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突然猝死,而随着皇太极的死去,当时还在关外的清朝,就遭遇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危机。

由于皇太极的死过于突然,生前也没有指定继承人,那么由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皇太极死后的头等大事。按道理来说,皇太极死后,皇位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但实际上,皇位还不一定会落到皇太极儿子的手上。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多尔衮是清朝当中最具实力的人物。如果他要出来硬抢皇位的话,那皇位最终会落到谁的头上,还真不好说,但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后来多尔衮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当摄政王,皇位就让给了皇太极的九子顺治帝福临。

按照民间传说的说法,是当时的孝庄主动找到了多尔衮,然后委身于他,于是多尔衮就拜倒在了孝庄的石榴裙下,甘愿为之趋势,才把皇位给让了出来。

那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这场权力的角逐,背后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呢?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心的险恶呢?

其实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确实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在整个清朝当中,他的实力是最强的,当然我说的实力,不仅是他手头掌握的兵马,同时还包括了他的能力和声望。

我们先说说多尔衮的能力。

按照史书的记载,多尔衮是员“攻城必克,野战必胜”的猛将兄。比如在崇祯11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多尔衮奉皇太极之命率军入关,铁蹄所到之处,纵横山西、河北、山东三省,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转战两千里,旌旗所指,无不如意。期间陆续攻克城池50多座,杀死两名总督级大员,在57次作战中全部获胜,俘获人畜46万余,黄金4000多两,白银97万多两,我们熟知的卢象升,就死在了他的这次军事行动当中。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这次军事行动,是八旗先后五次大规模绕道进攻明朝的军事行动中,战果最大的一次,他的军功,就使素以勇猛善战的豪格、阿济格、多铎这些人都相形见绌了。

在皇太极时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多尔衮都有上佳的表现,可以说他是皇太极时期清军中的第一大将,他用战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难能可贵的是,多尔衮不仅是一员善战的猛将,同时还特别有政治头脑。

比如多尔衮就曾跟大学士刚林说过,“以前看明朝的朝报,下面人糊弄皇上,皇上的旨意也糊弄下面人,最是可笑,所幸就不看了”,从中我们就能看出,多尔衮有着不一般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敏感。

再比如在崇德元年的,也就是公元1636年的时候,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朝鲜,他一举拿下了江华岛,俘虏了朝鲜王妃、王子、妃嫔在内的宗室成员76人,但他并没有和当时清朝的其他将领一样,对俘虏大开杀戒,而是以礼相待,并将他们送还了朝鲜国王,此举就令朝鲜国王大为感动,随后就向清朝投降了。

天聪九年的时候,多尔衮还立下了一份特殊的功劳,他远征蒙古林丹汗的时候,还得到了失踪200多年的“传国玉玺”,于是多尔衮就将“传国玉玺”拿回来献给了皇太极。

而这个“传国玉玺”,在当时来说就被人们认为是从秦始皇时代就传下来的那个“传国玉玺”,当初明成祖朱棣为了得到这个“传国玉玺”,就曾五次远征蒙古,最终也不了了之。如今这个“传国玉玺”却被皇太极得到了,这就使当时整个金国都认为,他们是得到了上天的庇佑,皇太极也因此改元大清,登上了大清帝国皇帝的宝座。

所以多尔衮无论从军事能力还是政治素养以及功绩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当然,只有能力和功劳还是不够的,能否夺取皇位,很大程度上还要看法统。只不过当时的清朝还没有入主中原,所以当时清朝的继承传统,就不能按照我们儒家的思维去理解了,按照儒家的思维,就应该由嫡长子继承,但实际上就拿皇太极来说,他是努尔哈赤的八子,后来继承皇太极的顺治帝福临,也不是皇太极的嫡长子,而是九子,所以当时的女真人,并不会按照我们汉文化中的儒家观念来决定继承人。

当时的清朝,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着女真人的传统,从这点来说,多尔衮是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的。

按照女真人的传统来说,财产由幼子继承,努尔哈赤在晚年的时候,

就曾把象征汗位的两黄旗人马,交到了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这三兄弟的手上,而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都是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所生。

只是在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三兄弟尚且年幼,努尔哈赤还立下遗嘱,要阿巴亥为他殉葬,所以多尔衮三兄弟就瞬间失势了,皇太极就乘着这个乱局,逐步掌控局面,才当上了清朝的掌门人。因此按女真人的传统来说,多尔衮是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的,只是先前他的皇位被皇太极给抢走了,如今皇太极死了,他要染指皇位,这对于当时的满人来说,是完全说的过去的,也是完全在理的。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同时,女真人还有推举的惯例,就是按照能力、威望和地位来决定最高权力的继承人,从这点来说,多尔衮也当仁不让。

所以当皇太极死的时候,无论从能力、功劳、地位还是法理上来说,多尔衮是完全可以继承皇位的,那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去争夺皇位呢?是多尔衮傻吗?还是因为多尔衮就真的拜倒在了孝庄的石榴裙下呢?

