍貴的古建築,比如南京的明城牆。

明城牆明朝時名為應天府,是中國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統王朝都城的城牆。也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儲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根據記載,南京明城牆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曆時28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37府、16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最終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可以說如此大的工程與長城不相上下。細細計算一下,距離現在已經有1393年。

古代沒有“水泥”,為啥城牆能屹立千年不倒?看看原材料是啥

雖然明城牆的建造以及帶有文字的牆磚都刻有時代的印迹,但曆史研究者和考古學家們透過它們,也發現明朝初期時的政治制度、制磚工藝、書法和篆刻藝術等多元化資訊,為中國曆史增添了詳實的明朝資料。

不過經研究發現,明城牆并沒有使用水泥,在建築過程中采用了許多巧妙的技術,原材料卻讓現代人舍不得用。沒錯就是——糯米。

古代沒有“水泥”,為啥城牆能屹立千年不倒?看看原材料是啥

根據明代奇書《天工開物》記載:

從這裡能夠看出,古人非常聰明,從生活經驗中制造出優質的水泥混泥土,即便是科技發展飛快的現代,恐怕也難以匹及。

而且,糯米在現代是一種農作物,價格也非常昂貴,如今讓人們拿來建設城牆,大部分人都會心疼死。

古代沒有“水泥”,為啥城牆能屹立千年不倒?看看原材料是啥

不過糯米在古代也不是誰都能用,隻有君王在修建城牆時,才能如此大規模地用到糯米。明朝修建城牆使用了大量糯米,給當時百姓也造成不小的壓力。

可事實上,最早用糯米建築城牆,并不是朱元璋想出來的,根據記載,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人們将糯米、熟石灰、石灰岩混合在一起,制成漿糊,稱“糯米石灰漿”。這樣就形成一種新型的石灰種類。

主要用在建造陵墓、寶塔、城牆等大型建築物身上,可以說它的強硬度要比普通石灰強很多。

是以在清朝時期,很多古建築物都是有糯米石灰漿建造成的。随着時代變遷這些古建築仍舊屹立不倒。

古代沒有“水泥”,為啥城牆能屹立千年不倒?看看原材料是啥

除了明城牆以外,秦始皇修建的萬裡長城使用的也是糯米原材料,是以長城經曆千年仍舊屹立不倒,它的出現也堪稱世界奇迹。

此外,經過專業人員研究嗎,用糯米灰漿為代表的傳統灰漿,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石灰基建築膠粘材料史上的傑作。

它的出現使古代建築物的牢固程度,和持久性有了曆史性突破,稱得上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

古代沒有“水泥”,為啥城牆能屹立千年不倒?看看原材料是啥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