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之一字几乎贯穿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骂人有“不讲理”,夸人是“有礼貌”,国家大事上要讲究“礼乐制度”,百姓婚丧嫁娶分“哀乐”“喜乐”。而后世的“君子”这样对美好品德的期望,都源于此。那“礼”和洛阳又有什么关系呢?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周礼诞生在洛阳

首先,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礼”诞生在洛阳。“礼”是对“周礼”的简称,而“周”就是指“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原本由姬发创建后,定都在当时的镐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后来,由于洛阳是个风水宝地,周成王经常在这里举行祭祀大典,还第一次将周朝的都城迁到了洛阳,之后,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做大做强,周天子的威信慢慢地变小。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正式将都城东迁,定都成周,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被称为东周。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而周朝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贡献,就是周礼。周朝时,周公旦在洛阳制礼作乐,形成《周礼》用来治理国家,其内容十分地丰富,包揽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等所有方面,用来区分社会尊卑,定人伦纲常,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周朝的社会稳定。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其一,从“礼”的方面而言,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于国家层面而言的重要礼仪制度;其二,还有从天子到贵族在用鼎、车骑、服饰、礼乐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规范,甚至对相关日常用具的等级、形制等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记载。比如,古人在祭祀时候所说的“大牢”,由牛、羊、猪三种动物组成,只能由天子可以使用。而对应的“少牢”,则只有羊和猪,则是由一般诸侯和卿大夫使用的。可见,周礼在祭祀方面明显的等级制度。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2,周礼对于周朝的作用

其次,周礼的形成,不仅仅是用来规划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生活制度,更重要的目的是维护周朝的宗法分封制度。周朝成立以后,周天子镇守王都,是整个周朝的“大宗”,也就是老大,而周朝的其他贵族则被分封到了其他的地方,成为诸侯,相对于周天子而言是“小宗”。但是,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相对于他人而言,却是“大宗”,是自己领地里的老大。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只是,为了让这种“大宗”“小宗”的观念深入每个人心中,周公旦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整个周朝社会都因周礼的制定而系统化、规范化。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周礼,还从政治、教育、信仰等多种角度,教化百姓万民,弘扬礼乐制度的重要性,“礼”被视为可以统叙万事的制度。比如,周礼中又对周王朝的职官制度作了细致的划分,这些制度规范《周礼》分为六类职官:其分工大致为:天官冢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种职官,负责宫廷事务;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种职官,负责民政事务;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宗族事务;夏官司马,大司马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军事事务;秋官司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法事务;冬官百工,设计制作方面共30种职官,负责营造事务。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其中,大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百工等具体分类,几乎涵盖了后世百官的大分类,很多官职或官名也被沿用。所以,在礼乐制度被大力弘扬的前提下,周朝以血缘宗法为主的分封制,被很大加固。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3.周礼对后世的影响

1.周礼影响了后世的职官制度

从上文可知,周礼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王朝统治,而这种用礼乐文化来稳定封建王朝统治的制度被后世王朝全部沿用。比如,后世几乎每个王朝都有“礼部”,来分管、制定国家在大小事务中的礼仪、典章制度等级。比如,周礼中的“六官”,在隋朝被演化为

“三省六部制”;唐代将六部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至清。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所以说《周礼》并不是王权时代的经典,而是皇权时代的经典。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2.周礼影响后世的思想文化

周礼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重视“人之性”,而这个观点在后世被很多思想大家而延续。比如,儒家有“人性本善”论,提倡人们的思想教化,“人性”被定义为“仁义”,“仁义礼”三个层面被紧密相连,全方位地对人的思想进行教化,引导人们遵守礼仪规范。而周朝在教育贵族时提出的“君子六艺”,在后世虽然逐渐不被重视,但是因此衍生出了“君子”这样一个中国古代相对具体化的人格最高标准,对人的品行做了具体的规范,并影响了后世儒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愿望。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此外,周礼中的“厚德保民”思想,在后世还被演化为了君主对百姓的博爱、仁爱。比如,墨家的“兼爱”,儒家的“仁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及著名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究君子的推己及人;比如,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究天下大同。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甚至,儒家提出的“三纲五常”都是演化自周礼。因为,周礼中有“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不仅仅是上文所说的天下大同,社会责任,还有亲人间的情谊。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简称纲常,这是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封建礼教,对中国影响深远。比如,人们常讲的对父母之“小题”,兄弟间的“兄友弟恭”,朋友间的仁爱,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等等,都是对于周礼的演化。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周礼影响后世阴阳五行学说

周礼中就有对于阴阳的解释和应用,比如,《天官·内小臣》说政令有阳令、阴令;《天官·内宰》说礼仪有阳礼、阴礼;《地官·牧人》说祭祀有阳祀、阴祀;南为阳,故天子南面听朝;北为阴,故王后北面治市,是对男女调和阴阳的体现;左为阳,是人道之所向,故祖庙在左;右为阴,是地道之所尊,故社稷在右。足见,《周礼》认为整个宇宙、人生,都与调和阴阳有关。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而这样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阴阳五行说。战国时期,五行思想诞生,有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将世间万物的本质区分定型。比如,方向有东西南北中,音乐有宫商角征羽等五声,颜色有青赤白黑黄等五色,而祭祀中也有五牲对应五行:鸡为木畜,羊为火畜、犬为金畜、豕为水畜、牛为土畜,这在周朝的祭祀中都有所体现。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后来阴阳五行思想又对汉代时期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有巨大影响。道教思想中,阴阳五行是基本思想,而阴阳五行八卦更是道教教义中的重中之重,比如《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就是阴阳八卦炉。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周礼影响后世中医学说

而周礼中的阴阳学说以及后世的衍生物五行学说,又影响了中医学。中医学的著名典籍《黄帝内经》,巧妙地把阴阳和五行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医学实践和疾病防治。古人认为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上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中医学也正是利用这种这种相生相克的思想来给人们治病理疗的。

华夏文明和国家由他奠基:周公一人,影响中国千秋万世

总结

周礼的诞生,对周朝而言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固定了宗法分封的稳固,将社会细化分工,影响后世职官制度、思想文化、阴阳五行学说、道教的诞生、中医学的理论、三纲五常、等等,对中国可谓是影响深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