其实多尔衮是个非常精明的人,如果他当时能抢到皇位,他早就抢了,之所以没去抢,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把握,而抢夺皇位的把握大不大,说到底还要看实力。

当时的清朝,基本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多尔衮为首的一派,打算支持多尔衮继承皇位。还有一派自然是反对多尔衮继承皇位的一派了,这一派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首。

我们先看看双方的基本盘,多尔衮的基本盘是由他三兄弟所掌控的两白旗,而豪格是正蓝旗的旗主,所以正蓝旗是豪格的基本盘。

说完了基本盘,我们再看看其他五旗的态度。

当时的两黄旗虽然是皇太极的直属部队,按道理来说应该拥护皇子继位,但实际上两黄旗也有两位重臣支持多尔衮;

两红旗的旗主是代善,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也是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大哥,代善和他的儿子虽然支持多尔衮,但也担心支持多尔衮会引起严重的内讧,导致满洲灭亡,所以也就没有明确支持多尔衮;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多尔衮与豪格实力相当

而镶蓝旗的旗主济尔哈朗也是态度暧昧,既支持皇子继位,又支持多尔衮。

所以在决定皇位继承人之前,两黄旗的大多数是会站在皇子继承的立场上,而少部分会站在多尔衮的立场上,从这点来说,多尔衮一派大约拥有两个半旗的实力,豪格一派也有大约两个半旗的实力。

而剩下的三旗,就很难说了。如果当时多尔衮硬是要抢下皇位的话,虽然结果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规模的内战是必然爆发的,如果发生这样一场严重的内乱,清朝的实力必然会大为受损,即便最后能抢赢,整个清朝也基本会给折腾的差不多了,如果那样的话,不要说日后入主中原,恐怕还没有入主中原的时候,明朝也能把他们给灭了。

所以多尔衮就是抢赢了,他抢到手的也只是个千疮百孔的大清,这样的胜利本身就没什么意义。所以如果你是当时的多尔衮,你会怎么做呢?

实际上,我们从后来多尔衮的表现,就能看出他的聪明之处了。

第一步,多尔衮一上来就表示,他支持皇子继承,此话一出,豪格是无法反驳的,而其他各旗的旗主也立马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打内战了。而他们都支持皇子继承,所以就立马倒向了多尔衮。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第二步,多尔衮就顺水推舟,提议拥立皇太极的九子,当时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其实在这个时候,除了多尔衮与豪格基本盘的三旗,对于其他五旗来说,只要是皇子继承就行了,他们并不在意是哪个皇子继承,所以这个提议也很快通过。

第三步,在决定福临继承皇位后,既然皇帝年幼,就应该有人辅政,于是多尔衮就顺势和济尔哈朗一起当上了辅政王,辅佐小皇帝福临处理政务。而多尔衮拉着济尔哈朗来辅政,也是掩人耳目的手段,他在场的人会觉得,他多尔衮要独揽大权。

不过多尔衮的目的当然是独揽大权了,只不过事情不能操之过急,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地吃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四步。

就在福临登基后一个月,多尔衮就以小皇帝的名义,命令济尔哈朗率军攻打锦州和宁远。同时多尔衮又以小皇帝的名义,将自己和济尔哈朗升格为摄政王,虽然摄政王与辅政王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权力上却是天壤之别,一旦当了摄政王,就意味着可以代替皇帝发号施令了,也就是说,多尔衮就成了实际上的皇帝了。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一个月后,当济尔哈朗从前线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多尔衮已经把他架空了,所有人遇到事情都只找多尔衮商量,完全不把他这个摄政王放在眼里,于是济尔哈朗就成了个挂名的摄政王,不过好在济尔哈朗是个明哲保身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所幸躺平了。

到了这里,多尔衮已经大权在握,后来多尔衮又陆续得到了

叔父

摄政王

、皇叔父摄政王,甚至是皇父摄政王的称号,

从多尔衮当上摄政王开始,直到他意外死去的这6年里,多尔衮就是清朝实际上的皇帝。

所以多尔衮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当别人都在意一个虚名的皇位的时候,他最在意的,却是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实际上的权力。

如果当时多尔衮要硬抢皇位的话,能不能抢到不好说,即便抢赢了,也是一个接近于失败的结局,与其去做一件风险极大,即便赢了也没什么好处的事情,还不如去做一件风险极小,但收益极大的事情。

而一旦大权在手,那想做什么事,就自然能做什么事了。比如顺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647年二月,多尔衮自己本身就行为不检,他还揪着济尔哈朗小辫子不放,说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被罚银二千,直接就罢了他的辅政职务。

其后,多尔衮又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其逮捕下狱,并最终弄死在了狱中。豪格被捕入狱期间,多尔衮还命人诬告济尔哈朗,说他在皇太极大丧期间图谋不轨,谋立肃亲王豪格,以及他扈从入关后,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等等。总之就是要找各种理由弄死济尔哈朗。最后,所幸是满朝大臣反对,济尔哈朗才从轻发落,降为多罗郡王,才捡了一条命。

不谋求皇位而大权独揽,多尔衮的权力游戏

到了最后,其实整个清朝就是多尔衮在实际掌控的,如果多尔衮没有在38岁的时候意外死在了狩猎的途中,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他应该还能再活20多年,如果多尔衮继续当了20多年的摄政王,到最后他会不会夺取皇位呢?或是成为一个曹操一样的人物,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以后,在自己死后让自己的儿子去夺下皇位呢?

我不是多尔衮,自然就不好说了,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多尔衮确实是个擅长权谋的人,在皇太极死后的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他也确实是最终的胜利者。

只是他的运气不好,天不假命,最终英年早逝,如果他没有死得这么早的话,顺治的皇位能不能一直坐下去,就真不好说了。

继续阅读