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禮”之一字幾乎貫穿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罵人有“不講理”,誇人是“有禮貌”,國家大事上要講究“禮樂制度”,百姓婚喪嫁娶分“哀樂”“喜樂”。而後世的“君子”這樣對美好品德的期望,都源于此。那“禮”和洛陽又有什麼關系呢?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周禮誕生在洛陽

首先,特别重要的一點就是,“禮”誕生在洛陽。“禮”是對“周禮”的簡稱,而“周”就是指“周朝”,周朝是中國曆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奴隸制王朝,原本由姬發建立後,定都在當時的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後來,由于洛陽是個風水寶地,周成王經常在這裡舉行祭祀大典,還第一次将周朝的都城遷到了洛陽,之後,諸侯王的勢力逐漸做大做強,周天子的威信慢慢地變小。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正式将都城東遷,定都成周,也就是現在的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被稱為東周。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而周朝對中華文明最大的貢獻,就是周禮。周朝時,周公旦在洛陽制禮作樂,形成《周禮》用來治理國家,其内容十分地豐富,包攬了當時社會生活中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等所有方面,用來區分社會尊卑,定人倫綱常,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周朝的社會穩定。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其一,從“禮”的方面而言,有祭祀、朝觐、封國、巡狩、喪葬等于國家層面而言的重要禮儀制度;其二,還有從天子到貴族在用鼎、車騎、服飾、禮樂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具體标準和規範,甚至對相關日常用具的等級、形制等都做了十分詳細的記載。比如,古人在祭祀時候所說的“大牢”,由牛、羊、豬三種動物組成,隻能由天子可以使用。而對應的“少牢”,則隻有羊和豬,則是由一般諸侯和卿大夫使用的。可見,周禮在祭祀方面明顯的等級制度。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2,周禮對于周朝的作用

其次,周禮的形成,不僅僅是用來規劃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生活制度,更重要的目的是維護周朝的宗法分封制度。周朝成立以後,周天子鎮守王都,是整個周朝的“大宗”,也就是老大,而周朝的其他貴族則被分封到了其他的地方,成為諸侯,相對于周天子而言是“小宗”。但是,諸侯在自己的封地裡,相對于他人而言,卻是“大宗”,是自己領地裡的老大。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隻是,為了讓這種“大宗”“小宗”的觀念深入每個人心中,周公旦将上古至殷商的禮樂進行大規模的整理、改造,建立了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禮”的範疇。整個周朝社會都因周禮的制定而系統化、規範化。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周禮,還從政治、教育、信仰等多種角度,教化百姓萬民,弘揚禮樂制度的重要性,“禮”被視為可以統叙萬事的制度。比如,周禮中又對周王朝的職官制度作了細緻的劃分,這些制度規範《周禮》分為六類職官:其分工大緻為:天官冢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種職官,負責宮廷事務;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種職官,負責民政事務;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種職官,負責宗族事務;夏官司馬,大司馬及以下共70種職官,負責軍事事務;秋官司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種職官,負責刑法事務;冬官百工,設計制作方面共30種職官,負責營造事務。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其中,大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百工等具體分類,幾乎涵蓋了後世百官的大分類,很多官職或官名也被沿用。是以,在禮樂制度被大力弘揚的前提下,周朝以血緣宗法為主的分封制,被很大加強。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3.周禮對後世的影響

1.周禮影響了後世的職官制度

從上文可知,周禮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周朝的王朝統治,而這種用禮樂文化來穩定封建王朝統治的制度被後世王朝全部沿用。比如,後世幾乎每個王朝都有“禮部”,來分管、制定國家在大小事務中的禮儀、典章制度等級。比如,周禮中的“六官”,在隋朝被演化為

“三省六部制”;唐代将六部定名為吏、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為後世所遵循,一直沿用至清。曆朝修訂典制,如唐《開元六典》、宋《開寶通禮》、明《大明集禮》等,也都以《周禮》為藍本,斟酌損益而成。是以說《周禮》并不是王權時代的經典,而是皇權時代的經典。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2.周禮影響後世的思想文化

周禮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重視“人之性”,而這個觀點在後世被很多思想大家而延續。比如,儒家有“人性本善”論,提倡人們的思想教化,“人性”被定義為“仁義”,“仁義禮”三個層面被緊密相連,全方位地對人的思想進行教化,引導人們遵守禮儀規範。而周朝在教育貴族時提出的“君子六藝”,在後世雖然逐漸不被重視,但是是以衍生出了“君子”這樣一個中國古代相對具體化的人格最高标準,對人的品行做了具體的規範,并影響了後世儒生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願望。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此外,周禮中的“厚德保民”思想,在後世還被演化為了君主對百姓的博愛、仁愛。比如,墨家的“兼愛”,儒家的“仁愛”“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以及著名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講究君子的推己及人;比如,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究天下大同。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甚至,儒家提出的“三綱五常”都是演化自周禮。因為,周禮中有“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不僅僅是上文所說的天下大同,社會責任,還有親人間的情誼。三綱指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傳說不一,通常指仁、義、禮、智、信,簡稱綱常,這是貫穿整個中國封建王朝曆史的封建禮教,對中國影響深遠。比如,人們常講的對父母之“小題”,兄弟間的“兄友弟恭”,朋友間的仁愛,親親、尊尊、長長和男女有别等等,都是對于周禮的演化。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周禮影響後世陰陽五行學說

周禮中就有對于陰陽的解釋和應用,比如,《天官·内小臣》說政令有陽令、陰令;《天官·内宰》說禮儀有陽禮、陰禮;《地官·牧人》說祭祀有陽祀、陰祀;南為陽,故天子南面聽朝;北為陰,故王後北面治市,是對男女調和陰陽的展現;左為陽,是人道之所向,故祖廟在左;右為陰,是道地之所尊,故社稷在右。足見,《周禮》認為整個宇宙、人生,都與調和陰陽有關。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而這樣的思想,影響了後世的陰陽五行說。戰國時期,五行思想誕生,有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将世間萬物的本質區分定型。比如,方向有東西南北中,音樂有宮商角征羽等五聲,顔色有青赤白黑黃等五色,而祭祀中也有五牲對應五行:雞為木畜,羊為火畜、犬為金畜、豕為水畜、牛為土畜,這在周朝的祭祀中都有所展現。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後來陰陽五行思想又對漢代時期中國本土道教的産生有巨大影響。道教思想中,陰陽五行是基本思想,而陰陽五行八卦更是道教教義中的重中之重,比如《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就是陰陽八卦爐。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周禮影響後世中醫學說

而周禮中的陰陽學說以及後世的衍生物五行學說,又影響了中醫學。中醫學的著名典籍《黃帝内經》,巧妙地把陰陽和五行結合到一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中醫五行理論,并以此指導醫學實踐和疾病防治。古人認為五行在天上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在人上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這五類物質在天、地、人之間形成串聯,如果天上的木星發生了變化,地上的木類和人的仁心都随之産生變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環,稱為“五行相生”。順着這種循環物質就相生,違背了它就會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稱為“五行相克”。中醫學也正是利用這種這種相生相克的思想來給人們治病理療的。

華夏文明和國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響中國千秋萬世

總結

周禮的誕生,對周朝而言是維護統治的重要工具,固定了宗法分封的穩固,将社會細化分工,影響後世職官制度、思想文化、陰陽五行學說、道教的誕生、中醫學的理論、三綱五常、等等,對中國可謂是影響深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